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淮河医院(475000)刘玥曚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放射治疗易引起食管黏膜水肿、吞咽障碍等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进食,甚至部分患者因害怕进食疼痛而拒绝进食,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影响治疗效果[1][2]。对此,我院特针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个体化特点,为其开展个体化的系统营养干预,促进了患者营养状况改善,降低了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头颈外科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诊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出180例为对象,均接受放射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共有90例,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45~67岁,平均(57.6±4.9)岁;食管癌部位:上段23例,中段34例,下段33例;鳞癌80例,腺癌10例。观察组共有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43~68岁,平均(57.9±5.2)岁;食管癌部位:上段20例,中段35例,下段35例;鳞癌78例,腺癌1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附表 两组的营养学指标比较
1.2 方法 本研究180例患者均在术后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为50~66Gy。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对症支持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主要措施包括:(1)个体化评估和健康宣教。在入组研究后48h内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并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随后利用食管癌放疗患者饮食健康手册、食物模型等在床旁给患者介绍饮食相关健康知识,强调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饮食对于放疗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等的影响。(2)个体化营养干预。对于营养风险筛查得分<3分者,表明暂时无营养风险,根据患者的进食通畅度制定饮食方案,叮嘱患者科学进食;对于得分≥3分者,说明存在营养风险,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营养干预方案,主要措施包括如下几点:①合理的营养能量摄入。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喜好等提供个体化的营养餐,而总能量的计算则依据非卧床恶性肿瘤患者的能量需求公式来计算:基础代谢能量消耗(BEE)(25~30)kcal×1.2(应激系数)×1.3(活动系数)。护理人员在床旁教会患者或家属学会记录每日摄入的饮食清单,然后医护人员应用专门的营养软件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能量、营养元素摄入情况,若有不足的地方,则给予匀浆膳补充。若放疗过程中患者发生3~4级放射性食管炎,无法经口进食时,则置入肠内营养管,保证每日的营养摄入。②系统性的饮食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由专人对患者和家属开展饮食健康宣教,如饮食的基本原则、多食用食物种类、食物的烹饪方法等、药膳指导等。③穴位按摩。教会患者如何辨认足三里、内关、阳陵泉等穴位,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自行进行这些穴位的按摩,以按、揉、压等手法为主,以出现酸、麻、胀感为宜,调节胃肠道功能。④运动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运动指导,叮嘱患者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叮嘱患者适量运动。
1.3 观察指标 ①营养状况: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检测患者的如下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同时在干预3个月后使用SGA量表评测综合营养状况,分成营养较好、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②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数据比较采用x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营养学指标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b、ALB、PA、TRF水平均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则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2.2 两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 两组轻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7.78%)vs(8.89%),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重度营养不良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1.11%、2.22%)均低于对照组(7.78%、11.11%),P<0.05。
食管癌患者因病变部位的特殊性,加上放疗对食管的刺激性,患者极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各项营养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说明食管癌放疗患者在放疗周期中可能因恶心呕吐、进食疼痛等原因导致营养摄入量不足,从而逐步出现营养不良或是加重营养不良状况;而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各项营养学指标明显提高,P<0.05,说明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的实施有利于患者在食管癌放疗周期依然保持较好的营养状况,能给予患者有效的营养饮食指导,保证足够的营养元素摄入,改善营养状况。
不同食管癌放疗患者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是不同的,而明显的营养不良会加剧放疗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对放疗的耐受度,导致放疗中断或延迟[3]。因此,本院特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营养干预,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综合评估,筛查患者的营养风险,并分析患者每日的饮食清单。计算出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元素,从而给予针对性的饮食营养指导,对于能量摄入不足患者给予匀浆膳肠内营养液补充,以保证每日足够的营养摄入[4]。同时本院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穴位按摩护理和运动锻炼指导,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食欲,从而改善营养状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重度营养不良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的实施能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受电离辐射的食管黏膜修复,减少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放疗耐受度。
综上所述,个体化系统营养干预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