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杰斯在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推崇民主式的教育,强调通过真诚的倾听沟通,实现对学生的真正理解和包容。其关于教育的论述,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民主、倾听和理解学生,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研究罗杰斯关于教育的论述对于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自我和释放更多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罗杰斯;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1-0077-03
一、罗杰斯简介
卡尔·罗杰斯(Car R.Rogers)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主要理论著作有1942年发表的《咨询与心理治疗》,1951年发表的《来访者中心疗法》,1961年发表的《论人的形成》,1970年发表的《卡尔·罗杰斯论团体治疗》等。
罗杰斯出生于1902年1月,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的母亲也受过高等教育。29岁时,罗杰斯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他就从事关于教育贫困儿童和教育咨询罪犯的工作。因此,罗杰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观点和论述与其咨询理论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罗杰斯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一)关于教育本质和原则的重要论述
1.“独裁文化不适合于教育”
关于教育的目的,罗杰斯在他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一书中,首先就提到了教育不能采用“独裁哲学”,意思就是不能采用武断、专断的思路而去机械地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去学习,这与其在心理咨询中提出的“来访者中心”理念相吻合。罗杰斯倾向于注重“学生中心”的教育教学,例如,他明确指出民主式教育的教育目标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围绕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开展教育教学。教育者应该围绕学生“想学什么”“学生适合怎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民主、开放式的教育教学。
2.“我们不能直接教一个人一些东西,我们只可以使他的学习更加便利”
关于这个观点,罗杰斯也肯定地坚信任何一个有智慧的教师都会同意的。他引用到一个格言“要使马喝水,不能强按头”。同样,这个观点与其关于心理咨询中提到的“真正对于来访者产生作用的并不是咨询师,而是来访者本身的潜能”的论点异曲同工。因此,他也完全认可,教师其实不能直接教一个人一些东西,学习真正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更加顺利地学习,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奥妙。
罗杰斯联系人性理论方面的观点指出“只有当一个人感到他所学到的东西是关于维持和提高他自身素质时,他才会学的最有效”。这里,他指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倾向,即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想要学习什么的时候,学生认为所学的东西有助于与自身素质提高需要的时候,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去参与学习过程,最终带来了学习的最大效果。
3.“只要学习就能够引起自身改变,但人们往往不愿意改变自身,而常常通过对其加以否定或者歪曲进行抵制”
这一观点同样来自于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相关章节,其中罗杰斯提到,在教育教学中,学生自身的抗拒感(实际中可能是畏难情绪的作用)往往就是教育教学效果的障碍。而为什么会有这种抗拒感,罗杰斯则认为主要在于“受到威胁的自我结构和组织”,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理解该论述,大致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担心学习的过程和内容会使得自己遭受某种痛苦或者朝着自己不愿意的方向而改变。
换句话来说,是否需要改变或者自己是否愿意改变等一些内心因素往往成了学习效果的阻碍。这与一般说法中“战胜自己”有些类似,学生要取得学习方面的成功和效果,能否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能否真正战胜自己的懒散、干扰和诱惑等,往往就是关键。
因而罗杰斯继续提到最有效果的教育教学,往往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对学习者自我威胁减少到最低,二是促进学生对经验进行详细的领悟。罗杰斯所述的第一个方面,即要求在实际中,要让学生在开放、自由、教学环境中开展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内心的抗拒感达到最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二个方面,罗杰斯则是强调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心领悟和理解,尤其是引导学生能够把学习内容和过程同其自身的体验经历相互联系。
(二)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方面的重要论述
1.“创造一种学生愿意接受的气氛”
罗杰斯在关于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的观点中,首先提到就是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合适的课堂氛围,一种学生愿意接受的氛围。一旦这种恰当的教学氛围形成了,课堂教学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罗杰斯对具体的操作步骤也做了说明:第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必须是开放、包容的风格,而且教师需要允许和包容不同的学生;第二,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有准备;第三,在课堂设计安排中,教室座位的安排最好体现出对学生的平等相待,比如圆形排练能够使教师与每一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方位都相同,没有高低远近之分。
为了营造这种气氛,在课堂活动开场时,教师首先需要现场了解每个学生在当次课堂中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综合考虑学生个性化的目标。他同时指出,老师可以这样开场:“这门课程是关于人格(或者其他什么課程内容),每个人关于这门课的学习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果我们可以一起说出一下我们各自的学习目标,也许我们就可以围绕这门课程一起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共同目的”。通过这样的开场白,有助于营造一种轻松的、共同进步探索般的教学氛围。
2.“发展个人和团体的目标”
罗杰斯倾向的是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注重对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的挖掘,并且灵活地以学生为中心调整教学目标。虽然这样一来,在短期内的几次课程里,课堂也许会有些主题凌乱缺乏逻辑,甚至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从整个课程的教育过程看,由于学生的自主性被调动,实际的学习过程在加速前进。
罗杰斯指出,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目的就是不断地让学生清楚自己在整个课程学习的内在目的,并让学生逐渐与团体的学习目标相互融合。
3.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发展学生的目标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成为学生的依赖,学生遇到问题往往想到教师那里可以得到最终答案。但是羅杰斯希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打破这种传统。他强调,教师应当以“发展学生的目标为中心”。
4.“教学中如果教师设法在讨论结束时做出一些总结,学生们会感到宽慰,但却阻止了他们进一步思考”
该观点是罗杰斯在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时提出的。在其中的论述中,罗杰斯用一次关于当事人中心的咨询理论课堂对话片段来作为观点的支持。在课堂片段中,教师始终未解决学生们讨论的问题,课堂的主体是以学生之间关于课堂主题的自由联想和讨论。最后,学生都在讨论中得到了自己需要完善的学习方面,即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学习的具体问题方向,剩下的就是学生自觉地去解决各自的问题了。
5.学生自我评价的观点
在罗杰斯指出,如果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围绕自己学习目标的学习,那么只有一个人可以评价目标是否达到了——学生自己。罗杰斯认为鼓励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就是学生最需要的评价方式,也就是学生给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分。
关于这个与传统的考试成绩决定学生学习评价的观点截然不同的观点,罗杰斯也意识到这是难以实现和极其受到限制的。因为学生们必须被“推动”去学习,而学生的学业要求是必须通过考试,成绩分数是最重要的评价。教师全程都往往不能信任学生,即不能指望学生会客观的对自己所学情况进行自我打分及评价。
(三)其他关于人际交流沟通方面的重要论述
1.“真正的倾听别人”
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关于沟通的问题,发表了重要的一个观点——“真正的倾听别人”。他提到了在小学的一次课堂中的一次特殊的经历:
“我记得还在小学的时候,有时同学问老师一个问题,老师总是会给出一个他认为完美的答案,可惜,却不是这个同学所问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况,我看着就觉得比较难受和郁闷,我很想说的是你根本没有听清他的问题!”
