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古城休闲空间可达性分析

2021-02-23 08:44侯雪娇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1期
关键词:服务区襄阳古城

侯雪娇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北省襄阳市是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6 年12 月8 日公布),古城空间格局彰显城市文化底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襄阳城市建成区范围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襄阳城市空间格局经历了从双核心独立扩张1.0 版转变为组团式发展2.0版的发展过程。而当下空间可达性直接决定历史文化价值是否能得以展现,想要扭转历史空间格局保护与传承的被动局面,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即全方位认识城市自身的特征及问题,从多个视角出发,探讨适应城市历史空间格局的保护传承体系,力求规划和建设出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城市历史空间环境。

1 研究背景

空间可达性是指某一地点到达另一地点的容易程度。空间可达性研究在城市规划领域研究得相当广泛和深入。例如,程敏等引入人口规模因子和医疗设施等级规模影响系数改进潜能模型,基于GIS 空间分析技术,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对其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为城市医疗设施科学规划与决策提供依据[1]。汤鹏飞等在引入学校服务能力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服务能力等级影响和居民极限出行时间构建就学影响因子,以此构建度量教育设施空间可达性的潜能模型,更为准确地揭示农村居民所能获取的教育资源,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休闲空间的可达性会影响社区活力,而因历史文化的保护要求,古城休闲空间的存在和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研究襄阳古城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对如何优化城市空间和设施布局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

2 研究区域

本文研究区域是襄阳古城,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公元201年),有2000 多年的历史。其外部自然环境与山水格局(汉江、襄水,虎头山、岘首山等)长期稳定,古城内部历史中心(昭明台)与轴线(唐宋中心十字轴、明清新城湾军轴)保存完整,由城墙与城濠组成的古城边界城防体系是历史上“铁打襄阳府”的重要见证。襄阳市仍然以一座“城”的方式贮存于汉江流域,传承襄阳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

汉江与护城河围合的片区北抵汉江,西至铁佛寺路,东至环城东路,包括护城河、沿线公园、古城墙及城墙内部用地。总控制面积约为327.95 hm2,城墙内的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77.18 hm2。

3 数据来源

路网数据来源于测绘CAD 地形图,结合百度地图实时路况信息,将研究区域内城市道路划分为3 个层次,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在ArcGIS 平台上对路网制作网络数据集,其中道路网线有129 条,总长度25.65 km,道路网络节点有116 个。

根据百度地图拾取坐标系统获取研究区域内及周边休闲空间数据,将休闲空间分为公园和广场两类。公园有7 个,分别是临汉门公园、襄阳公园、长门遗址公园、南湖法治文化公园、文园、襄阳水上公园和荟园;广场有5 个,分别是鼓楼文化广场、小北门广场、襄阳古城草根群艺广场、南湖广场和岘山文化广场。

图1 公园可达性分析

图2 广场可达性分析

图3 公园、广场核密度分析

4 研究方法

结合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网络分析法及缓冲区模型对襄阳古城的休闲空间可达性与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评估[3],对襄阳古城内选取的空间节点进行可达性分析。定性分析以文献法等为主,定量分析则可借助GIS实现相关的空间性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道路现状分析

研究区域内现状道路整体延续了襄阳古城的古代格局,清代时古城由东街、西街、南街和北街在城中央形成十字形交汇,现北街被鼓楼文化广场打破,仅剩东街、西街和南街形成丁字型交汇,并成为古城的主干路级别,其余道路分别为次干路和支路级别。研究区域内路网以方格网式和自由式2 种方式混合布局,断头路较多,道路未成系统。

5.2 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分析

对路网、公园及广场进行空间矢量化,在空间上落位之后,通过ArcGIS 空间分析技术平台的OD 成本矩阵得到襄阳古城的休闲空间可达性情况(见图1 和图2)。襄阳古城休闲空间的整体可达性呈强—中—弱的递减圈层式分布。图1 显示,襄阳古城公园可达性值为0.017 ~0.035,可达性较好的区域集中在古城中部、南部等,呈组团分布在襄阳古城十字大街。图2 显示,襄阳古城广场可达性值为0.010 ~0.037,可达性较好的区域集中在襄阳古城西面,呈单核发展形势。

