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东
2型糖尿病(T2DM)是糖尿病患者中多发的一种类型,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致使该疾病发生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生活因素等,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多尿、多食、多饮、乏力等[1]。近些年来,我国T2DM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在T2DM的长期影响下,患者易出现一些其他的慢性疾病并发症,药物治疗是该疾病患者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但常规二甲双孤等药物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基于此,探寻更高效药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阿卡波糖可对患者的α-糖苷酶进行激活,可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2]。本文以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T2DM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医院诊治的T2DM患者124例开展本次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98±5.13)岁;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32±5.2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患者均符合T2DM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病程≥1年;经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未达到理想疗效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7.8 mmol/L,同时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10.8 mmol/L患者。排除标准[4]:在入组之间存在有胰岛素治疗或者是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史患者;同时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阶段患者。
1.3 治疗方法 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法[5]:选取药物为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133107),初始剂量为0.3~0.4 IU/kg,根据患者餐前血糖水平对患者的实际注射量进行调整。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370)0.5 g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在预混胰岛素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给予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中国北京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05)初始剂量为50 mg口服,每天3次,后续根据患者的指尖血糖水平和患者的食欲变化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最高剂量为每次200 mg口服,每天3次,在患者出现食量减少或血糖水平降低现象时,可将服用剂量调整为每次25~50 mg,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FPG]水平;(2)治疗总有效率;(3)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4)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评估2组治疗依从性,MMAS分数值越高表示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6]。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多尿、多食、多饮、乏力等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患者的FPG水平<6.39 mmol/L、2 hPG水平<7.8 mmol/L;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多尿、多食、多饮、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且患者的FPG水平≤7.8 mmol/L但>6.39 mmol/L、2 hPG水平≥11.1 mmol/L;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显著变化或患者血糖指标未达到以上标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
2.1 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HbA1c、F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HbA1c、FP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改善情况比较
2.2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9%,高于对照组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1,P=0.032)。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3 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M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MM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AS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2%,低于对照组的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6,P=0.048)。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临床上致使T2DM发生的常见病因有不良生活方式、种族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该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患者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气力不足等表现,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以中老年人最为多发,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到人们健康水平的一项公共社会卫生问题,受到了众多医学者的关注和重视[7]。
药物治疗是T2DM患者在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因其为一种长期性慢性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为了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更好地控制,为了提升患者的临床安全性,为患者选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8]。二甲双胍一般情况下被首选用于对经体育锻炼和饮食控制等治疗方式无效的T2DM患者,特别是在以肥胖为主要特征的T2DM患者中广泛应用,将该药物与胰岛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胰岛素的应用量,可预防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该药物也可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进行联合应用,发挥出较显著的协同作用[9]。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相对比于苯乙双胍来说,该药物的临床疗效偏弱,经口服后该药物的吸收率仅为50%,在患者的血浆中不会与患者的血浆蛋白产生结合作用,该药物经由患者尿液被全部排泄,该药物的降糖作用发挥时间约为8 h[10]。二甲双胍是T2DM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一种一线药物,但长期应用该药物,会对其实际降糖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会增高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11]。预混胰岛素指将具有中效制剂和短效制剂的进口胰岛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临床作用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药物[12]。预混胰岛素治疗T2DM患者的主要机制在于药物能够满足患者的基础胰岛素需求和用餐时胰岛素需求,患者仅需要接受一种胰岛素治疗就能够对其FPG和餐后血糖水平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该药物的应用可降低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显著减少胰岛素的应用量,在餐前为患者进行即刻注射,临床应用方便,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13]。阿卡波糖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的低聚糖,与寡糖的结构类似,该药物能够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包括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异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等;该药物可促使淀粉进一步分解成为麦芽糖和寡糖、糊精和麦芽三糖,进而对其分解成为葡萄糖的速度进行降低,减慢蔗糖分解成为果糖和葡萄糖的速度,减缓肠道本身吸收葡萄糖的速度,缓解患者出现高血糖的现象,最终实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患者长期服用该药物,可降低HbA1c、FPG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14]。T2DM开展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血糖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HbA1c、F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bA1c、FP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9%,高于对照组的87.10%;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2%,低于对照组的12.90%;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M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MMAS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的应用有利于优化T2DM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治疗依从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