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芳 谢开云
摘要:在安康地区的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汉调二黄地域文化,可以丰富课程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起到传承安康特色地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的作用。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有助于学生感悟其内涵,领悟其经典魅力,汲取其智慧力量。将汉调二黄有效融入高职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教学形式,完善考评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地域文化;汉调二黄;高职语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1-0016-03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高职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安康汉调二黄是流行于陕西安康的传统地方戏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的主要声腔曲调为西皮、二黄,念白和唱词多用安康方言,又称土二黄、山二黄、陕西汉剧,被誉为“京腔之母”。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康汉调二黄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汉水流域的文化之根。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将安康汉调二黄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可使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利于教学方式创新,对于推进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
一、安康汉调二黄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高职语文课程资源
高职教学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重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近年来,由于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因素的影响,高职语文课程出现了边缘化的趋势,知识结构不全、人文素养欠缺已成为制约技能型人才长远发展的瓶颈。把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一定区域的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形式,对于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安康汉调二黄文化集中表现安康乡土文化与生活风貌,是安康独特的地域文化。安康的高职院校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现有高职语文教材为蓝本,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延伸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比如,可将汉调二黄的历史及发展,汉调二黄唱腔、唱调和汉调二黄经典片段欣赏融入高职语文课堂,将汉调二黄戏剧中人物唱词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汉调二黄蕴含的人文精神及文化价值等融入高职语文教学,这对丰富高职语文课程资源是很有帮助的。
(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质量
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仍是沿用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求知欲不强,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生和专科生,就业方向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他们对于技能型知识掌握地较好,对鲜活生动有趣的知识感兴趣,对书本上一成不变的基础文化课不太感兴趣。因此,对于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来说,必须根据学情丰富学习内容,寓教于乐,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载体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三)传承安康特色地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彰显地域特色的“活化石”,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人文素质培育的重要途径。地方戏是在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中沉淀、提炼出来的,伴随着民间风俗的变化和成长壮大,地方戏也在不断丰富着地域文化。戏剧专家拉文寿认为,作为特色地方戏曲,安康汉调二黄对整个中国戏曲具有重要影响。但时至今日,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却陷入了发展困境,濒临失传的风险。作为汉调二黄的发源地,安康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认知、了解、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四)培养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个体生命所具有的一种博大的情怀、深沉的关爱和真切的同情,如爱国情感、忠君行为、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热爱生活、宽容待人等,人文情怀充满了感性体验和生命情调。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主任杜时忠说:“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教育的人文价值将培养健全或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它关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否具备独立人格,它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彻底解放,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不仅仅是一个劳动者,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动物,而是一个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尚的审美情趣,既能创造又能享受的人。”
品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汉调二黄传统剧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是思想教化的重要载体。从思想内容看,许多剧目的主旨都是歌颂历史上的忠臣义士、英雄豪杰,宣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人本主义的,表达了民众的是非善恶观念和褒贬态度。如《金沙滩》《杨门女将》《精忠报国》《天门阵》《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岳母刺字》等剧目,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充满慨然正气,体现着高贵气节的舞台人物形象;歌颂和褒扬抵御外辱的民族意识、民族自尊感;表现出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学生接触这些优秀剧目,有利于培养人文情怀的种子,有利于健康成长、长远发展。
二、安康汉调二黄文化可融入高职语文的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安康地域文化异彩纷呈、璀璨斑斓,融中国大文化和独特鲜明個性于一体,如淡雅醇和的茶文化,传承千年的龙舟文化,古老独特的汉水文化,人文气息浓郁的旅游文化,还有最具辨识度的汉调二黄文化。
(一)融入汉调二黄历史与发展,感悟其文化内涵
汉调二黄是汉剧原名,又称汉二黄、二黄,其内涵丰厚,历史悠久。最初在明代就有汉调二黄演出,当时人称之为“蛮戏”。清道光年间,汉调二黄兴盛于安康,出现了职业和业余班社。据《安康地区戏曲发掘组资料》记载:“二黄班科鸿、来自辈成名后,有来安康开科授徒。”汉调二黄到光绪年间蓬勃发展。民国期间,安康本地汉调二黄班社多达十余个,巡回演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并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感悟汉调二黄的文化内涵,可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了解其历史久远的发展历程,使其对家乡的文化产生自豪感,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激发其建设家乡、回报桑梓的豪情壮志。
