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对对

2021-02-24 02:31
延安文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拐子大姨媳妇

田 华

对对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打出来的,女人在家里的地位是闹出来的。

——题记

刚进门就发觉气氛不对,开门的不是我妈,我爸难得地开了回门又坐回沙发,继续看他的电视去了。我妈背身在厨房里干活,脑勺上似乎都鼓着劲。

难道又发生“战争”了?

怎么了?我径直走进厨房问。

能怎么?我妈正在用钢丝球擦洗锅盖,面带愠怒,没好气地问,你来干啥?

来看你们呀!咋了?案板上有半截绿萝卜,我操起刀,当地切下一坨,咔嚓咔嚓吃着出了厨房。

我爸依然看电视,嗑瓜子,目不斜视,貌似沉浸其中。这两人真有意思,拿我当空气呢!

我跳起来,一屁股跌进沙发,以期引发我爸的反应。果然,我爸心疼他的沙发,转过脸严肃地说,看把沙发簧塌坏了。

怎么啦?我凑过去小声问。我爸极为不满地哼了一声说,没怎么。我知道男人一般不善于表达,像我爸这样话少的男人更是如此。从前,他们每次惊心动魄的战斗后,一般都是我妈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进行控诉。我是说如果有主持公道的长者或深表同情的邻居在场的话,我妈一般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尽管她多数是战败方,但在陈述战斗过程方面,却有着绝对先天的优势。我妈的哭诉往往会最大限度地引发别人对我爸的痛恨及对她深切的同情。

我爸妈打闹了一辈子,到现在我都想不通,如此水火不容的两个人,是如何做到既有各自的坚守,又有共同的合作?四个孩子就是他们精诚合作的产物,他们是怎样亦敌亦友搅缠了一辈子的?

直到我爸68岁那年,一场大手术后,他的气焰才有所收敛。用我妈幸灾乐祸的话说,一刀把气给放了!事实上,那次手术后,我爸消停下来,开始跟我妈相安无事地过太平日子。这个固执又霸道的老头,虚弱到再也无力挑衅。真是谢天谢地,感谢大病,我们兄妹几个私下里发出如此不孝地感慨。

我决定从我爸这里打开突破口,到底怎么回事?

我爸说,怎么回事?还不是“闲事主任”瞎操心,把自己给气的。“闲事主任”是我爸给我妈起的外号,几十年了,算老字号,据说因我大姨而起。

我爸心有余悸地望着厨房说,你二表哥今天来请我们,为你大姨立碑子的事。“闲事主任”把人家弄得难堪的。你二表哥走后,我说叨了几句,这下把“太后”驾给惊了,可不得了了,连哭带骂的又跟我算起老账来。正说着,我妈边擦手边从厨房里出来,一脸的厉害相,我爸立刻闭嘴回到看电视状。我不由地感叹,风水轮流转,我妈这些年也是咸鱼翻身了,我爸居然越来越害怕我妈,这在从前,简直不可想象。

我妈坐下向我诉说原委,原来二表哥今天提了礼物来请我爸妈,准备农历十月初八给大姨立碑子,到时候要过事,请他们去参加。二表哥的原话是:我妈就你这么一个亲妹子。二表哥的话不合事实,严格点说,大姨的两个妹子都算不得亲妹子。小姨向来不怎么跟两位姐姐来往,大姨只和我妈亲,所以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姨只有我妈一个亲妹子。另一方面,二表哥带来了感恩,说我妈从前没少帮衬他们家,他们兄妹很是感激,记着我妈的好,所以舅家人都没请,但一定要请我妈去。

我妈就问给刘拐子立碑子不?二表哥说,不打算立,只给我妈立。我爸向来对大姨家的人不感冒,当时的谈话估计没参与,但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进来,按咱们这里的风俗,两口子男人不立碑子,女人一般不立,给你爸都没立,为啥给你妈立呢?我妈白了我爸一眼说,给女人立碑子怎么啦?谁说给女人不能单立碑子?

我妈问二表哥,怎么现在突然想起这事,一般不都是三年立碑子吗?既然三年没立起来,人殁了都十几年了,这会立这有啥意思?你妈活着时又没活个好人。

二表哥说,正因为我妈活着时没活个好人,心里老觉得愧疚,这几年日子好了,就想给我妈立个碑子。至于我爸,跟我妈没埋到一块地里,也就不打算立了。

我妈问,立碑子是你们兄弟姐妹大家伙的意思,还是你一个人的意思?二表哥说是他一个人的意思,其他人没人关心这事。他就想给他妈立块碑子,就好像他妈站在那儿一样。二表哥说得很诚恳。

我妈说,让你妈风吹雨淋地站在那荒山野岭上干啥呢?嫌她一辈子还不够苦?我爸说人家不过是打个比方而已。说到这里,我妈想起了大姨活着时受的那些罪,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起来,对二表哥的态度就不好了,言语不免刻薄。最终她也没表态到底去不去,二表哥悻悻地走了。

二表哥一走,我爸就开始数落我妈。没眉没眼,不知道你姓甚为老几,人家不过是来通知一下而已,不是来征求你意见的,盘问来盘问去,费那劲干啥?一辈子老想给人家当家,太掂不清自己了,咋那么不会做人呢?

