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刍议

2021-02-24 04:06崔敏敏
中国民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乡村振兴

崔敏敏

摘要:依仗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创新和推进,可以深入全面地促进农村与农业的有效革新。在此基础上,下文主要探讨当下促进乡村繁荣的几种主要的农业创新形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

一、乡村振兴概述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生态、人才、教育、文化、组织等方面的振兴。如若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要切实分析乡村产业类型,在一、二、三产基础上,创建完整的产业发展链,努力提高三产融合发展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使乡村产业多样化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民工程扎实建设。

二、农业产业化创新的重要性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创新发展,要结合区域地理位置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特点,选择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整体素质、促进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实践证明,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产业创新模式的实践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效果。首先,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升级过程中,离不开科学严谨的态度,也要一定的创新思维,要主动探寻正确有效的管理办法,让之前的计划真正变成一个可以看得见成果的实践果实,激发出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其次,农业发展的核心也会实现一个质的飞跃;然后,在农业创新式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产业,在不失去本产业所具备的“差异化”优势的同时,互相学习,融会贯通,共同进步。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树立特色旅游项目,不但能够开拓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可以提高农业的发展价值。对于乡镇来说,工作实践要求全面地了解本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现状,从而对症下药进行产业创新,推动各产业全面整合的作用和价值,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一)传统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企业和个人紧密联系的模式;企业先后吞并大户和个体户的模式;企业收纳个体经营农场的方式。

(二)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已逐渐从企业与农户联系的经营模式演变为企业与家庭农场或农业大户联系的经营模式,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传统的经营模式的传承和发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

历史上,我国农业的经营形式大多是产业主动对接农民,这样农民减少了外出,销售成本自然就降低了,这样不仅替农民解决了销路问题,自然而然也降低了农民的创业风险。但是现如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进行产业模式的升级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可以联系一些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团体关联农民的经营形式。福利团体是为大众服务的公益性团体,他们不会干扰企业和农民的交易关系,反而还可以协助双方解决产生的矛盾,同时也会约束企业的某些社会活动,对企业可以有一个监察引领的作用,促进企业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更加绿色协调。国家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视投资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可行举措。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投资可采取有无偿相结合的方法,引导他们向前发展、向前看,而对于已经成型的大规模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股权投资,可以实现企业运营的主导作用,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鼓励采用贴息贷款的模式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

(一)构建农业产业联盟

伴随着全面发展、与日俱新的市场经济,就乡村振兴这一角度来看,为了科学、全面有效地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优化农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需要准确和全面了解市场发展现实境况及当前竞争状况,在农业产业链方面踊跃参与,才能持续使农业产业联盟在被架构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实际研究探索可以得出,若想使综合优势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就要使农业产业联盟被科学架构,在农业繁荣的进程中,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优势被“物尽其用”,使农业经济的整体成长水准被全面抬升。一方面,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乡镇应积极构建以农业核心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全面整合农产品及相关产业繁荣。使农业产业链被架构起来,首先要做的是要使农业产业链资源互通有无、运营高效、精益求精、风雨同舟、互惠互利的体系被架构——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分享市场。在目前的产业联营体系中,“公司+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为中流砥柱;随着以提高农业整体发展效益为终极目标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思维日益成熟、农业产业链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全产业的新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升级中。此外,农业产业联合发展中,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进而促进农业的发展组织群体以及社会群体有机融为一体,强化合作共赢的模式。比如,以江西万年贡米业产业化联合体为例,该联合体以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为龙门企业,有效融合22个合作社、17个粮食加工厂以及36个农场家庭,进而组建了该联合体,有效形成了7.3万平方千米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实现年产100万吨的精米产量,满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产业联合发展的目的。

(二)发挥科技兴农效用

为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践证明,在农业产业的实践中,技术型农业模式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证明乡镇对农业技术投入的重要性和水平,還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的发展潜力,并不断开拓农业经济农村的发展效果,农业发展的整体潜力得到了长期的最大化。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乡镇应充分发挥杠杆作用,为区域内农企、科研院所、高校搭建桥梁,有效沟通桥梁、广泛协作平台,并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大学优越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深度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乡镇应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

(三)促进文旅农融合发展

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于乡村振兴的问题,实现农业全面化进步才是关键,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业在发展市场中的优势,应该将农业发展和精神文化旅游生态相结合。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要主动找寻本地区所具备的特色资源,计划农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构建产业模式,包括文化、旅游和农业。比如依托区域特色农业,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节,部分企业主要针对农产品深加工 ,他们在技术和产品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这就允许了他们具备了广泛的穷群众基础。 可以通过开办文化节的方法 ,为农业的全面发展注入一种特别的活力源泉。

(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要积极统筹促进农业产业革新,从各个方面探寻一个可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技术水平,建造一个蓝色的农业发展生产链。就农村地区的角度来说,采纳积极的、有利于发展的生态发展模式,可以使生态农业的破坏和潜在的生态影响被卓有成效的下降,尽可能维护好农业发展的摇篮,保证农业向着良好态势发展。需要不断构建生态发展模式,提高相关农产品的健康和营养价值,有效形成差异化农业发展模式,有效刺激农业发展的内在潜力以及附加值。

(五)完善农业产业政策引导机制

近年来,为促进农业产业的繁荣发展,全国各地付诸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表明,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改变以及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根深蒂固的矛盾。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引导,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首先,要不断强化农用化肥实现“零增长”的政策引导,有效推进粮食以生态的方式进行持续增长,达到生态循环的效益。同时,不断推进生物培养技术的有效应用,以达到所产粮食优质、营养的要求。第二,要引导对农产品功能性的研究加大开发力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对应的,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有一定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功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需要在农产品中富含微量元素,如优质的水稻中,含有很多的淀粉,能够有效减少患高血糖的人数,对人体十分有益。第三,要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价值理念,将农业和健康进行融会贯通,使消费者有关于优质、营养农产品方面的需求,如优质蔬菜以及水果等得到满足,在健康统筹管控方面使消费者有所强化。第四,要创建高价值产业体系,具备高生态性。从一个角度来看,需在生态高值成效农业方向上进行适当的研究,以将有效的健康价值作为赋予其产品的独特价值,构建产业发展的全新特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加工农产品的供给原材料的有效革新方法上要有所针对,从而架构新空间,主要作用于保健性功能食品方面。最后,要在休闲观光的成长方向上引导新动力,逐渐建立相关的观光体验区,满足游客的体验以及采摘等需求,强化技术的推广和服务有机融为一体,形成高端产业服务链。

五、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需要采用创新的方式,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优化农业发,提高农业产量,刺激农业经济去全面发展,不断发挥鄉镇的功能作用,并依靠科学发展,科学和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采用多措并举的形式,有效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有效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5(2):43-44.

[2]姜长云.以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与对策:对山东潍坊的调查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7(3):75-83.

[3]汤吉军,戚振宇,李新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动态演化分析:兼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必然性[J].农村经济,2019(1):52-59.

[4]阮荣平,周佩,郑风田.“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J].管理世界,2017(7):50-64.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