因此他很早就意识到,真正的倾听他人的重要意义。他强调“真正的倾听给我带来快乐”。因为真正的倾听,可以让沟通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2.“一致的体验是达成最佳沟通的基础”
何谓真正意义上的真诚呢?真诚的标准描述是如何?罗杰斯关于其理论中的“真诚”,作了这样的论述:我会用“一致”(congruence)替代“真诚(realness)”,这指的是——我对当下的体验,刚好就在现在的意识中,而在我意识中的恰好又是我沟通中的,这三个层次中任何两个都是匹配和一致的。
罗杰斯认为,很多时候人们在沟通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会表现出某些程度的不一致,即所说的并非所想和所意识到的。罗杰斯发现,真正意义时的真诚,“真实、真诚或者一致——无论你给的名词是什么”——是达成最佳沟通的基础。
3.“我们喜爱日落的原因有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不能也不会去控制它。”
这个观点主要是罗杰斯基于自身在人际沟通关系中得来。童年时期的罗杰斯很少与人沟通,性格较为孤僻。之后随着沟通的增多,包括大学时开始与妻子的爱情,罗杰斯逐渐对人际沟通愈来愈产生兴趣,也战胜了最初的恐惧和逃避心理。他曾这样说道:“我之前对给予和接受爱的恐惧,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我喜爱别人的能力增强了……我对别人的喜爱,就如同我喜爱日落一样,是最美妙的感觉。”
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便是,学会像理解发现日落的美一样,在与人的沟通中,避免试图去干涉和控制对方,或者试图强行改变对方。也正如,我们在欣赏日落等美景时,不会说去自讨没趣地试图改变日落的颜色或者变化其他景色。
三、罗杰斯教育观点的总结分析
(一)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核心
罗杰斯关于教育的观点核心还是基于他创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因此理解其关于教育的观点和论述,需要从咨询师与来访者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的相似基础去理解和发现其教育观点的要义。
在其来访者中心疗法中,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咨询中的“非指导”,强调来访者自身的潜能作用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相似地,罗杰斯也强调在教育中重视学生自身去解决学习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包容环境,重点解决如何引导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找到学习的方法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推崇民主式的教育
综合上述关于罗杰斯的教育观点的内容整理和分析,罗杰斯关于教育的论述的共同点和基础就是,他本人对民主式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推崇。他反对让学生在压抑、受强迫的任何环境下,被动地参与学习,而主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民主式开放式教育教学过程、方法和理论。
(三)强调通过真诚的倾听沟通,实现对学生的真正理解和包容
罗杰斯非常重视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作用。他在关于课堂教学的气氛构建设计中,尤其注意借助营造出的学生愿意接受的氛围,引导学生愿意分享自己关于学习的真实想法和希望从课堂中实现的学习目标。而这其中,教师能否有足够的倾听能力至关重要。教师能否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有效地“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便利”,与教师对于学生的倾听密不可分。
四、罗杰斯关于教育论述的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理解学生
当代教育中,重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广为知晓,但是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践行起来往往难度较大。基于对罗杰斯教育观点的分析和研究,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情况相互适应,而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充分理解至关重要。教师理解和充分了解学生,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最佳教学氛围的创建。因此,在教师的素质培养中,除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专业能力的重视,还尤其应当重视各类学科的教师的心理咨询和沟通方法能力的提高。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出更多更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始终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罗杰斯的教育观点和论述,正如其创造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一样,尤其注重人自身潜能的挖掘,相信来访者或者学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的模式,在培养出学生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力方面也许尚可,但是对如何更解决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却显得力不从心。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自我发展,重视人的潜能。同时,罗杰斯关于教育的理论是民主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把课堂和学习回归学生主体,所以,这对于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自我和释放更多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Robert D.Nye.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M].石林,袁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唐淑云,吴永胜.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介[J].哲学动态,2000(9).
[3]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M].李孟潮,李迎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科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M].谭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M].石孟磊,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作者简介:赖华盛(1990—),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单位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政课教育和心理咨询。
(责任编辑:王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