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摘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凝聚民族力量以及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学习书法能够磨炼人的意志,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各方面的潜力得以挖掘,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书法文化是我国先辈智慧的结晶,将其与当下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书法水平,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书法教育;小学课堂;教学
一、将书法教育与小学生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促进学生对书法文化的理解
为了让书法教育与小学课堂充分融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意识到学习书法不只是简单掌握一项技能,而是要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民族的爱国热情。其次,在开展书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文化的演变过程,要确保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性,不能急于求成。再次,书法教学要能够做到情感与实际教学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书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其讲求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一笔一画的临摹练习来达到平和的心境。在信息时代之下,人们都追求效率的提高,所以生活节奏较快,这种快节奏会让人感到匆忙和浮躁,从而诱发很多心理层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心态和观念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过于注重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学习的真正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书法练习恰好是平心静气的有效方法。在学习书法时,首先要做到摒弃杂念,使身心达到平静的状态,然后端正坐姿,掌握握笔的手法,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之中。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排除干扰因素,全神贯注,用心感受书法学习的魅力。
(三)把书法艺术与文学知识进行融合
书法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过程,而是一个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书法练习的内容通常都是经典的古诗文,这些都是数千年来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学生在学习书法时自然就会接触并掌握这些经典文化,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书法文化,而且也能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感受文学的美感,进而提升文化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各个学科,而是要具备整合不同学科的能力。
(四)丰富教育资源,加快机制改革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教育通常是把书法教学的任务归于语文教学,由语文教师兼任,要想提升书法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门要明确书法教学的地位。与此同时,可以在师范高校开设书法教育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书法人才,在小学开展书法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书法学习资源。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书法教育,不能让书法教学过度依赖其他学科,要将其设置为一门单独学科,有关部门要加大书法课程的研究,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例如,先在小范围内选定一部分学校设置教育试点,把书法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将其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定期收集相关的教学数据,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以便在今后的教育中大范围推广书法课程。
(五)“线上+线下”双通道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渠道被拓宽,尤其是小学书法教学可以开通“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线上公布书法教学内容,为接下来的线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等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书法学习作业,然后及时在课程内打卡,这样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书法知识竞赛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书法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书法成果,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线下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慕课等平台巩固学过的知识。教师借助反馈信息对课程展开精准化评价,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从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书法能力。教师可以在书法课堂上设置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小学书法书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所以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师增加教学模式设计的趣味性,结合不同的学习主题,如探究式学习,从多个角度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六)构建学习共同体
学生是书法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学习共同体,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教师应当明确自身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要为了学生,所以,教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其次,书法教学的内容要有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再次,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境,重视书法文化与传统中华文化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最后,书法教学评价机制要多元化,不但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成果,关注练习的过程,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学文化和书法艺术在小学教学融合十分必要。通过书法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吸收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数千年的历史结晶,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傲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书法学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书法练习中领会中华艺术之美,感受艺术家的风骨,进而达到人格的健全。因此,将素质教育与书法教学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燕平.新教育背景下小学书法教学的融合之路[J].新课程,2021(19):110.
[2] 翟向荣.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学融合之路[J].科幻画报,2020(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