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信息数字化时代,对高校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與管理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很多高校开始建立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学生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采用信息技术的方法不断融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进一步减少工作量、切实增强工作效率。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从网络的作用效果分析而言,网络既包括正面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因而需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切实引入教育管理的概念,最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学生管理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指高校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的总称,其分为对学校教育管理组织工作的指导教育等多种模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 一方面学校是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但其并不能划归于唯一的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规章制度等多种模式,不断强调学生在学习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这一途径从宏观层面上达到对学生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在定义关系上与教学管理工作重新界定。从定义的角度来说,学生管理工作更多是一种教务管理工作组成部分的补充,其不仅仅包含在教学管理模式中。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学生管理不仅仅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还包括学籍管理、档案管理等诸多详细的内容,学生管理中也有很多教学管理没有涵盖的内容,例如:学生社团管理等等。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传统管理理念导致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封闭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高校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也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基本实现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对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认知。[2]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在信息管理方面意识相对淡薄,缺乏对网络管理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理念方面的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在高等教育的体系构建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这也形成了轻个性、轻感性的狭隘心理观念。[3]
(二)高校管理制度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改革创新经验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渠道单一。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方面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需求背景下,未能跟得上网络化的发展需求。
(三)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欠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欠缺,在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体制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结构主要是从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到学生工作处再到院系,最后到辅导员体系,共计分为四级体系。[4] 辅导员再通过院系的学生会,通过学生会这一渠道对学生进行管理,加上这一流程,共计分为五层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提高学生管理水平路径的探析
(一)更新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
明确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观念需要重点针对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进一步统筹本校的学生工作发展战略,提供综合的学生管理建议。第一,要从创新型发展的角度,强调个性化学生的发展理念。第二,是要不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5]
(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可重点从满足学生实践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梳理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制度完善中,进而形成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模式。
(三)创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的软硬件环境
创建良好的硬件环境需要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对学生进行管理,需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以院、系、班级等三级单位机制建立起学生管理网站,学校的网站作为统筹方,下面三个网站作为重要的参与方,最终形成闭环体制。学生在参与模式上,通过学生注册参与的模式,尤其强调网上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教育交流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前文所提到的高校网络管理机制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及便利。
参考文献:
[1] 曾秋菊.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创新科技,2013,(06):44-45.
[2] 马利娟.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杨曙霞. 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大理学院学报,2011,(07):79-82.
[4] 李萍.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5] 佟会文.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的研究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8.
作者简介:吴青林(1993.08-),男,汉族,重庆涪陵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