这些话引发了我妈的愤慨,跟我爸吵起来,从我大姨身上扯到她身上,从外部矛盾转换为内部矛盾,连哭带闹的,牵扯出几十年间两人的恩恩怨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怎么打她了、怎么虐待她了,鼻子打破了,胳膊折折了,头发连头皮扯下几大把,记得清清楚楚,一说一大摊,直把我爸骂得哑口无言。

我对你大姨的感情,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理解和支持。这个我当然知道。我妈跟大姨的情份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姊妹情深,这说来话长。

我外公一生娶过三个女人,并非家大业大而三妻四妾,据说他命里克女人。头一个不堪忍受阿家的虐待跳了井,留下三岁的双双。隔两年又娶进一个,看待得比先一个好些,生下一个女子后阿家原形毕露,加之又是肺病,郁郁寡欢中撇下三岁的对对撒手而去。外公给两个女儿取这样的名字,绝非受某句温润如玉的诗词的启发,或感动于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这个生于1924年的农民,木讷又愚昧,实在没有这样的才情,与“双双对对,明月照人来”丝毫不沾边。

大约外公已经意识到,在将后漫长的岁月里,他能给予两个女儿的关爱和保护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他希望姐妹俩像套在犁上的一犋牛,出双入对,共同负荷人世间的辛劳。

对对小双双6岁,是姐姐一手带大的。人人都说双双像对对的妈,这就奇怪了,亲女子不像,旁人倒像,恐怕就是缘分。反正对对也记不清自己妈的模样,想着就是双双这么个样子,受了委屈时心里就想叫她一声妈。

这边人常说,头一个媳妇撂过墙,第二个媳妇当老娘。外公把两个媳妇都撂过墙后,娶回的第三个媳妇自然得当神一样供着。我这个小寡妇外婆,怀里抱着我小姨嫁进门。来之前就打听到这家的阿家厉害,虐待媳妇恶名在外,人家有备而来,一进门跟阿家刀子斧头干上了。阿家是欺软怕硬的角色,遇到比自己强硬的对手,很快绵软下来,这就使她在家里没人敢惹,生下两个舅舅后,更加不可一世起来。这样姐妹俩自然没什么好日子过。

后妈很快驯化出一个后爸。外公从外头回来,听到的尽是前面两个女儿的不是,明知三个小的一窝亲,吃得饱,穿得暖,值金值银,两个大的另眼看待,但为了息事宁人,只好装聋作哑。有时为表姿态,免不了要昧着良心教训打骂。双双一天书也没念过,对对勉强还上了几年小学。双双在娘家的日子是在拾柴割草,做饭烧炕,没完没了抱磨杆,背上驮了妹妹驮弟弟,披星戴月去生产队挣工分中熬大的。

双双脾气柔顺,轻重的活儿,搁身上不吭声,挨打受气抹两把泪就过去了。对对性子烈,受了冤枉,要争辩;挨了打骂,要呼天喊地,这就使她受气更多。双双总是竭尽全力保护妹妹,背柴捡大梱,推磨抱头杆。干了错事,不管谁的,都往自己身上揽,双双额颅上有一块伤疤,是正舀饭的小外婆一铁勺过去给挖的,那一勺本来是给抢吃东西的对对的。

说到批评二表哥的事,我妈突然问,你大姨是几时去世的?我说,至少有十一二年了吧,彤彤今年都14 了。记得大姨伺候完我生彤彤,回去不久就殁了。我妈说,对着呢,看你都记得八九不离十,你大表哥居然记不清,有这么当儿子的吗?我爸明显无法忍受我们的谈话,但又不好发作,手执遥控器对着电视一顿乱调,一会儿秦腔,一阵子广告,弄得我们的谈话无法连贯。

我妈说,走,卧室里说去。

我妈说起有一年碰上二表哥,问起给大姨捎的治头疼的药,吃了有效果没有,二表哥不好意思地说他还没顾得上过去。那时两个表哥已经分出去单过几年了,二表哥从外面做工回家几天了,却腾不出工夫去看望生病的大姨,连他自己都觉得脸上挂不住。这事引发了我妈强烈的不满,每回说起来都要骂上好一阵,牵出他们兄妹的种种不是。我妈长叹一声,摇摇头说,没一个好东西。

在农村,60 多岁的老人离世,大家普遍认为很正常,儿女们说起来也不会太过悲伤。毕竟这个老人在世上活得已经够长了,如果继续活下去,只会成为儿女们的负担。我们村有个媳妇骂老婆婆,说老牛死了,还能吃肉卖皮;老母鸡还能炖锅汤;你老死了,我一毛钱的好处没有,还得棺板老衣抬埋你。大姨的几个孩子倒不至于如此恶劣,说起来还算孝顺。如果硬要说不孝,就是一个个日子都过不到前头去,实在是有心无力,这是大姨常替孩子们开脱的话。

