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贤
(安阳地区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我国是乙型肝炎疾病的高发国家,该类患者伴随病情发展使得肝细胞受损,同时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并出现假小叶形成的情况,患者肝脏出现变形和变硬,最终诱发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也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终末期阶段,非常容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门脉高压等并发症,使得患者病死率升高,其预后相对较差。目前,抗病毒治疗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应用中可对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产生良好抑制效果,同时可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有报道表明在乙型肝炎病毒活跃复制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恩替卡韦可取得满意疗效[1],但相关研究报道较少。鉴于此,本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临床价值开展了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应用价值。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进行分组,观察组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4~68岁,均值为(41.6±1.3)岁;乙肝肝硬化发病时间1~8个月,均值(3.2±0.5)个月。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9例;年龄23~69岁,均值为(41.5±1.4)岁;乙肝肝硬化发病时间1~7个月,均值(3.3±0.4)个月。经比较,两组各项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关于乙肝肝硬化的评估标准,且处于失代偿期;(2)患者本次入组前24周内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3)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并对研究知晓;(4)用药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水平未得以有效控制者;(2)酒精性肝病者;(3)合并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者;(4)存在肝移植史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等进行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方法为口服,100 mg/(次·d)。同期观察组则联合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即恩替卡韦口服,0.5 mg/(次·d)。两组均治疗24周之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同时肝硬度显著下降判定为显效;肝功能指标改善并趋于正常,同时肝硬度有所改善,且未达到显效标准判定为有效;肝功能无变化,同时肝硬度未改善判定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主要肝功能指标。包括丙谷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以及白蛋白/ALB。(3)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皮疹、腹泻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值小于0.05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中显效19例,有效18例,有效率为97.37%(37/38);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23例,有效率为86.84%(33/38)。两组差异显著(χ2=5.625,P=0.01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AST、ALB等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ALT、TBil、AST、ALB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的ALT、TBil、AS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
2.3 药物不良反应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7.89%,对照组为10.53%,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对比(n,%)
乙型肝炎是临床高发的传染性肝病,主要经由血液或体液等传播,并且往往呈现出病毒慢性携带状态。我国是乙型肝炎疾病的大国患病人数众多,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患者终末期肝病的表现,若未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容易诱发肝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重度并发症,也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伴随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当进入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也将进一步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同时患者预后情况往往较差,特别是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进一步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乙肝病毒连续复制情况使得肝炎反复发作,疾病呈现持续加重态势,患者病毒具有较高复制率导致肝癌的患病风险上升,所以给予患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2-3]。现阶段对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帮助调节肝功能并改善临床症状。然而常规保肝治疗方案的应用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疗效,然而仍有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满意,还需积极探索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并缓解肝损伤程度。
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该药物的应用能够对乙肝病毒聚集形成良好的抑制作用,也是一种疗效确切和安全性较高的抗病毒药物,该药物具备高效和高耐药等优势,也是现阶段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新型抗病毒药物。近年来有研究发现[4-5],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恩替卡韦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并控制患者的疾病进展,在提升疗效和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得以明显提升。这表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运用,可有效提升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等主要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同期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这表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提升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可抑制患者肝功能持续受损,对于改善肝功能的健康状态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比较显著的药物不良反应,且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均比较低。这也进一步证实,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运用具有疗效确切和安全性高的优势。分析原因,在于恩替卡韦在给药后能够迅速将磷酸转变为三磷酸盐,同时能够对HBV、DNA正链合成以及HBV多聚酶形成良好的抑制效果,有利于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这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和提升疗效等均具有重要作用[6]。同时恩替卡韦应用中基因耐药屏障良好,在提升疗效的同时还可帮助调节肝功能,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等病情进展,因此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中可取得满意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良好,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