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资政育人功能

2021-02-24 19:13常丝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4期
关键词:馆校合作红色文化资源

常丝茗

摘 要:近年来,广州博物馆统筹规划和利用馆内的红色文化资源、馆藏文物资源、配套公共设施,在有限的经费及馆舍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基地资源共享、馆校合作等模式,积极策划系列独具博物馆特色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其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教化育人功能,为青少年、高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质的校外实践平台。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馆校合作;校外实践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及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它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①广州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广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社科普及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也是承载着广州厚重历史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广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3万余件,体量庞大,基地资源丰富,近九年均被评为广州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评定为2020年度广州市优秀党员教育基地。长期以来,广州博物馆把红色文化教育当作一项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来抓,整合多個基地资源,依托线上平台和线下资源,面向不同年龄段学生群体,创造性、针对性地推出诸多红色文化教育实践项目。

1 创新理论教育,打造高校思政第二课堂

博物馆要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核心,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高校思政教育的校外课堂,激发高校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内生动力,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挖掘传统文化时代内涵,打响新时代党的理论教育新战役。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生动运用典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020年,为创新理论教育模式,广州博物馆邀请高校党史、党建领域优秀专家录制每集15分钟的“习近平用典”系列微党课。课程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说中国故事,通过讲述小故事阐明大道理,推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科学理论的先进性、思想性和历史性,促进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微党课录制完成后,即通过互联网面向全社会推出,并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主题团日活动中展播。

②文物与史迹相结合,录制“循红色足迹 看英雄广州”系列微党课,线上线下同步展播。该系列微党课以馆藏文物与广州红色史迹、城市地标相结合,融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邀请知名表演艺术家及本馆专业讲解员担当讲述人,并走出户外,来到历史现场,从“统一战线”“春天的故事”“广州文艺”等多个角度切入,讲述广州红色故事和时代风貌。节目通过广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主流媒体客户端面向全网推出,并在基地开展的主题团日活动中及共建学校进行展播。课程从内容和形式上打破了以往微党课录制的固定思维,从传播渠道角度更关注利用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 立足陈列展览,深挖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广州博物馆统筹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员教育基地资源,深挖红色文化根脉,以主题团日活动为抓手,面向青年学生设计具备时代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2020年国庆期间,结合“城标·城史—广州历史陈列”展出的馆藏一级文物广州解放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策划“绣红旗 忆初心”主题党团日活动。

“绣红旗 忆初心”主题党团日活动形式新颖、内容表达多元,通过设置多个互动活动区域,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以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再现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光辉历史,使革命精神铭记于心、赓续相传。该活动策划了多个特色环节:

①“红心向党”打卡区。在镇海楼广场的最佳入镜位置设置打卡区,安装了一面大型立式五星红旗和一面年代标语墙,供党员、团员集体打卡,并与国旗同框合影。标语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作为时代的符号,标语的变化浓缩了新中国政策的变迁和社会生活变化。活动设立的年代标语墙,根据1949—2020年不同时期配备活动的经典标语牌,主要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社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厉行勤俭节约”等。

②“一针一线总关情”—绣红旗情景演绎。情景区布置了一套广绣绣架,以广绣工艺模拟绣红旗场景。参与者使用配备的针线等道具尝试绣五星红旗,在体验广府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亲身感受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③现场收听音频栏目《广博有故事》。栏目以“摘下星辉献母亲”“1949广州升起了一抹红”“骑上单车送国旗”三个故事相串联,从开国大典升起的五星红旗到广州解放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全面铺开,讲述风云激荡的年代,模范人物、干部群众与五星红旗之间感人肺腑的家国往事,展现普通人的家国情怀。该语音栏目同步在“喜马拉雅”播出。

④对话1949—明信片赠予仪式。镇海楼是广州博物馆主馆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楼,自明代建楼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是广州的老城标、老地标,承载着广州人的文化记忆。此套明信片由广州博物馆自行设计,设计灵感来源于镇海楼。明信片一套两张:一张套印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现代画家何世德先生创作的钢笔水彩画《镇海楼》,一张以国家一级文物《镇海楼赋》为蓝本进行设计创作。

3 活化博物馆教育模式,盘活馆藏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生动课堂

近年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推动形成馆校合作长效机制,促进博物馆教育资源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的有机衔接,从博物馆角度,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的全覆盖、针对性缺一不可。特别是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的意见》,为实现博物馆资源进校园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政策指导。新时期的博物馆要善于抓住契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灵活宣传教育机制,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合作。还应该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宣讲力量,助力偏远地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等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送至偏远地区,以文化帮扶形式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全覆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建党百年这一主题主线,广州博物馆策划了红色大展“从黄浦潮到珠江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围绕红色大展,博物馆策划了系列形式新穎、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以走出去+领进来+巡展进校园的模式,推动红色文化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出去,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围绕这一展览,配套推出的“循红色足迹 看英雄广州”系列主题讲座,在市内多个区的中小学进行宣讲,并与多所小学开展德育结对共建工作,让红色教育惠及各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群体。讲座通过播放微视频、现场互动、PPT及朗诵等形式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领进来,互动学习提质增效,百年党史深入人心。围绕“四史”宣传教育,策划“薪火相传育新人”活动,通过看展览学党史、红色DIY手作体验、唱队歌等环节,发挥家长“传帮带”作用,让青少年在活跃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教育洗礼。

