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初探

2021-02-24 04:06申会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渗透初中

申会敏

摘要: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中学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现阶段,学校教育应在劳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意志,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让学生通过劳动强身健体,同时拥有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更幸福、更完整的人生。作为语文教师,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推动建立课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劳动教育;渗透

根据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该文件提出了当前大中小学生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会劳动、不热爱劳动等等导致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被忽视、被减弱等现实情况,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即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不管是从国家教育层面,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层面来看,加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中学劳动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劳动教育在各个学校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学生未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分强调文化知识,一些学生误以为参加劳动就会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认为劳动只是体育锻炼,对学业成绩影响不大,与自身成长无关。甚至,有一些学生错误地认识劳动是有高低之分,看不起体力劳动者,不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不理解父母的艰辛,认为父母给零花钱是理所应当的,大手大脚的花费、挥霍更是普遍的现象,甚至不想做事。他们对劳动的误解也导致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尚未形成。大部分的学生在家自己所做的家务仅仅是倒垃圾、洗碗等简单自理的劳动习惯,而像整理一个房间、打扫环境卫生却很少,有的连被褥都不会叠,有些学生还要家长包办,加上现在的科技,口中的洗衣服也只是将衣服倒进洗衣机里清洗,日常的烧水煮饭也不会,而需要勤动手和勤思考的劳动习惯尚未形成。由此看出学生们的劳动素质还是比较欠缺的。

二、劳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劳动教育理念

语文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意识和认识,不把分数和升学率看得太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学生才会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巧妙渗透劳动教育理念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可以渗透劳动思想和劳动技能教育方面的素材。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开展劳动教育内容的素材,拓展思路,将授课内容和劳动教育巧妙地融合。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伟大领袖朱德同志阐述了他从小参加劳动对生活的影响。他说:“母亲给了我强壮的身体和勤奋的习惯。我应该感谢母亲给了我知识和革命意志。这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在这门课上,作者首先用伟人的典型例子来强化勤奋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尊重和热爱劳动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三、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写作训练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积累写作素材。比如,作者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户外,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和记录,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通过尝试,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命题的:《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劳动使我成长》《劳动是苦的,心是甜的》《我劳动,我快乐》《劳动最光荣》《劳动中体验人生》内容也由以往的空洞、干瘪、枯燥、无趣变得丰满、充实,变得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对劳动的体会也更加深刻。学生在作文的结尾中写道:"这次劳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首先你要付出汗水,才能获得甘甜的果实!劳动的过程是苦的,但心却是甜的。"这样既达到了写作的目的,也实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

(二)家校合力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劳动教育"最便利"的实践基地,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大力支持,只有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比如,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时,笔者通过放映牧羊人植树的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牧羊人精选种子和种树的过程。观看后,作者询问学生如何选择种子以及植树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展示牧民用一生的努力和毅力把荒地变成沃土,把沙漠变成绿洲,依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艰辛,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真理。然后,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参与家庭作业,特别是农村儿童可以参与春季玉米的选择和播种。同时,要求家长配合、监督、指导孩子完成劳动,让学生写下劳动过程和经验,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亲自实践,达到应用所学知识并将其整合的目的。家长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重视劳动教育,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三)语文兴趣小组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在语文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讲解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影响、感染学生;可以进行以"劳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进而爱上劳动。学生劳动教育的手段,要结合多样化的劳动活动。班会活动开展劳动人民教育技术教学工作任务主要场所是班级,每一周都会有班会课,应当充分发挥好班会的作用来进行劳动教育,可以通过组织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课或相关管理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学生的劳动实践学习能力和劳动意识。

结论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不断总结方法和经验,巧妙渗透到教学的环节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志愿活动,如帮助街道保洁员清扫街道或看望养老院的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切身体会辛勤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形成服务社会的劳动热情。

参考文献:

[1] 左秀梅. 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14):3.

[2] 史晓荣, 牛文明. 统编初中教材"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J]. 语文建设, 2020(23):4.

[3] 韩莹莹.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2019年35期):363.

[4] 张育丽. 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J]. 新课程(教师版), 2019, 000(010):125.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劳动教育与初中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2021YB133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渗透初中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