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1-02-25 06:44韩建芳胡锦兴吴碧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药物性抗结核胆红素

韩建芳,胡锦兴,吴碧彤

结核病在我国是高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此,抗结核治疗也不断得到广泛应用。抗结核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引发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DILI是抗结核药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但严重时可致急性肝功能衰竭,一旦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病死率可达75%。在全球死亡原因的排名中,世界卫生组织统计,DILI较前明显升高,已至第五位[1]。该病症发病概率高、危害大,是影响患者能否继续治疗的主要因素。对此,为有效提升对DILI的认知与防治,本文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成年结核患者中出现DILI的1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相关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构建DILI预测模型,初步确定最佳危险因素预测数值,为抗结核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理论基础,为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机制研究指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系统检索广州市胸科医院病案,筛选2017年1月-2020年1月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资料,并详细记录其相关指标。

1.2 资料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研究的DILI患者及无肝损的结核病患者均为成年人(≥18岁),且DILI均因抗结核药物治疗所引起。诊断标准采用2015年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疑似病例使用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2]。排除标准是非药物因素导致的肝损伤,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病等。

1.3 方法 本课题为回顾性分析研究,通过系统检索2017年1月-2020年1月的病案,对入组病案详细登记相关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症状和体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肝损药物、疗程及预后等。

1.4 DILI预后的判断标准 有效:包括治愈和好转,治愈为肝功能恢复正常水平,且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为转氨酶或总胆红素下降大于50%,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无效: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未达到出院标准,自动出院,或者死亡[3]。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2.1.1 抗结核药物DILI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141例中治疗有效组患者(治愈+好转)130例,男74例(56.92%)、女56例(43.08%),年龄19~83(47.30±15.84)岁,18~40岁42例(32.31%)、41~60岁60例(46.15%)、60岁以上28例(21.54%);治疗无效组患者11例,男7例(63.63%)、女4例(36.37%),年龄18~85(45.41±14.78)岁,18~40岁4例(36.36%)、41~60岁5例(45.46%)、60岁以上2例(18.18%)。

2.1.2 基础疾病和个人史:有效组患者中,有基础疾病66例(50.77%),主要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有过敏史10例(7.69%);饮酒史11例(8.46%)。无效组患者中,有基础疾病5例(45.46%),主要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有过敏史1例(9.09%);饮酒史1例(9.09%)。

2.1.3 服药时长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组患者中从服药到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为4 d~9个月,DILI主要发生于服药2个月内,共106例(81.54%),其中36例(27.69%)用药2周内出现DILI、2周~1个月者36例(27.69%)、1~2个月者34例(26.15%);2个月以上者24例,占18.46%。DILI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胃纳差、恶心、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尿黄、皮肤瘙痒、发热、肝区不适、皮疹等,其中胃纳差最常见,而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为黄疸。

无效组患者中从服药到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为3 d~8个月,DILI主要发生于服药2个月内,共8例(72.73%),其中3例(27.27%)用药2周内出现DILI、2周~1个月者3例(27.27%)、1~2个月者2例(18.18%);2个月以上者3例,占27.27%。DILI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胃纳差、恶心、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尿黄、皮肤瘙痒、发热、肝区不适、皮疹等,仍是胃纳差最常见,黄疸仍为其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

2.2 结核病类型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 有效组患者中,引起DILI的结核病类型以肺结核为主,占78.46%(102/130),肺外结核(骨结核、颈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占9.23%(12/130),肺结核并肺外结核占12.31%(16/130)。抗结核药物方案HRZE常规四化占56.03%(73/130),非常规四化有占43.87%(57/130)。

无效组患者中,引起DILI的结核病类型仍以肺结核为主,占81.82%(9/11),肺外结核(骨结核、颈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占9.09%(1/11),肺结核并肺外结核占9.09%(1/11)。抗结核药物方案HRZE常规四化占54.54%(6/11),非常规四化有占45.46%(5/11)。

2.3 DILI患者治疗用药分析 根据2015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DILI一旦出现,即刻停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肝功能药物,而对于重症患者,则给予新鲜血浆、白蛋白等,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2.4 DILI预后与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2.4.1 影响DILI单因素分析:141例DILI患者按年龄、性别、既往史、症状和体征、有无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肝损药物、疗程及预后等进行分析。DILI的年龄、性别、基础病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4.2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DILI预后状态为应变量,赋值0=有效(好转+治愈),1=无效(未治愈),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将因素“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过敏史、贫血、ALT、GGT、总胆红素、白蛋白”放入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2)显示总胆红素水平(OR=87.849,P=0.005)是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判断预测值,当总胆红素为29.90 μmol/L,AUC=0.910,特异度为88.85%,敏感度为81.80%,95%置信区间为(0.815~0.984)。见图1。

表2 影响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总胆红素与抗结核药物肝损的ROC曲线

3 讨 论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虽然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制作药物工艺在不断提升,新药研发不断更新,但是抗结核药物DILI仍然是损害机体健康的重要药源性疾病[3]。冰岛及法国的DILI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分别为19.1/10万和13.9/20万[5],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DILI所引起的医疗负担也较为沉重;而在我国调查数据显示,DILI医疗负担每年至少为25.3亿元[6]。因此,这需要引起政府及医疗卫生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本研究收集的141例患者中,男性81例(57.45%)多于女性60例(42.55%),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这可能与男性饮酒习惯等相关,长期饮酒,人体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减少,肝脏解毒能力出现下降,当服用药物后,更易导致DILI发生。发病年龄18~85(47.30±15.84)岁,DILI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46.81%),药物性肝损患者主要集中在中年,可能与其用药人群基数大,保健意识强,用药积极有关[7]。

本研究中,肝功能损伤主要发生于用药2个月内(81.56%),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此外,出现皮疹3例,发热3例;而45例无明显肝损症状,仅在复查时发现肝功能受损指标。所有药物性肝损患者经过停药、药物治疗(保肝、降酶、退黄等),130例(92.20%)恢复良好。

急性DILI,常见的临床症状一般为腹胀、恶心、黄疸,但亦有研究显示,多数急性DILI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DILI的早期表现隐匿,不易被发现,为此,如应用一些对肝功能有较大损伤的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如出现异常,需及时停药或给予积极的治疗,以免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此种策略对于肝功能已经出现异常患者更为重要[8]。

本研究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显示ALT、总胆红素对抗结核药物DILI的预后有影响,而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当总胆红素水平>29.90 μmol/L,对于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总胆红素升高间接反映了抗结核药物的肝细胞损伤程度,总胆红素含量越高,DILI损伤程度越高,预后则越差。该结果与既往研究相同,长期高总胆红素血症提示DILI预后不良[9]。同时,在DILI发病后第2个月,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升高能够预测DILI的慢性化转变[10]。这些发现对于判断患者DILI预后、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DILI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以中年人为主。大多DILI患者预后良好,总胆红素水平是DIL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对于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且数值>29.90 μmol/L的男性患者,要重视和监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DILI,一旦发现要及时停药,并进行护肝等综合治疗。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收集的DILI患者的样本数有限,且为回顾性研究,为了得到更确切的数据,并探讨影响DILI深层次的危险因素,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

猜你喜欢
药物性抗结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