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仁波,韩天然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100)
当前,我国林业部门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林地产出效率相对较低。虽然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了农民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经营林业积极性,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该制度的均分原则,导致林地资源与劳动力之间配置不合理,林地呈现出细碎化情况,对林地资源配置效率及规模效应产生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量林业农户外出务工,此种发展趋势会直接影响到林地流转。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非农就业对林地流转的影响,从农户角度出发,分析林地流转行为,同时运用工具变量法控制非农就业的内生性。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真实、可靠,使用2014—2019 年某地集体林区固定农户样本的监测数据[1]。
农户林地流转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影响,涉及制度、市场、农户资源享赋特征等。目前,我国林地流转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农户间的林地流转并不频繁,也没有形成规范性流程,导致市场信息无法及时、有效获取。
虽然多地落实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也深入了基层各组织,但由于农户本身存在异质性[2],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站在农户角度进行变量选取。
使用2014—2019 年的连续监测数据,年份间隔数据差异较小,表1 主要列举了总体样本、2014 年和2019 年数据情况进行描述。
由表1 可知,2014—2019 年间,平均每年仅1.4%和0.7%的农户存在林地流入、流出,林地流转发生频率非常低,说明林地流转市场还在初始发展阶段。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水平为36.4%,相邻年间的平均水平差异不大,说明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行为较为稳定[3],已成为一种惯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区经济水平有所提升,进而促使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村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农户平均林地经营面积呈现出上升趋势,说明林地的规模经营情况得到了改善。其中,林地细碎化程度、林地单位收益水平变化并不明显,这验证了需要通过流转等方式整合的必要性。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根据IV-Probit 模型估计结果,林地流入情况会受到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的负向影响。如果林区农户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相应的农户流入林地概率越小,即农户的非农就业行为会阻碍林地流入。原因主要是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越高,其实际投入林地经营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而家庭的主要收入来自非农部门,不会通过转入林地的方式增加收入[4]。
(2)距离乡镇距离较远是阻碍林地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距离镇中心越远,会有很多不便因素,比如交通不便利,导致林地经营条件差,在林地经营成本、林产品变现成本方面,需要投入较多,阻碍了林地流入行为。
(1)农户受教育程度会促进林地流入。如果户主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在林地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强,容易获得较好的林地经营效益水平。相比于文化水平低的农户,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更愿意流入林地[5]。
(2)农户家庭人口对林地流出造成了一定正向影响。人口较多的家庭具备更好的承担能力,如果农户家庭人口较多,对应的转出林地概率更小。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证明农户具备较强的财富积累能力,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林地经营,流入林地的概率更高。
(3)林地单位收益水平高、林地面积大对林地流入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林地单位收益水平越高,效益就越高,此时农户就会被这种高收益所吸引,进而自主流入林地,加上农户本身就具备丰富的林地资源,所以会更加容易扩大规模、规范化发展,实现集约化经营效应。
(1)从IV-Probit 模型结果看,在林地流出方面,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当越来越多的农户外出务工时,农户流出林地概率增加。农户外出务工与本地务工,这两个方面对林地流转的影响并不相同。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时间越长,其更愿意进行土地流转;农户在本地务工的,流转林地方面意愿并不强烈[6]。本地务工的农户由于离家较近,完全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管理、经营林地。由于林地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季节,并不需要每天投入劳动,所以农户在本地的非农就业行为对林地经营情况的影响并不大。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户大部分时间在距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并没有过多时间、精力参与到林地的经营管理中,所以流出林地性较大。
(2)无论是在林地流入还是流出中,林地面积这一因素都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正向影响。究其原因,林地资源丰富的农户更愿意整合资源,采用林地流转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7]。
在林地流出方面,家庭人口产生了负向影响,人口较多的农户家庭,具有承担大规模林业生产的能力,这类家庭转出林地可能性非常小。与镇中心距离是影响林地流出的因素,由于距离镇中心较远,交通、经营条件等方面不够理想,导致林地经营成本增加,市场供需失衡,农户很难转出林地。
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高抑制林地流入,促进林地流出。这一结论足以证明林地流转需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有效、稳定、长期进行。对此,国家需要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稳定非农转移的关注与重视。
(1)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加强农村务工人员的非农技能水平,帮助农村劳动力具备参与非农生产的技能。
(2)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在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人员,建立有针对性的社会福利保障措施,比如医疗、教育等,给予这些人员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稳定其留在非农部门工作。
(3)国家应积极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促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外出务工者在城市“落地生根”,向市民化转变,促进林地流转,真正实现林业规模化经营。
通过分析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流转的影响可知,国家需要提高对劳动力迁移程度的关注与研究,全面总结问题,找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积极推动农户间林地流转,促使林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