小时候,我妈不止一次地给我们描绘过大姨出嫁的情景。过粮关那年,18岁的双双由家里人做主,嫁给了家在山区大她十几岁的刘拐子,换取了刘拐子家好多粮食。一红一灰两匹骡子,夜间来,天明去,气咻咻地往家里驮了好几个晚上。娶亲那天,刘拐子没来,来的是他哥哥。是自觉长得不体面,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刘拐子没露面。世上就有这么奇怪的事,但必定是有缘由的。双双不情愿,哭了3 天。对对也跟着哭了3 天,为姐姐嫁了个不般配的老男人,也为姐姐一走,丢下可怜的妹子没人管。

双双是让人硬抱上骡子的,除了那身浆得硬邦邦的红衣服,没有一点新娘子的喜气。

临走时,伏在骡子背上的双双拉起妹妹的手说,我走了,没人给你护驾,千万甭跟咱妈顶嘴了。话还没说完,骡子屁股被人拍了一把,昂起头得得得走开了。对对追着骡子跑了好远,直到山路转弯不见了娶亲的人。对对从小没有妈,从她不断重复的描述中,听得出她对姐姐有着母亲一样的依恋。

我妈说大姨很羡慕她,因为她跟我爸是自由恋爱,这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陇东农村,并不多见。所谓自由恋爱,不过是见过几次面,相互看上了而已,叫一见钟情更恰当。我妈结婚时外公家没要粮食,我家可不像刘拐子家地多粮多,但要了我们那一带最高的彩礼。小外婆认为不能白养女子,更何况这么俊的女子。这跟我小姨后来结婚时,一分钱彩礼都没要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小姨是干公事的,女婿是国家干部。

当时我爸非我妈不娶,跟我奶闹得一塌糊涂,家里只好鼓硬腰子,掏了大彩礼娶了我妈,这为日后我妈和我奶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刚开始,对对还过了一阵好日子,两年过后,她的腹部依然平平,加之二媳妇进门就生养,这使她的日子逐渐变得难过起来。村里人闲言碎语,阿家打鸡骂狗,说花大价钱买回来个“铁公鸡”。对对瞒着阿家去找中医,药吃了不少,但都不顶事。大家见她又瘦又小,断定八成不能生养。

小两口本来很好,可福来经不住他妈的撺掇,在对对实在受不了阿家的讽刺挖苦偶尔顶嘴时,为捍卫母亲的尊严,违心地去打媳妇。这里的男人都打媳妇,“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作为男人有责任“教训”自己的媳妇,否则,就是失职。

对对挨了打不想回娘家,就往姐姐家跑。双双心疼得直掉泪,收留住下来。那会双双已经有三个娃娃,庄稼大,牛羊多,忙得黑白颠倒,但不管多忙,妹子生养的事是头等大事。

双双领妹子去十里开外找一个人称“送子爷爷”的老中医,据说他精湛的医术为好多不孕的女人调理出了孩子。去的时候没啥拿,连夜炸一包金黄酥脆的油饼,提上半篮子鲜鸡蛋。老中医说对对气血不足,得好好调理一段时间。开了药,约好下回看病的时间,走时夸赞说,油饼实在好吃。双双很高兴,说只要我妹子能生下娃娃,油饼回回有。

双双觉得这还不保险,又带对对去旺子坪求神拜佛,据说那里的神很灵验,有求必应。为虔诚起见,姊妹俩抱着大公鸡步行前去。

有双双撑腰,对对心里憋着一股子劲,生不出娃娃,誓不罢休。但又不想把药拿回家去吃,遭人白眼,落人话柄。双双就把锅拔掉,在灶堂里支几块砖头,黑烟黄烟地煎药。药吃得差不多了,福来也来找对对了,双双说叨福来几句,就打发他们回家去,叮嘱对对下个月身上干净了再来。

对对从此每月往姐姐家里跑,惹得阿家更加不高兴,骂对对跑骚哩,出门骂,进门骂,双双让对对忍让着。

跨过年,对对怀孕了,搞不清是老中医的药让她气血充盈得以孕育;还是神灵显灵,反正生下了我大哥。接着生了二哥、我和妹妹,开枝散叶使得对对在家里扬眉吐气,腰板挺直。阿家再寻不是,对对就敢跟她公开对阵。对阵的原因,渐渐转到双双身上。

鹑觚镇每年农历四月和七月都要过古会,二媳妇娘家人来赶会,阿家尽其所有,热情招待。炸油饼,洗酿皮,擀长面,包饺子,变着花样吃。对对也要叫双双来看戏,趁机缓几天。倘若跟二媳妇娘家人碰到一起,还有好吃好喝。若是单独来,家常便饭,还得看脸色。尽管双双每回都带来不少地里出产的东西,有一次甚至带来半只羊,但阿家并不领情。在这一点上,刘拐子说起来是厚道的,双双要给妹子家带什么,他从来不反对。尽管对对为他打姐姐,追过去日娘翻老子地跟他干过仗。

二媳妇的娘家人每次都是空手来,阿家却从不说什么,因为二媳妇的娘家爸是脱产干部。这样对对心里就极不舒服,但双双不让对对提意见,脸都不能吊,说只要她在,对对就不能跟阿家翻脸,否则就是给她难堪。双双说吃啥还不都一样。