4 立足馆藏文物,紧跟社会热点,打造红色品牌教育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增强其生命力。以航天精神为例,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价值取向。航天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发展,而“天问”“嫦娥”“北斗”“天宫”这些重大航天任务的命名,就体现了中国航天对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文化自信。

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自2020年起,广州博物馆结合中国航天日主题,挖掘馆藏科技类、革命类文物的时代价值,将航天精神融入馆藏文物宣传,以古今结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方式策划了系列形式新颖、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品牌教育活动。2020年中国航天日之际,结合第5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拥抱星辰大海 弘扬航天精神”,依托馆藏清代天文学文物七政仪、浑球仪及相关史料,广州博物馆推出“我是追梦人”中国航天日教育活动。活动以党员家庭、大学生党员为招募对象,将传承航天精神落实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活动参与党员人次超14万人,范围覆盖至广东、湖南两地高校、基层街道和社区以及医院等单位,征集到品质较高的插画作品100余幅,评比出优秀指导教师10名,评选出获奖作品69幅,其中业余组16幅,专业组53幅。活动陆续被南方网、东方网、《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和转载。活动采取渐进式推出4项特色线上活动:①创作微视频《壮丽的远征》,并于自媒体公开发布。微视频广泛梳理了中国50多年来航天事业发展进程,通过视频剪辑加适当特效,再现中国航天发展成就,向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向致力于中国航天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科学家代表表达敬意。②通过H5互动的形式,发起“我是追梦人”梦想征集行动。征集行动面向党员家庭寻找小小追梦人,由家长带领未成年人观看《壮丽的远征》,共同创作太空主题亲子画作,鼓励和支持党员家庭通过言传身教对子女进行正向教育和交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的代际传递,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面向大学生党员,通过馆校合作,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联合开展“太空与梦想”插画作品大赛,优秀党员教师担当大赛评委,全体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以自身对航天精神的理解融入3D技术等学科专业知识开展插画创作。通过生动的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关注中国航天事业,从甘于奉献的航天人身上汲取慨然前行的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更大格局、更高视野审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从个人行动上支持国家的建设与发展。③开辟《穿越星河 忆古惜今》历史文物知识专栏。结合广东籍清代科学家邹伯奇等历史名人探索宇宙、发现未知的历史事迹和成就,发布《晚清奇人邹伯奇》《张衡:探索宇宙的先行者》《银河有座万户山》3篇推文,激励党员干部回顾历史、缅怀先贤,感悟精气神,传承其品格,永葆探索之心。④作品集结与发布。整理优秀党员家庭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援鄂医疗队家庭优秀亲子画作,以文字+微视频形式发布《太空集结号:小笔头 大想象》《星球的告白—天使的孩子说给你听》推文两篇,以创作者说+作品的形式发布大学生党员获奖作品《传承‖我是追梦人插画作品公布》推文一篇。

2021年,围绕天问一号开展火星探测这一重大航天时间,策划“星征程·新征途—中国航天日党员教育活动”。活动面向未成年人以亲子家庭形式推出“追星少年行动”,面向党支部推出“党旗红·红苍穹”主题党日活动,制作活动微视频两部。其中“追星少年行动”分“展览导赏”“少年星课堂:太空来客”“追星小达人知识闯关赛”“与火星车祝融同框”“诵读屈原长诗《天问》”等环节,通过传统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增强活动趣味性和体验性,引导青少年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建立宏大的宇宙观和系统思维。活动共举办6期,参与人数270多人,被《广州日报》、广州日报大洋网等媒体报道,并通过广州市教育局征集遴选,成为广州市“2021年首批49个适合中小学生参与的公益活动项目”。

5 红色教育与科普教育相结合,打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互动体验实践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成就,科技产业创造创新推动了广州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州科技创新发展呈现出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在“从黄浦潮到珠江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中,第三篇章从城市史角度对广州的科技创新发展做了生动诠释。基于这一叙事角度,结合2021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百年再出发,迈向更高水平自立自强”,广州博物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科技发展”角度出发,策划了“党史中的科技之光”系列教育活动,以科技互动的形式促进青少年学习党史和广州的改革开放史,还通过主旋律电影展播,弘扬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创新精神。

6 结语

红色文化教育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契机,打好网络舆论阵地这张牌。此外,要尝试通过学科融合等思维模式开辟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合的新路径,发挥红色文化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正向引导作用,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馆校合作红色文化资源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新时期科技馆与学校合作模式浅析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
浅谈福州科技馆差异化科普活动探索“馆校合作”思路
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