(二)融入汉调二黄文化名家名段欣赏,领悟其经典魅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文学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它们是语言文字的典范,彰显着语言文字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优秀的精神和品格。所以,通过阅读和鉴赏诗歌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吸收传统文化智慧。中国的戏剧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戏剧的唱词本身就是诗歌语言,其中既有独创的诗歌,也有引用或改写的诗歌。比如,汉调二黄文化中有许多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融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精品剧目,如现代大戏《莲花台》及其姊妹篇《莲花碑》,《杨门女将》《大破天门阵》《五女拜寿》《汉水游女》等。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很多经典篇目选入高职语文教材,教师适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可恰如其分地将汉调二黄文化融入课堂。如将《诗经·汉广》与汉调二黄经典曲目《汉水游女》进行比较阅读,对比鉴赏。“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江流长烟波远痴情依旧/寻芳草思千秋难觅方舟/一腔相思意/无处话离愁/情牵解佩人/顾盼明月楼/不忍折枝轻拂柳/难舍汉水一回眸/花相似/月相似/满目花相似月相似/锦绣幕缤纷/锦绣/哦哦/访琼瑶/故地重游/乔木情愿厚/化作绕指柔/湖光山色秀/春意寄沙洲/啊/欲将情丝,化甘霖/欲将情丝化甘霖/汉水宣滨长相守/”。这段由《诗经·汉广》改编的汉调二黄《汉水游女》唱词经典,唱腔优美,软语清歌,沁人心脾。
(三)融入汉调二黄文化人文精神,汲取其智慧力量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人文精神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无灵魂的教育。良好的人文精神教育,可以使一个人心清目远、心灵充实、富于责任、情感健康而丰富。”
汉调二黄作品中所塑造的经典人物,对于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具有一定作用。如汉调二黄优秀剧目《专诸刺僚》中专诸与伍员结为兄弟,伍员力荐专诸帮助吴公子姬光夺得王位。专诸非常孝顺母亲,回家与母亲分别,不忍离去。他的母亲知道后自缢,以断绝专诸的后顾之忧。后专诸义无反顾,舍生取义,刺死了王僚。该剧目表现了专诸孝义双全的家国情怀,塑造了专诸母亲深明大义的形象。《荐葛》中徐庶辞别刘备,然后去曹营营救老母。刘备目送徐庶,林木已蔽目,他令人伐木以延伸视线。徐庶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调转马头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此情此景将刘备仁厚恭谨、礼贤下士的品性表现了出来。《困荥阳》中西楚霸王项羽将刘邦困于荥阳。纪信貌似刘邦,乔装汉王赴楚营,痛斥项羽背信弃义,被焚身亡,展现纪信忠于王事,杀身成仁,死得其所。教师可将教材中和汉调二黄作品具有同一精神品质的人物相结合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人文魅力。
三、安康汉调二黄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汉调二黄文化作为安康特色地方文化是汉水流域的一朵奇葩,汉调二黄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因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将其有效地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是值得高职语文教师思考的重要命题。
(一)创新教育理念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戏曲文学更是退而远之。这就要求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主观体验和感受形式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兴趣培养为切入点,传递更为厚重、丰富的人文知识,激发学生想要接触、深究传统文化的潜意识。
将汉调二黄经典戏曲选段的教唱融入课堂,是戏曲教学的一大创新点,对于提升学生领悟力和审美力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汉调二黄文化教唱行家,需要认真学习,对曲目有深刻的了解,准确把握唱段的唱腔。可从以下步骤进行教学:首先,播放原唱,让学生感受二黄艺术家原汁原味的唱腔;其次,讲授唱段的内容、特点、思想情感、艺术风格;再次,表演与演唱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戏曲带来的歌唱感受与情感体验;最后,内容拓展,欣赏名家名段,激发学生戏曲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听、赏、看、唱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二)创新教学形式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教师面临的是充满活力、思维灵活、情感丰富的年轻学子,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遵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创新教学形式。反之,再重要的教学内容、再丰富的教学资源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高职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将教学内容外延至日常生活中,周边设施、周边环境、周边人物与事件都可以加以利用,以此来增加学生对生活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沟通与了解。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汉调二黄文化广场参观其特色景观文化,到汉调二黄研究院参观、访问,还可引导学生实施专题学习调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利用网络、书籍等查阅、分析、总结资料,以图片、小论文、视频、音乐等形式在汇报中展示出来。还可组织学生将汉调二黄改编为自己喜欢的歌曲、小品、相声等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加以展示,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想要了解、学习、创编汉调二黄的欲望。
(三)完善考评体系
旧有的考核评价方式不能精准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变革,应坚持鼓励性、多元性、全面性的原则,创新考评体系,并以此原则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是高职语文基础课主要评价指标,目前仍存在期末试卷占比较高的现象。若想看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汉调二黄文化的实效,就必须加大平时和实践考核的比重。如可将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各占总成绩的30%左右,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左右。实践成绩构成要素可包括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成果展示、心得体会等。每学年选择一学期,让学生展示有关汉调二黄的主题活动、调查报告、学习心得等,以此作为平时成绩重点考查。考评体系的改变可以一定程度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学习汉调二黄的兴趣,使其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由一无所知到认知深刻,再到喜爱、传承,无形中起到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松毅.以地域文化和职业特色为主导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
[2]张立英,朱敏.中国優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语文建设,2015(12).
[3]曾澧生.对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渗入地域文化教学的探讨[J].语文建设,2012(10).
[4]戴承元,柯晓明.中国汉调二黄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潘淑芳(1985—),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谢开云(1962—),男,汉族,陕西安康人,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市级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指导计划“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探讨——以安康汉调二黄为例”(编号:AK2019-RKZC-09)、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探讨——以安康汉调二黄为例”(编号:19GY05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