阿家其实心里更不舒服,因为过会当家的要给女人娃娃扯布料缝新衣,这是这里的习俗。对对让福来给姐姐一并也扯上,还要找裁缝等身缝好。对对说钱是双双出的,可谁知道呢?看那拖儿带女的褴褛样,能舍得自己掏钱扯布料?阿公那时候殁了,福来当家,阿家想,没准是两口子串通好的。

这还不算,对对还要纳鞋底,给姐姐带来的娃娃量脚做新鞋,或是拿家里的旧衣服给娃娃改出几件新衣服。虽然不算真正的新衣服,但双双回去时,娘母子从头到脚穿戴一新,对对觉得脸上有光,双双也觉得体面。

农历四月间,地里的农活不少,对对粗枝大叶干一阵就旋风一样跑回去,跟双双坐在屋檐下叽叽咕咕做鞋子、改衣服。饭也忘了按时做,这让阿家从地里一回来就火冒三丈,天天指桑骂槐说福来,福来也是一肚子气。

每次过完会,福来总要跟对对大闹一场,不“修理”一下对对,阿家那里终究说不过去。闹得次数多了,阿家就跟对对摊牌,你姐又不是你妈,非要你孝敬不可?年年叫来看戏,来就来了,但把个家里搅得鸡犬不宁就不好了,与其这样,不如不来,以后甭来了。

对对说,我就是把我姐当妈一样孝敬怎么了,谁说不对?不让我姐来,老二家娘家人也不要来,怎么还看人下菜呢?福来在一旁蓄谋已久,瞅准时机过去扇对对两个脆耳光,对对将手里捞面的笊篱照头捂下去,福来顶着一头面条显得格外滑稽。阿家夺过笊篱跑出去,在院子里大喊大叫,这家媳妇打男人哩,要吃人啦!快来看呀……福来受不了羞臊,动了真格,把对对头发连头皮揪下了好几绺。

第二年过会,双双没有再来,但二媳妇的娘家人又来了。炸油饼时,对对放了平常几倍的碱,炸出一堆军用品;下面时,两火棍将火捣得半死不活,长面下成了短刷刷。二媳妇给阿家告状。亲戚一走,阿家迫不及待地发作了,碎怪种你想干啥?要翻天啦是不是?对对毫不示弱,老怪种你狗眼看人低,把我姐看得下贱的,把老二家娘家人的勾子恨不得舔了。阿家哪受得了这个,在院子里打滚哭嚎,从下院滚到上院,把土院蹬出了几个大坑。闹够了,又要去上吊。福来赶紧去下话,阿家悲痛欲绝地说,你个怂头鬼!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窝囊废?福来狠下心来,卷起袖子,把对对一顿好打。好打的结果反是福来住进了医院,对对将门后的一根长矛枪准确无误地掷向了福来的大腿。

那次的事儿闹得挺大,福来出院后,请了家门户族来说事,问对对究竟要干啥?对对说,第一,以后谁再敢打我,不是他死就是我活。第二,要分家,不跟你们过了,必须分。

对对家就分出去单过了。

对对后来总结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打出来的,女人在家里的地位是闹出来的。这番豪言壮语,一下把家庭斗争提升到政治高度,谁会相信这话出自一个只念过几年小学的农村妇女之口!这可算作她对自己血泪奋斗史的高度总结和评价。对对还说,千金难买主意正,幸亏那时候泼死亡命闹到分家,继续一个锅里搅勺,不知气要受到什么时候。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我妈又为大姨鸣不平,说大姨一辈子命运不好,就是太老实太善良,不懂得反抗。

双双嫁给刘拐子,心里自然不爱,但却从未起过异心,只一心一意过日子。刘拐子说哥哥因他没成家,得给哥哥生几个娃娃,将来也好有个抬埋的人。双双一口气就生了八个,五男三女。哦,不,应该是十个,听说两个生下没长活。这几个娃娃,果真随了刘拐子的心愿,有的像他,有的像他哥哥,村里人戏谑地叫娃娃们“各种各样”。

“各种各样”一度成为双双家娃娃的代名词。说起“各种各样”家,谁都明白说的是谁家。如果按三年生两个计算,双双一辈子约有十几年忙于生育。八个娃娃,几十亩庄稼,槽上的猪,圈里的羊,还有大牲口,其中的辛苦真是难以想象。

对对可怜姐姐,说她一年四季停歇不下来,幸亏是个人,若是机器,早都报废了。双双生养得稠,月子里没人伺候,因此落下好些病,年纪不大不是这疼就是那疼。可谁把她的病当回事呢?带着病,该干啥干啥。好在刘拐子近30 才娶妻,对自身条件也有自知之明,觉得找个女人不容易,对双双还算体贴,倒不常打骂。

刘拐子的光棍哥哥,受山区条件制约,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年轻时没娶上,双亲下世后,就跟了刘拐子。还有一个说法,本来当年家里要给哥哥娶双双,又担心哥哥娶了,拐子弟弟就更不好娶,于是就商量先尽着条件差的来。谁知这一耽搁,就没有再说下合适的,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也就死了这份心。一个人吆一圈羊,天天山上转悠。双双把哥哥看待得好,吃饭穿衣,样样不在刘拐子之下。

