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 苑中甫 常蕾 贾丛 李志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郑州 450052
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阴道肿物脱出、下腹坠痛、尿失禁、排尿困难、排便异常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保留子宫的需求增高,腹腔镜手术已广泛用于子宫脱垂的治疗。本研究通过对76例行腹腔镜手术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01—2019-05间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7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OP-Q分期系统进行临床分度。纳入标准:(1)盆腔脱垂定量(POP-Q)分度≥Ⅱ度。(2)符合保留子宫的适应证。排除标准:(1)POP-Q<Ⅱ度。(2)合并其他严重妇科疾病及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等。按不同腹腔镜术式分为子宫腹壁悬吊术组(研究组,40例)和子宫骶骨岬悬吊术组(对照组,36例)。研究组Ⅱ度脱垂13例,Ⅲ度脱垂25例,Ⅳ度脱垂2例;对照组Ⅱ度脱垂11例,Ⅲ度脱垂23例,Ⅳ度脱垂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术前行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清洁肠道。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常规建立气腹,维持腹压14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腹腔镜探查,排除手术相关禁忌证。研究组:单极电钩于子宫前壁及相对应的腹壁位置分别形成一约2 cm×2 cm大小的创面。用10号丝线从子宫体前壁右侧进针,然后背带式缝合子宫体,从子宫体前壁左侧出针。拉紧缝线,在耻骨联合上方约3 cm处做一个1 cm长的横切口,自切口左侧置入穿刺器,将左侧尾线从穿刺器拉出,右侧尾线做相同处理。在体外牵拉缝线,使子宫前壁紧贴于前腹壁,拉紧双侧缝线打结。对照组:分离子宫膀胱间腹膜反折、直肠反折腹膜,下推膀胱,暴露宫颈前壁、宫骶韧带。在宫颈左右侧阔韧带打洞,将网带横臂绕宫颈并与宫颈缝合固定。纵臂沿右侧结肠旁沟上拉,无张力缝合固定于第一骶骨前筋膜,妥善缝合结肠旁沟切口,将网带包埋于腹膜后。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结束前需行妇科检查确保子宫颈外口均在坐骨棘水平以上。术后留置尿管24 h,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1 a POP-Q分度。POP-Q分度≥Ⅱ度为复发。(3)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评价患者性生活质量。(4)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相关情况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
表2 2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 L)术后住院时间(d)40 62.40±18.22 28.08±11.40 4.91±0.75对照组 36 104.11±17.66 66.31±9.86 5.94±0.76 t值研究组10.110 15.552 5.897 P值<0.05 <0.05 <0.05
2.2 术前及术后1 a时的POP-Q分度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a的POP-Q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63、6.258,均P<0.05)。见表3。术后随访1 a内,2组患者均无复发。
表3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a时的POP-Q分度比较[n(%)]
2.3 术前及术后1 a时PISQ-12评分2组患者术前PISQ-12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时2组的PISQ-12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a时PISQ-12评分比较(±s)
表4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a时PISQ-12评分比较(±s)
PISQ-12组别 例数评分术前 术后1 a t值 P值40 25.03±5.99 13.18±2.09 12.032 <0.05对照组 36 25.00±5.29 12.94±1.91 13.219 <0.05 t值研究组0.019 0.500 P值0.887 0.618
2.4 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术后发生尿频1例,2个月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术后发生网片暴露1例,行网片修补术后症状改善。
子宫脱垂常见于中老年经产妇,随着脱出物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2]。手术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盆腔的正常解剖位置及脏器功能,并维持良好的性功能质量。目前尚无治疗子宫脱垂的标准术式,应依据子宫脱垂程度、生育及性生活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脱垂的常用方法,但术后盆底支持结构进一步削弱,阴道残端有再次脱垂的可能[3]。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患者对保留子宫需求的增高,腹腔镜下保留子宫的术式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4]。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岬悬吊术是利用网片将宫颈缝合固定于第一骶骨前筋膜,对盆底支持结构进行恢复。有文献[5]论述了其可行性。但是该术式由于使用了网片,操作相对困难。同时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风险,如周围脏器的损伤及感染等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如网片暴露侵蚀周围组织或形成肉芽组织,导致排尿排便困难等。此外,使用网片也增加了治疗费用。
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是根据以往剖宫产术后子宫与腹壁粘连导致子宫上提的经验设计。由于位于腹前壁的腹直肌鞘组织坚韧,具有较强的抗拉力作用,将子宫悬吊于腹壁,对于子宫具有较好的保留作用,同时使阴道轴得以恢复。其手术操作关键点为在子宫体前壁与相对应的腹壁形成创面使其发生粘连,并用丝线加固,使子宫上升至坐骨棘水平,从而达到改善子宫脱垂症状的目的[6]。其主要适用于有保留生育愿望的年轻患者或有子宫脱垂而阴道前后壁膨出不严重的中老年患者。谢海容等[7]的研究证明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确切,既保留了子宫,又恢复了阴道长度,为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该术式因腹直肌鞘周围没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操作安全简单,同时又避免了网片使用带来的术后并发症,并且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由于该手术方式要求保留子宫,故对于合并有宫颈、阴道溃疡的患者,需在溃疡愈合后再行手术。此外,手术过程中需注意悬吊子宫于适当的高度,避免出现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以免术后发生下腹部牵扯痛和尿频等并发症。
本研究对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与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岬悬吊术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脱垂分度、性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岬悬吊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的操作更为简便、创伤更小,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方面,子宫腹壁悬吊术后发生尿频1例,可能与子宫悬吊位置不当有关,但2个月后患者自行缓解;而子宫骶骨岬悬吊术后发生网片暴露1例,且需行再次手术进行网片修补。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内均无复发,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能有效恢复盆底结构、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经济安全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