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伊川县妇幼保健院(471300)刘朝霞
分娩是女性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由于初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抑郁、紧张等情绪,剖宫产率明显提高,但剖宫产远期并发症较多,临床对自然分娩的重视度逐渐加深。产科服务通过产时管理可对分娩结局及母婴安全造成影响,其原则应有效护理、减少伤害,以使产妇在生理、心理上保持舒适状态。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是由助产士全程陪伴的助产护理模式,对增强产妇信心、确保分娩安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自然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旨在分析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的价值。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我院自然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107例,其中53例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5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2~28岁,平均(24.97±1.26)岁;孕周38~42周,平均(39.95±0.74)周;体质量59~84kg,平均(71.49±6.07)k g。观察组年龄22 ~29 岁,平均(25.14±1.35)岁;孕周38~42周,平均(40.07±0.79)周;体质量58~86kg,平均(72.01±6.18)kg。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附表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s,h)
附表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s,h)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总产程观察组 547.84±0.62a 0.86±0.150.12±0.048.82±0.75a对照组 5310.21±0.950.89±0.180.13±0.0311.23±1.25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初产妇,且自愿选择自然分娩;临床资料完善;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胎儿体质量、羊水量、骨盆外测量正常;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新生儿指标异常或合并先天性疾病、畸形;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免疫系统、凝血功能相关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在门诊及孕妇入院后常规进行孕期保健健康宣教,指导如何配合分娩;分娩前进行心理护理,保持良好心理及生理状态,规律宫缩或胎膜早破后进入产房行自然分娩。
1.3.2 观察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①建立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小组。根据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护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后分组,组员包括责任护士2名、助产士1名,由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在护士长总体领导下实行小组责任制,由护士长统筹安排、各小组组长分配组内工作、组员服从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②产前访视。责任助产士进行产前访视,进行自我介绍,协助初产妇及家属熟悉医院及病房环境,介绍分娩期相关知识,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对存在恐惧、抑郁患者进行重点关注,讲解孕期营养补充方法,产前保持良好心理及生理状态;指导分娩配合技巧及方式、呼吸方法等,降低分娩期生理过程,倾听患者诉求,耐心解答疑惑,建立信任感,做好分娩准备。③分娩时护理。分娩时进行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给予产妇安全感;潜伏期进行自由活动,保持子宫前倾;活跃期以四步触诊法检查胎位,宫口开至2cm时选择陪伴家属;第一产程时对产妇进行安慰鼓励及指导,树立分娩信心;潜伏期加强管理,宫缩间歇期间补充易消化饮食,确保产妇体力及精力充沛,随时向产妇及家属传递信息,增强信心;第二产程指导正常体位、呼吸法,通过握手、按摩、目光交流等方式给予产妇支持;胎儿娩出后对产妇的努力进行肯定和夸赞,描述婴儿外貌特征提高产妇自豪感,协助进行子宫按摩,指导母乳喂养。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②统计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③统计新生儿结局。④以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健康宣教、专业程度、态度、环境等,最高分值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较满意(80~90分)、一般(60~89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1 产程时间 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附表。
2.2 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产后出血、下肢麻木、产程异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5%、3.70%、1.85%,较对照组(15.09%、22.64%、16.98%)低(P<0.05)。
2.4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15%)较对照组(83.02%)高(P<0.05)。
由于无分娩经验,初产妇分娩时多伴有巨大精神压力,继而产生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并产生子宫平滑肌收缩紊乱、产程延长、心率加快、疼痛阈值降低、宫口扩张缓慢等生理变化,增加分娩风险,提高剖宫产率[1]。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分娩信心有重要意义,2010年国家卫生系统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为临床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为目的,逐渐在临床推广。
责任制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部分,通过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产妇进行一系列针对性干预,对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通过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进行围分娩期护理,产前、产时及产后由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护,并分配固定的护理人员,协助助产士从心理、生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注重产妇心理变化,提高分娩信心,通过优质待产模式对产妇进行有序、稳定、连贯的护理干预。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根据不同产程进展对产妇进行指导,第一产程中主要消除产妇负性情绪、树立分娩信心、保持良好生理及心理状态,第二产程讲解正确体位、呼吸法等,并通过握手、按摩、目光交流等方式给予产妇支持,增强产妇分娩信心[3]。并全程不间断对产妇进行干预指导,观察产妇情况,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对提高分娩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有助于减少产妇并发症,确保分娩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提示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产程。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可满足产妇各项需求,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患者认可度高。
综上所述,一对一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应用于自然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可缩短总产程,确保分娩质量,提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