11 口人的大家庭,光吃穿就是个事,擀面得擀两大案,做鞋端着大笸篮,抢吃抢喝,打架骂仗,哭哭笑笑,能把人吵个半死。双双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灯下飞针走线,布鞋一双接一双往出做。一起下的鞋样,小的还没上脚,大的脚趾头已经探出来了。除了鞋,衣服也是个事。每年夏季,双双早早就动手开始拆洗棉衣,家里杂事多,一天难得捉上几回针,身上的棉花一粘就是几个月。

分家后对对不再受制于人,前后两季过会早早打发娃娃去接姐姐。说是跟会看戏,其实是想借此机会叫她歇缓些日子。这时候双双来妹妹家,比先前畅快多了,有说有笑,背着自己的针线活计,有时甚至把脏棉衣也背来拆洗缝制。有对对给打下手,会快很多。双双在的日子,对对只一门子操心吃的事,好吃好喝挨个儿做。不让姐姐下地,叫坐在炕上,同她说话,做好了双手给递过去,叫双双也尝尝吃现成的滋味。

姊妹俩领着娃娃去鹑觚镇上赶会,南北一条街走过去,油糕麻糖、凉粉酿皮、灌汤包子、竹签甑糕、张师猪头肉、李记野兔腿,样样要尝到,真正是“吃过街”。水果、瓜子、酒麸子,看戏时端到戏院子里去吃。双双见了自家村里人,大声打招呼,人一看,哎呀!跟有钱妹子赶会呢!

一年一年,娃娃说大就大了,一个个枪杆子似的,这让双双很是犯愁,大了就要媳妇,媳妇从哪儿来?农闲时上山挖药,林子里打树籽,养鸡养兔养猪,加上羊和地里的收入,一分一毛攒起来,一凑成十,十凑成百,一分也不敢乱花,给自己添置件衣服都舍不得。福来那时在乡文化站已经转为正式工了,家里的情况还可以,对对就明里暗里帮补姐姐,福来心知肚明,也没有办法,女人管家,你能知道什么?

我妈愤愤地说,人死了十几年了,这会儿良心发现啦?立个碑子顶什么用?给谁看呢?我妈又说,你大姨生硬是累死的,要不然不会连70 都活不上。没错,大姨确实是累死的。

老大老二媳妇陆续进门后,相处不久两人就开始闹意见,哄唆着又过了一年,闹到要分家。一个槽上栓不下两头叫驴,何况老三眼见也要娶媳妇了,必须另修地方另起炉灶。刘拐子请客送礼,乡上村上的干部吃过他家八回蒸鸡肉和酸汤面后,终于批下来两处地方。

两处地方同时开工修建,双双两边跑,哪里缺人,哪里补上。既当小工,又给匠人做饭。两个媳妇借着奶娃娃,谁也不愿把手往面盆里伸,力气拿戥子称,生怕自己吃了亏。双双怕淘气,谁也不能说,只好自己拼命干。差不多一年时间,修了两院地方。双双瘦得失了人形,经常说头疼,晕倒过好几次。

再说两个媳妇,地方修好分出去后并无分家的概念,只当是去旁处住了。吃什么拿什么理直气壮,招呼都不打一声,娃娃成天还是绊在双双脚下。无论是地里的还是锅上的活,两家比赛似地这个不叫那个就叫,双双扯锯似的比以前更忙了。两个媳妇一个赛过一个懒散,都不捉针线,一家大小的衣服鞋子还是双双的。上了冬,小娃娃尿棉裤,三五天就得拆洗一次,否则尿骚味熏人。双双不忍心,晚上等人家睡了,把娃娃的棉裤抱来拆洗,洗净了铺在炕上烙干,鸡叫三遍时起来缝制。天一亮,柔软干净的棉裤就送到媳妇们的炕头上。但媳妇们并不领情,有一年过年,老二比老大多给了双双二十块钱的年钱,二媳妇知道后大闹三日,弄得年都没过成。

三媳妇进门后情况大变,门户看得紧,顺手牵羊变得困难不说,最主要的是不让双双再管老大老二家的事。三媳妇说,各开门,另当家,不要老扯不清。既然跟我过,就只能管我一家的事。可哪能这么绝对呢?一条儿女,一条心。

一到农忙时节,双双不由得要牵心老大老二家,想着老三家回来吃现成的,老大老二家回来冰锅冷灶。便趁人都去地里干活了,瞅机会跑去给老大老二家做饭,做个五六成熟,他们回家就快多了。然后又跑回来给自己家做。这样难免不被三媳妇看到,看到了就要说双双,甚至把人往外掀,叫跟老大老二过去。刘拐子也怕三媳妇,只能唉声叹气。

某一天,“闲话筒子”有意来捎话,她娘家是双双的邻居。说三媳妇跟双双吵架时,将她推倒把腰摔坏了,还说三媳妇骂的话难听得不得了。对对问有多难听?“闲话筒子”面露难色,不好说呀,我怎么说得出口。

