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民
脑梗死多由血栓形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病变坏死等因素引起的脑组织缺少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所导致,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故尽早恢复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氧供应,对于降低患者脑功能损伤程度,提升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侧支循环是脑部供给循环的主要代偿机制之一,在支持病理状态下的脑组织生理功能,维持脑组织灌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提升侧支循环效果。本研究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4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2例,依据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5~75(60.02±1.3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6~75(60.54±1.2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及精神疾病者;(2)治疗依从性差及拒绝随访者。
1.3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吸氧,降压,控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改善脑循环等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93043,规格:10 mg×7片)每次20 mg睡前服用,每天1次,连续治疗1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100 mg×24粒)每次200 mg空腹口服,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定 结合头颅CT、MRI、MRA、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综合检查结果,统计并分析不同组别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缺血区域血流量。(1)比较2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基本缓解,各项临床表现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缓解为45%~90%,各项临床表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无效: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表现情况未出现任何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2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采用ASTIN/SIR评级标准进行评估。4级:可见快速完全侧支血流灌注全部缺血区域;3级:可见缓慢完全侧支血流直达缺血区域;2级:快速侧支血流到达缺血区域周边,大部分缺血区域仍处于持续灌注缺陷状态;1级:存在缓慢侧支血流沟通缺血区域,持续灌注缺陷;0级:未建立侧支循环[4]。侧支循环建立率=(4级+3级+2级)/总例数×100%。(3)统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7、15 d缺血区域血流量,缺血区域血流量越充足,提示患者侧支循环效果越佳[5]。(4)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情况,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5 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P=0.010)。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 观察组侧支循环建立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2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比较 [例(%)]
2.3 缺血区域血流量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缺血区域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5 d,2组缺血区域血流量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缺血区域血流量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缺血区域血流量 比较
2.4 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各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对照组BA、PCA和ACA水平、观察组VA与BA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15 d后,2组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A、VA、PCA、ACA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
脑梗死疾病是多项脑血管疾病的最终表现,急性期致死率≥15%,幸存患者致残率也将近50%,偏瘫、失语、失明、失忆、吞咽困难、情绪障碍等严重后遗症将伴随大多数患者终身,对于患者及家庭的日常生活负担、生活质量及经济水平均会造成严重影响[6-7]。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脑梗死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其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应将疾病治疗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实现其身心健康发展。常规情况下,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后其预后效果良好,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8]。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吸氧,降压,控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既会大幅降低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及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会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因此,持续探寻提升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方案尤为重要[9-10]。
脑梗死疾病主要由脑组织缺血缺氧受损所引起,患者发病后脑内血液及循环恢复速度越快,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越低,则患者预后越佳。有研究显示,当脑组织主要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可通过建立脑侧支循环的方式恢复血流供应,使脑部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对于控制脑梗死病情发展,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12]。本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了阿托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属于降脂类药物,具有能够稳定冠状动脉的斑块,防止斑块持续扩大,减少血栓生成,防止动脉硬化发生、进展等作用,在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3]。花生四烯酸是合成前列腺素,血栓烷素和白细胞三烯等激素的主要物质,偏高后会增加凝血,减慢血液流动速度,提高患者血栓风险。丁苯酞具有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的作用,能够发挥出较为显著的抗脑缺血效果,对于降低患者血液黏度,促进患者脑内缺血区域血流量及循环速度具有重要价值。并且,丁苯酞能够有效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水平,对于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减缓神经细胞凋亡速度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丁苯酞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毛细血管生成,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显著提升脑梗死患者缺血区域血流量,将丁苯酞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既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栓生成风险,有效控制脑梗死病情进展,同时也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生成与建立,有效保护患者脑组织,有助于提升患者远期预后。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临床治疗脑梗死常用药物,主要适应证为高胆固醇血症、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载脂蛋白B(Apo B)等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关于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浓度达峰时间为1~2 h。阿托伐他汀片的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99%、12%左右。相关研究表示,阿托伐他汀的平均分布容积约为381 L,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通常>98%。大鼠观察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可能分泌入乳汁中。除此之外,阿托伐他汀似无明显的肝肠再循环,该药物对HMG-CoA还原酶的半衰期、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0~30 h、约14 h。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实施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前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状况,进行标准的低胆固醇饮食,并注意治疗期间的饮食结构状况,随后临床需及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LDL-C水平、疾病恢复情况及治疗目标等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进而实现药物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学者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研究中表示,将丁苯酞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后,患者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各种临床表现得到有效缓解,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疾病恢复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69.23%;观察组侧支循环建立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61.54%;治疗3、7、15 d,2组缺血区域血流量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缺血区域血流量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MCA、VA、PCA、ACA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这与邢红丽[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肯定,对患者侧支循环的生成与建立具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加患者缺血区域血流量,对于延缓脑梗死病情进展,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着重要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