对比不同湿化方法在喉癌术后病人呼吸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

2021-02-27 05:18:12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529200黄春桃甄小莉陈玉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湿化液喉癌面罩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529200)黄春桃 甄小莉 陈玉珊

喉癌是头颈癌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一般以手术治疗[1]。但在手术治疗后一般需采用湿化液气管套管进行护理干预,以加速痰液的稀释和溶解,继而减少痰痂形成,保证呼吸道通畅,使通气功能得以保障[2]。传统上以间歇湿化法进行护理,但该湿化方案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因此临床上需要湿化效果更佳,并发症风险更小的湿化护理方案[3]。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间歇湿化法与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法的湿化护理效果,继而寻找更具价值的湿化护理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后,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喉癌患者纳入研究,共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3例;年龄42~78岁,平均(59.36±8.85)岁;肿瘤分期:II期17例,III期13例;手术方案:半喉切除术21例,次全喉切除9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45~81岁,平均(60.22±8.92)岁;肿瘤分期:II期18例,III期12例;手术方案:半喉切除术22例,次全喉切除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病理科证实为喉癌患者,拟行手术治疗;②精神、认知功能正常,基本能配合研究的开展;③患者、家属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气道畸形;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③存在食管转移,需行胃咽吻合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间歇呼吸道湿化法,取适量0.45%氯化钠溶液与4000U单位糜蛋白酶制作湿化液,依据输液流程,连接输液器并剪去针头的头皮针延长管端,将其插入至气管管套内3~4cm,再以胶布固定在气管套管口外侧壁。保持4~6滴/min的滴速,持续湿化2h,间歇30min,再往复。期间观察记录患者的痰液量,适时调节湿化液量。在患者湿化过程中注意加强管道维护,避免管路阻塞,避免滴速过快或过缓而影响湿化效果,同时注意依据痰液量开展吸痰。

1.2.2 观察组 把气管切开面罩端覆盖在气管套管外口,适当调节面罩两侧系带,保持合适的松紧度,延长管末端连接氧气,配比与对照组相同的湿化液或遵医嘱,每次取5~10ml的湿化液注射入气管切开面罩的雾化罐中,使氧气流量保持在3~4L/min,在间隔2h左右或按需注入湿化液。期间护理方案同对照组,但可依据患者的痰液黏稠度或量适当调整氧流量,但需注意氧流量最大应控制在6L/min内,且时间不能超过30min。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对比两组痰痂形成、吸痰次数。②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其中湿化满意:分泌痰液较少,分泌物稀薄,可顺利通过吸痰管,无痰痂或少量痰痂形成,吸痰操作时较为顺利;湿化不足:分泌痰液较多,分泌物浓稠,易出现导管阻塞,且不易咳出、吸出,器官内易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湿化过度:分泌物稀薄,咳嗽频繁,需经常进行吸痰。③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痰痂形成、吸痰次数对比 观察组痰痂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吸痰次数为(16.69±4.12)次,少于对照组的(23.87±5.94)次,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湿化效果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湿化满意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喉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喉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喉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喉癌术患者时,采用间歇呼吸道湿化护理,由于难以控制湿化液的量与滴注速率,易出现湿化不足或湿化过度。且由于湿化滴注间隔时间短,容易导致咳嗽频率增加,继而使湿化液因咳嗽而咳出,不仅影响湿化效果,还会使呼吸道压力增加,导致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加大[4]。尤其是在喉癌术后早期,切口吻合与气管套管置管时间短,刺激性咳嗽频发,会使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气管渗血风险也会增大,极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而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法以氧气为驱动,将湿化罐中的湿化液通过压力制成气雾,相较于滴注,刺激更小,不易导致刺激性咳嗽发生,湿化效果更为均匀可靠[5]。同时气雾状湿化液还能够随患者呼吸进入气管深处,获得更为理想的湿化效果。由于更小的刺激,更理想的湿化效果,也更利于喉癌患者的术后康复[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湿化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有更理想的湿化效果。并且由于更小的刺激性和更理想的湿化效果,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和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采用气管切开面罩湿化的并发症风险更小,再次体现该湿化方法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以气管切开面罩湿化护理喉癌术患者,能获得更理想的湿化效果,继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湿化液喉癌面罩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临床护理进展
湿化液温度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效果的影响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28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喉癌组织中Survivin、MMP—2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ABCG2及其在喉癌中的研究进展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2:22
磁共振成像在喉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