对对说,她能说你就能说。最终忸怩着说了,说人家骂你姐不要脸,跟兄弟俩睡了一辈子,所以生出一窝“各种各样”的娃娃……对对听后,脸成了黑旋风。“闲话筒子”觉出后怕来,说我好心给你捎话,你可不能把我卖了。

对对开始骂人,坐立不安,当即要去看姐姐。福来不愿送她,两口子吵了一架后对对自己骑车去。30 几里山路,跌跌绊绊,终于到了姐姐家。双双果然躺在炕上动不了,对对紧忙给吃了带来的跌打丸。双双见妹子一脸煞气,忙解释说,没什么事,是我自己摔倒岔气了。

正说着老三回来了,对对劈头盖脸就问,媳妇打你妈,你咋不管?老三嗫嚅着说,管是想管,一是管不下,二是怕人家闹事,弄不好还要跟我离婚,我们这条件,娶个媳妇不容易……

对对啐了一口说,好个没志气的东西,看把你吓死了,没媳妇了不会画个媳妇……

三媳妇这时从外头进来,对对二话不说,跳起来照脸就是几巴掌。狗日的,你厉害得很呀!再打一下我看看!对对那天在双双家扯开嗓子高声叫骂了半天,引得邻居都来看。老大老二老三,一个个骂到了,连刘拐子也不例外。进了你家门,给你家当了一辈子丫鬟,干不完的活,受不完的气,伺候了老的,还得伺候小的,你个缩头乌龟是干啥吃的?……据说刘拐子家没一个人敢出来阻拦。后来三媳妇做好了饭,出来请对对吃,这才住了骂声。

真是个贱胚子,我妈后来对我说。

那次的事闹得挺有影响力,那一带的人都知道,双双有个厉害老妹子。这事越传越邪乎,甚至说把老三也打了一顿,把对对说得跟母夜叉孙二娘似的。

老三媳妇的娘家爸到乡上找福来告状,问对对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水?凭什么打他女子?福来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说,母老虎平时把我都往死里打,还不要说你女子把人家姐姐打了,这事占不住理,我可管不了。最后请老汉吃了一碗羊肉泡了事。

那件事之后,几个媳妇都有所收敛,特别是三媳妇,再没有明目张胆地欺负过双双。所以双双时常跟对对说,没有你,我怕早叫人给活埋了。

对对的做派福来很反感,可他能怎么样呢?分家之后,两人依然大吵大闹,他下狠心要将她改造过来,可她就像一棵长歪了的树,绳子拉断了好多根,树还是固执地朝着既定的方向生长。好多年过去,他什么都没能改变她,不过是白费了些口舌力气罢了。有时他无奈地想,骑上一匹难以驯服的马,恐怕就是这个样子,有时你不得不随着它的性子。

说起双双家的老四和老五,对对意见更大。农村的三个没心,干事的两个更没心。老四当兵留在了新疆,几年探一次亲,手头总是紧张,每年给不到500 块钱,往往钱还没装热,就让老三以各种名头借走了。春天捉猪娃,秋天买种子化肥,但秋后从不提还本钱的事。

老五书读得好,双双一心想把他供出点名堂来。老五在县城念书那几年,双双每周都要往县一中捎馍馍。老三意见贼大,嫌一个大小伙不劳动还要花销家里,从双双手里夺馍袋子。双双只好趁老三两口子晚上睡熟了,偷偷起来放穰柴熟油熟辣子、炒炒面。袋子里的馍上黑下白,底下埋伏着其它好吃的,比如茶叶蛋,油拌凉面。那时候,刘拐子得脑溢血已经去世,老五上学几年的花销,哥哥姐姐没人给,多是刘拐子哥哥卖药材的钱和双双的鸡蛋钱。至于老三,不阻拦就已经够好了。

老五自知这学上得不容易,格外用功,几年后考上了大学。走时曾说,三四年后他挣钱了,妈就跟他走,不在农村受罪了。

对对说,这个老五兴许还差不多,把双双当时给说哭了。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再次向世人证明承诺和誓言多是虚妄空谈。刘拐子的哥哥去世后,老五的确把双双接进城享福去了。对对很为姐姐高兴,苦海终有边呀!可是有一天,她无意间得知了一个惊天秘密:双双在城里的几年时间,只有很短一段时间待在老五家,其余时间都是在伺候一个丧偶的老教师,就是给人家做保姆。具体原因,双双在老教师去世回家后死活问不出来。据猜想,无非是老五的城里媳妇容不下双双。

其实这事双双的几个儿子都知道,他们攻守同盟一致瞒外是怕丢人,对对对的隐瞒工作做得尤其好,怕她知道了惹事生非,他们全都怕她怕得要命。双双后来反而开导妹妹想开些:其实没什么,我老了,到哪里不是一张床,一碗饭的事?张老师对我挺好的,比我的那些儿女好。这是她一生为数不多说自己儿女不好的话。

从双双的只言片语间了解到,张老师是个温文尔雅的南方人,年轻时为崇高的革命理想奔赴北方这座省会城市,在这里邂逅了他美丽的太太。一个心仪的女子及他热爱的愿意为之终生付出的教育事业,让他在这里一待就是几十年。据说张老师跟去世多年的太太伉俪情深,他说双双跟他太太的眉眼有几分相像,这让来到他家的第六个大龄保姆有些受宠若惊。

