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洁,关 纯,孙兴兰,涂 惠△
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西南昌 330006;2.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青岛 2662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1-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气溶胶等方式传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3]。新冠肺炎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给人类健康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已成为国际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疫情大范围暴发,面对未知的新型病毒,疫情预防控制一线护士不仅面临超强负荷的工作,还需要面临疾病的不确定性及工作的高风险性,在其应激状态下,易出现心理应激障碍。本研究旨在了解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降低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应激水平,促进身心健康。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湖北省5所三甲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共342名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科室。纳入标准:湖北省三甲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在职注册护士;参加疫情防治工作≥1周的护士;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护士。排除标准:因休假、外出等无法参加的护士;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护士。
1.2方法 (1)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称、人事关系、工作年限、是否为新冠肺炎支援护士等。(2)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4]评估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状态,包括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5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法,根据情绪反应程度分为:0分表示“没有”,1分表示“轻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总分为0~75分。本研究中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6、0.815、0.821、0.845、0.914。(3)心理资本量表。采用《心理资本量表》[5]评估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包括4个维度(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共24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计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6分表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4,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5、0.953、0.883、0.897。(4)家庭支持量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6]中家庭内源性支持维度评估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的家庭支持情况,共4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支持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1。
1.3质量控制 调查前联系相关科室护士长,说明调查目的,以取得配合。调查时统一采用“问卷星”软件收集资料,问卷指导语解释研究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护理人员匿名填写,有疑问者及时解答。
2.1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为95.0%。342名护士年龄21~55岁,平均(29.36±5.75)岁;工龄1~33年,平均(7.01±3.59)年。
2.2护士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情况 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态总分为(19.01±6.68)分,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各维度得分分别为(4.62±1.54)、(2.91±0.78)、(7.79±3.19)、(2.58±0.90)、(1.11±0.26)分。不同个体特征护士心理状态得分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个体特征护士心理状态得分情况比较
续表1 不同个体特征护士心理状态得分情况比较
2.3护士心理资本得分情况比较 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资本总分为(100.97±18.69)分,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4.92±5.80)、(25.87±5.72)、(25.42±5.16)、(24.76±3.80)分。
2.4护士家庭支持得分情况 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家庭支持总分为(21.66±5.40)分。
2.5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以护士心理状态总分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心理资本、家庭支持对心理状态影响的回归方程,对自变量进行赋值,性别:男=1,女=2;文化程度:中专=1,大专=2,本科=3,硕士研究生=4;职称:护士=1,护师=2,主管护师=3,副主任护师及以上=4;是否为支援护士:是=1,否=2;年龄、工作年限、自我效能维度、希望维度、韧性维度、乐观维度、家庭支持为连续变量,无赋值。控制年龄、工作年限后,将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维度和家庭支持代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和家庭支持均可解释心理状态变异的31.80%。见表2。
表2 心理资本和家庭支持对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态影响的回归结果
3.1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是一项严峻的医疗活动,具有紧迫性、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7],护士常处于高压力、强负荷工作环境中,心理持续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出现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本调查结果显示,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态总分为(19.01±6.68)分,其中恐惧维度最高,为(7.79±3.19)分,与徐明川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护士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缺乏了解且处于封闭式管理,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本研究发现,年龄在>25~30岁、工作年限在>5~10年、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护士,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心理状态较好,可能是因为在此阶段的护士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及自身心理应激干预能力较强,减缓了不良的情绪波动。学历为中专的护士在抗击新冠肺炎临床工作中心理影响较大,可能是因为中专护士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较薄弱,适应变革的能力较差,在新冠肺炎强应激源刺激下,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因心理压力大而产生负性情绪。本研究发现,抗击新冠肺炎支援的护士比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护士心理状况更佳,可能是因为从疫情发生到现在,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科室临床一线护士持续处于高压力、强负荷的工作状态,且需要自身隔离,缺少外界沟通,产生心理应激障碍,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抗击新冠肺炎支援的临床一线护士,由于组织和社会的支持,有强烈的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了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个体心理应激能力。因此,提示医院管理者应更多关注年龄、护龄、学历较低的本院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状况,及早识别护士不良情绪,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干预,预防心理应激障碍发生。
3.2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态影响因素
3.2.1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作为积极的心理资源,可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及负性情绪,增加工作投入,缓解职业倦怠[9]。本研究结果显示,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元逐步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其对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表现为负向。自我效能较高的护士,有信心应对充满挑战的工作并获得成功;希望水平较高的护士,会将工作目标分解成多个目标逐步前进,且有很多方法来帮助和支持工作完成;乐观水平较高的护士面对强负荷工作能抱以积极的心态,能合理调整自身状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而韧性是维持护士生理、心理及外界环境平衡的保护性因素,在强负荷工作中能激发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完成工作[10]。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在强负荷、强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大家团结抗疫,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激发护士在逆境中的自身潜能,提高自我效能。坚韧、乐观的积极情绪,可有效降低自身应激反应的伤害,避免身心障碍。
3.2.2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家庭支持 家庭作为外部支持的最基本形式,是降低负性情绪的有效因素,良好的家庭支持可减轻护士的职业压力,提高工作效率[11-12]。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护士具有较高的家庭支持水平,多元逐步回顾分析结果显示,其对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表现为负向。在抗击新冠肺炎临床一线,强有力的家庭支持可成为护士最坚强的后盾,不仅减少了她们生活上对家庭的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且还为护士提供了情感及心理支持,成为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临床一线护士主要心理应激反应为恐惧,其中年龄、工作年限、心理资本及社会支持是影响临床一线护士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建议医院管理者应重视临床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减少消极的应激情绪,提高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素养,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疫情防治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