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脑卒中作为一类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多数患者发生首次或再次卒中后,会出现肢体偏瘫活动不灵、语言功能或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严重降低了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间接造成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1]。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脑卒中发生后的及时救治能够使患者的恢复得到最基本的保证,但脑卒中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普通的院内护理效果往往不理想,延续性护理应运而生,本试验针对延续性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展开,具体如下[1]。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通过我科门诊诊断急性脑卒中后住院治疗后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男性54例、女66例;平均年龄为(64.3±2.8)岁。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及延续性护理。纳入标准:①经头部影像学检查,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在院期间肢体运动障碍未完全恢复;③有自主意识,患者及家属知晓相关注意事项、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较重或不稳定者;②患者有意识障碍,无法配合延续性护理工作;③有失语、失智等情况的患者;④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且病情严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非观察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在此之上对于试验组患者以早期的心理辅导和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在患者出院时告知出院后相关事项,给予患者包含出院后如何有针对性地展开康复训练计划自制手册,并在出院后的一个月内定期随访,在电话中了解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讲解和改正,对患者及家属在康复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具体方法如下[2]。
1.2.1 脑卒中患者体位护理:在试验组脑卒中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积极对患者进行正确体位的告知和指导,使患者的肌肉、关节处于活动位状态,避免日后的废用性萎缩和挛缩,有助于肢体功能的保留,为日后的康复训练做好准备。脑卒中发生后的正确体位应以健侧卧位为主,曲肘曲髋屈膝,但不能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每两小时可更换为健侧卧位。在指导患者进行体位摆放时需要动作轻柔,语气温和,避免用力过猛扯痛或弄伤患者。进行站立姿势的训练时,首先要辅助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帮助患者重新找到身体的重心,逐渐进行其他功能的回复。嘱患者家属在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进行陪同,避免摔倒而引起骨折等情况,此外还要对家属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简单教授,以便在出院后进行长期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1.2.2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在患者入院进行基本的神经内科治疗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即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工作,所要遵循的原则从简到繁、先易后难。患者神志未恢复前要对患者进行肢体肌肉、关节的按摩,保证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肢体坏死和压疮,每次至少两小时,但力度要轻柔避免对患者肌腱产生过度拉伸;患者神智恢复后,可以开始进行握手、翻身、做起等简单的训练,后逐渐过渡为床上移动或之后的下地运动。
1.2.3 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发病早期,患者可能会产生惊恐焦虑的情绪,担心短时内的肢体活动不灵可能会继续发展,日后恢复困难,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所以需要在此时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尽早开始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注意患者的情绪上的变化,根据其自身特点、教育程度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肯定治疗的作用,并用成功恢复的事例帮助患者恢复信心,激发患者的积极性,从而为日后的治疗打下主观良好的基础。
1.3 观察指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在患者离院前和出院后1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量表的评定,以对比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案后恢复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所得量表及指数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t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Barthel指数评分。出院前两组患者在代表患者活动能力的Barthel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院1个月后,试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
表1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
?
2.2 Fugl-Meyer评分。出院前两组患者在代表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Fugl-Meyer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出院1个月后,试验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Fugl-Meyer评分比较(±s)
表2 Fugl-Meyer评分比较(±s)
?
脑卒中作为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脑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骤,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伴随着社会向老龄化发展的结构变化,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发生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很多患者经治疗后,未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痛苦[3]。护理工作在脑卒中患者的院内治疗和先期恢复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是一个较长较慢的过程,需要患者较强的自我主动意识,患者出院后康复训练的辅助工作主要由家属进行承担,但由于患者的畏惧情绪、家属对康复训练知识的匮乏等因素使得患者出院后长期的恢复工作并未得到有效开展,患者丧则失了恢复肢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因此近年来逐渐发展出一种旨在把护理延续至患者家中的新型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4]。
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结果显示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体位、心理和康复训练的指导,能够有效延长护理工作的作用时长,离院后两组患者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恢复的相关评分有明显差异,说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持续性的康复指导能够在早期避免肌肉关节的萎缩畸形,与此同时给患者建立起健康的恢复期心态,鼓励患者进行运动尝试,相较于单纯的常规护理,具有更好的长期效果。在以往的报道中,护理工作者的示范性教育能够获得患者和家属更大程度的认可,也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在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的同时对康复动作进行示范性的展示,能够更直观地对地对之后的训练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更多的心理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使患者从心理上认可长期的恢复训练并积极配合,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5]。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给予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增强康复训练效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