双双说张老师把她当人看。事实上,张老师是把所有人都当人看的一个人。他是个理科老师,却喜好文学,一有空闲就看书,还会读小说给双双听,听不懂就一词一句地给她解释,他站了一辈子讲台,当丧偶与轮椅接踵而来后,他十分痛苦和孤寂,他需要陪伴和倾听。一个跟他太太神似且做得一手地道的北方面食的保姆,足以令他对她年龄偏大这一点忽略不计。总之,他对她是比较满意的,特别在饮食方面,他早已受北方太太的影响,成了不折不扣的面肚子。

双双有所保留地陈述这些话的时候,无数夏天的夜晚或秋天的黄昏在她脑海里杂沓而至。她推着张老师从散心的某个地方往回走;或是河边,或是公园。总之,出去时走走停停,每回不觉间都会走出很远。她推着他慢慢往回走,沿途他们遭遇的目光中,不乏有对这对看似相濡以沫的老夫妇由衷的羡慕和敬佩。他们停下来歇息时,常有人问张老师多大年龄,说你好福气啊!老伴这么贤惠。也有老太太研究似地端详着他们跟她说,你跟你家老头真恩爱呐!瞧他看你的眼神就知道。他们往往会心一笑,也不解释。他们的确像一对恩爱的老夫妻。

这些误解,起初她难以接受,急于跟路人撇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张老师一次次摆手阻止了她,他说,由他们说去吧!一遍遍解释多费事啊。张老师曾笑呵呵地问她,咱们不像两口子吗?

慢慢她发现自己变了,变得开始享受起这些话来。当她推着他,走过小区树影婆娑的小径时,好多次,夜色遮掩了她脸上的羞涩和欢愉,她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身份,像个怀春的少女一样偷偷地笑着,体验到了这一生不曾有过的幸福和满足。

在张老师家吃得好,穿得干净,双双心里是畅快的。那一年,她从城里回来时,人们看到的是不同往昔的双双。人长胖了,皮肤变白了,脸上的皱纹少了。她曾怅然若失地感叹说,他要再能多活几年,该多好啊!她的儿子们也是这么想的。

伺候张老师三年多,双双挣的工钱自己几乎没有花,一部分给了新疆的老四,老四那时候离了婚,净身出户的他正到处筹钱买房子,先后汇去了两万多。老五换汽车,拿走了两万多,剩下的钱,回家让三个儿子很快瓜分了。几个女子意见很大,说双双重男轻女,没给她们分钱。

对对知道这事的时候,钱已经被瓜分得所剩无几。双双要给对对2000 块,说是留个念想。双双说没想到自己一辈子还能挣这么多钱。

对对说我能要你的钱?

为这事对对把姐姐大骂了一顿,嫌她没脑子,不会为自己考虑,不知道把钱存下来养老,反给了那帮没良心的东西。双双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老了,也没几天好活了,娃娃们日子紧,要拿就拿去用吧。对对说你这是什么话?才67的人,什么叫没几天好活了?

有一年夏天双双病了,主要是头疼。老五接到城里去看,时间不长,又送回来了,带了好多治心脑血管的药。老五说本人嚷闹着要回家的。

对对去看望姐姐,做饭时双双说,近来常梦到那个死鬼。双双管刘拐子叫死鬼。双双说死鬼拉着枣红马在家门口叫她,她在院里干活,不想出去,死鬼的脸就阴沉了下来。双双学刘拐子的腔调说话,老婆子啊!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的,不伺候那些狗日的了,快跟我走!完全是刘拐子的神态。那天,对对觉得怪怪的。在灶间做饭的双双,面目隐在不断升腾的雾气里显得有些怪异,她当时心里就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晚上回去时,我爸已经在另一个卧室里睡了。我开玩笑说,忆苦思甜一下午,你到底打算去不去?我妈说不知道,心里没主意。我劝她最好不要去,年纪大了,触景生情又要伤心。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我和我妈看望大姨不久,大姨就殁了,晚上睡殁的,跟前一个人都没有。祭奠大姨的那天,还没进村我妈就失声恸哭,山摇地动的那种。村里人说,一听就知道是双双的老妹子来了。

说到这里,还有几个人,一直被我冷落,他们是小外婆,舅舅和小姨。不是忘了,也不是无暇顾及,而是他们游走于我妈和大姨的人生边缘,实在缺少共同的东西。我承认我妈和大姨对他们心存芥蒂,他们之间一直有某种难以消除的隔膜,致使他们不曾真正相通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我承认我妈有其狭隘固执的一面,这就使她显得不够宽豁大度。她至今对小时候受到的虐待耿耿于怀,比如,从前她给我们换鞋袜时总会说,我和你大姨小时候根本不知道袜子是什么,手和脚总是冻得又红又肿,烂得流脓淌血。接着她会话锋一转,人家几个冬天都有新棉衣、新棉鞋,我们穿的是没拆洗过的旧棉衣,又硬又冷;人家坐在热炕上吃着刚出锅的,我们头上顶着凌霜,从外边劳动回来吃的是剩饭。

