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明
(芜湖市中医院心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指的是各类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不仅影响其循环系统,还可危及生命[1]。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为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研究发现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尚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已成为研究热点[2]。我国传统医学认为CHF的病机主要以心力不足为主,因寒、痰、瘀凝滞心脉,又累及多脏腑器官,后因外邪入侵、劳累过度、脏腑失调引发咳嗽咳痰、水肿等,治疗则以温阳益气、补气健脾为原则[3]。本研究采用理中汤加减治疗,探究对CHF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水平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11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4]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HF诊断标准[5-6]者;②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者;③经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遵医行为差,无法坚持完成整个治疗疗程者;②对研究内药物有过敏史者;③治疗前3个月曾服用抗心衰药物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钠摄入量、抗感染等,并每日监测体重,及时发现液体潴留,对心功能Ⅲ级及以上的患者给予限钠,每日摄入量<2 g,对低钠血症的患者给予限水,水量每日摄入<2 L,给予合理的营养摄入,失代偿的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根据病情选择并决定剂量,共治疗3个月。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中汤加减,理中汤成分包括黄芪40 g,白术、人参、干姜各15 g,茯苓、半夏、炙甘草各10 g,随症加减,若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则给予木香、陈皮各10 g,若小便赤黄、舌红苔黄则给予栀子20 g,若胸闷气短、肢体乏力则给予陈皮、泽泻各15 g,心悸给予龙骨10 g,失眠给予夜交藤15 g,水煎后制成150 ml的分装,150 ml/次, 1次/d,共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辨证为气虚阳亏、血瘀证,选择主症气短心悸、咳吐泡沫痰、怔忡喘息及次症畏寒肢冷、腹胀欲呕、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进行评分,按由无到重分别计0、2、4、6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NT480生化分析仪(南京东软威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血清B型钠尿肽(BNP)、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e troponin T,hs-TnT)、氨基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常规静脉采血处理后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0、氧化应激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eta,NF-κB)、NO、NOS水平。记录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心功能疗效评估为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YHA恢复正常或提高≥2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消失,1级≤NYHA提高<2级;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加重,NYHA提高<1级,恶化:NYHA下降≥1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2%(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见表3。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主症气短心悸、咳吐泡沫痰、怔忡喘息及次症畏寒肢冷、腹胀欲呕、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的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均P<0.05)。
表3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4。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BNP、hs-TnT、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均P<0.05)。
表4 两组患者BNP、hs-TnT、NT-proBNP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10、NF-κ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均P<0.05)。
表5 两组患者TNF-α、IL-10、NF-κB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6。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NO、NO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下降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6 两组患者NO、NOS水平比较(μmol/L)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2例咳嗽,1例低血压,改用药物后均可消失。
CHF是一种为各类心脏病的终末发展阶段,临床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消化系统紊乱等症状,现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7-8]。中医学中虽无慢性心力衰竭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历代医书中曾多有相关记载,《素问·脉解篇》中认为:“阳明络属心”[9],而后加以补充,总结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10]的特点,与CHF病症较为相似。起初多在心肺两脏,而后日久则累及脾、肾等脏腑,本虚标实,本虚为心气阳虚或阴血虚,标实为血瘀水肿,且气、水、血三者又相互为病,相互转化,正虚邪实往往相互因果为患,而针对心气虚损,水停瘀闭,中医所采用的治疗原则以温中散寒、扶阳抑阴为主要思想[11]。
本研究基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原则,采用理中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有效率可达85.71%,且有利于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的降低,有利于预后。理中汤有健脾益气、温通心阳等作用,药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为补虚良药,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主风寒湿痹;人参自古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补气生津、安神益智、补脾益肺之功效;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渗湿利水、宁心安神;半夏归胃、脾、肺经,主治燥湿化痰;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活血,诸药合用使得CGF患者病灶减轻。
BNP、hs-TnT、NT-proBNP等与CHF发病及预后的关系主要与心功能相关,本研究将其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更佳,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理中汤加减可减轻CHF患者心肌损伤,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其心衰严重程度。
另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报道显示CHF患者病情发展与其机体内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功能亦存在显著相关性,长期炎症反应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进而诱发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加重心肌损伤的同时,还可增加贫血、恶病质等并发症的发生[12-14]。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10、NF-κB、NO、NOS水平得到明显降低,提示理中汤加减有利于患者炎症控制,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理中汤原方出自《伤寒论》[15],包括党参、白术、干姜及炙甘草,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功效,而本研究结合CHF病因机制及中医对症治疗的中心思想,加以其他药物合用,更适宜CHF病症改善。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党参具有增强内皮系统功能、扩血管、抗疲劳、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黄芪可增强免疫,提高抗氧自由基攻击并起到抗炎镇痛的效果,干姜可抗炎、抗变态反应、止吐、改善血流循环、抗缺氧,川芎对心肌缺氧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半夏和炙甘草均可抗心律失常,且炙甘草还可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反应[16-17]。现临床采用理中汤治疗主要以脾胃疾病为主,申珊[18]研究发现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并证实其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综上所述,给予CHF患者理中汤加减治疗有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且未见增加临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