5.3 空间集聚性分析

整体而言,襄阳古城休闲空间形成东西2 个聚集区,中部需要加强。襄阳古城休闲服务空间总体分布呈“组团式”,组团式聚集区分布在襄阳古城东面,其中3个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滨江大道、护城河东岸及环城东路。古城东面公园覆盖率较高,包括襄阳古城临汉门公园、襄阳公园、文园及襄阳水上公园等;古城西面广场覆盖率较高,包括襄阳古城草根群艺广场等(见图3)。

5.4 休闲空间服务水平网络分析

在ArcGIS 中,以休闲空间为中心,结合道路网布局,综合距离和时间成本进行分析,产生不同休闲空间的服务范围,得到有效服务区[4]。

5.4.1 距离成本

参考国内外书籍、法律法规等资料,结合公园、广场两类休闲空间的布局特点,最终确定公园和广场的服务半径分别是1000 m 和500 m。

本次分析是在真实路网得到的服务区的基础上,并不是圆形缓冲区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休闲空间的服务覆盖情况,获取的结果真实性更强。如果按照传统以服务半径画圆来估算服务区,结果将更加粗略且比实际结果偏大,存在误差范围较大的问题,在小尺度的研究上不具有针对性。

图4 显示,襄阳古城内的公园有效服务区覆盖范围主要集中于古城东部和北部,覆盖比例为58.7%;广场有效服务区覆盖范围主要集中于古城西部,覆盖比例仅为30.6%。从覆盖比例来看,二者均不能适应当下古城居民休闲服务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增设古城内休闲空间的数量,并对其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与提升。

5.4.2 时间成本

参考上海市规划和2016 年国土资源管理局发布的《上海市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要求,以襄阳古城休闲空间为中心划分5、10、15 min 生活圈层,分别对应不同的步行时间和步行可达距离,在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基本生活平台[5]。为评估休闲空间服务短板,针对其步行可达距离来划示服务区覆盖范围,寻找服务盲区。

图4 休闲空间距离成本分布(a)公园

图4 休闲空间距离成本分布(b)广场

图5 休闲空间时间成本分布(a)公园

图5 休闲空间时间成本分布(b)广场

图5 和表1 显示,整体上襄阳古城的公园服务盲区在古城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广场服务盲区在古城东部和西北部,广场的有效服务区覆盖比例比公园更高,达到了75.4%。从地形图上看,服务盲区内含有多处学校和居住小区,人口密度高,休闲空间匮乏,配置不合理。从交通层面考虑,断头路多是造成服务区抗阻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可对路网进行优化,提高休闲空间的服务水平。

6 结论

结合ArcGIS 空间分析技术,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及网络分析法,对襄阳古城的休闲空间可达性与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得出如下结论。

(1)襄阳古城整体可达性呈强—中—弱的递减圈层式分布。古城公园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呈组团分布在襄阳古城十字大街,广场可达性较好的区域集中在襄阳古城西面,呈单核发展形势。

(2)襄阳古城休闲服务空间总体分布为“组团式”。古城东面公园覆盖率较高,古城西面广场覆盖率较高,休闲空间整体形成东西2个聚集区,南北及中部需要加强。

(3)总体来说,襄阳古城内休闲空间匮乏,因断头路多造成休闲空间抗阻增大,进一步影响休闲空间的服务水平。综合距离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行分析,襄阳古城内的公园服务盲区在古城西部和东北部,广场服务盲区在古城东部。

表1 各休闲空间时间服务区面积和覆盖比例

猜你喜欢
服务区襄阳古城
基于AIoT+GIS的智慧服务区构建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良渚古城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安居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