有一回,我家的两只大公鸡打起来了,它们怒目圆睁,羽毛竖立,像跳大神一样在院子里兜来兜去。战斗一度相当激烈,红脸将军双双负伤,鸡冠上鲜血淋漓,搅起的尘土中鸡毛乱飞。我二哥企图用一根长棍子将它们从中间隔开,却误击伤了其中一只。一只公鸡停下攻击,冷漠地看着对手栽倒在地,翅膀扑打着地面痛苦地挣扎。给鸡又不能做人工呼吸,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的腿一伸一缩,张着尖尖的嘴逮气。二哥当时吓哭了,我妈没有打骂二哥,她看着很快断气的公鸡说,人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们问你见过人死?

我妈向我们描述,小外婆用捻线绳的铁陀螺追着打她时,双双一把将她推开,这让小外婆更加恼怒,照头就是两下,当时双双躺在地上就是这样,腿一伸一缩地抽搐,所幸很快又缓过气来了。这些经年累月的灌输,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小外婆的评判,无论她晚年表现出怎样慈爱的一面,我们都认为她是恶毒的女巫或伪装的狼外婆。

这些偏见在我外公去世后,使我妈和大姨与娘家人变得更加疏离,往来愈加稀少。我爸认为,大可不必把关系搞成这样,你对人家有偏见,难道人家对你没有偏见?事实上,我两个舅舅和小姨,也确实对我妈和大姨存有偏见,只不过他们没有像她俩那样直白地表现出来罢了。舅舅他们认为,我妈和大姨缺少应有的感恩,不管怎么说,是小外婆把她们拉扯大的,而姐妹俩的薄情和冷漠,伤透了做后妈的心。

我不能说他们不好,我的两位舅舅和小姨,每次回家都会提着东西来看望我妈和大姨,像亲弟弟妹妹一样。他们都很会说话,嘘寒问暖,对我们的生活表现出生动又妥帖的关心,而我妈除了给他们做一顿好饭,便无话可说,显得拘谨,带有某种明显的戒备。

祭奠双双那天,我注意观察过两位舅舅和小姨的神情,他们风尘仆仆地从工作或做生意的某地赶来,长途奔波使他们显得疲惫不堪,他们都表现出悲伤的样子;但那种悲伤是舒缓的。跟我妈比起来,他们的情绪从容而有节制,特别是我小姨,用洁白的纸巾轻轻擦拭眼泪的动作简直称得上优雅。而我妈几乎是我们在两旁架着往前拖着走的,因为她总是一副要倒下去的样子。她的头在肩上东倒西歪,咧开的大嘴像高音喇叭,哭得撕心裂肺,整个人看起来不成体统。

我听见她反复在哭诉一句话,姐啊!你走到蜜州都不得甜呀!走到蜜州都不得甜呀……

另外一点,我不希望我妈去的原因是:为了大姨,她把“各种各样”的表哥全得罪了,为了避免彼此难堪,还是不去为妙。

转眼到了十月初八,我和哥哥、妹妹去参加大姨的立碑仪式。奇怪的是,这么大的事,四表哥五表弟居然没有回来。很快有人告诉我们,这是二表哥的单独行动,保密级别高,他们都是前一天下午才接到通知的。老四老五据说一是不高兴,二是来不及,所以就没回来。

我们跪在刚立起的棱角分明、字迹新鲜的碑子前烧纸时,我想,难道我妈在某些方面有着先知先觉的能力?比如说阴谋。就在我们来的前一天,我妈最终下定决心,说,思来想去,还是不去了,谁知道这立碑子里头有什么事呢?

幸亏我妈没有来,否则,她老人家一定会失望难过,没准又会骂人。因为自从来到大姨家,我们的耳朵里就灌满了她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为在她墓前立一块人造石碑,像麻雀一样争吵不休的声音。他们满腔愤慨,各抒己见。原来二表哥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据说一条正在规划中的公路刚好要从埋大姨的这块地里经过,到时候征了地,一定会有一笔可观的赔偿款,其他人也很快知道了这个也许是空穴来风的消息。这次立碑子,二表哥独揽费用不让其他人平摊,他们义愤填膺地抗议说我们还非出不可,妈是大家的妈,地自然是大家的地。只有三表嫂表现得比较淡定,她把我拉到一边说,老二为啥这阵子着急忙慌地给我妈立碑子?还不是想把这块地占去,她的吊梢眼一斜,露出狡黠微笑说,老二的如意算盘恐怕要打空了,别忘了,我妈活着时可是跟我们过的。

我们开始烧纸火,大火贪婪地吞噬着那些做工拙劣的花圈、虚情假意微笑的纸人和金光闪闪的发财树,还有成沓的阴票。风向不定,火头翻来覆去,呛得人人咳嗽流泪,以致难以看出谁是真正的伤心。

猜你喜欢
拐子大姨媳妇
醉酒的大姨
拐子湖凹陷中生代构造样式特征
上门做客礼先行
两个字
罗拐子
不结婚的原因
娶个媳妇过大年
一直未变
三姨
拐子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