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雪曼,沈 军,刘文清,张馨予
成都京东方医院护理部,四川成都 610000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指由具有专业医疗、护理资质的医疗养老结合机构,可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照护服务和日常生活照料,满足多种养老需求并给予医疗护理保障,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医院又不同于养老机构,但兼顾两者优势的统一新功能体系[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符合健康中国战略理念。认识实习,又称认知实习,即实习三环节中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之一,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加深,也是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2]。目前,高职护生的护理教育临床实习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学年,而现有高职院校的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几乎均在实训室完成,教学见习时间较少[3]。加之近年来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医院或机构不便安排实习,教学实践开展难度增大,造成护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一般以医院、社区等为依托,社会养老机构一般是作为课外活动及志愿活动的场所。且医院、社区等作为实践基地已比较成熟,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需求量也将日益增加。有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实践经验的高职护生毕业后既可以在医院就业,也能在养老机构中就业,且具有更好的就业优势。因此,了解高职护生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识实习需求,对提高高职护生的自身从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1一般资料 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某高职院校2016级和2017级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该校2016级和2017级在读护生。排除标准:辍学、休学护生。本研究中所有护生均自愿参加本次问卷调查。
1.2调查方法
1.2.1一般资料、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及对于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认识实习需求调查量表 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参考教育部“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调查表”,形成一般资料、从事老年护理意愿及对于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认识实习需求的调查问卷。
1.2.2对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 KAOP包含34个条目,由17条正向态度和17条负向态度条目构成,分为欣赏和偏见两个维度;采用6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到非常同意,正向条目得分依次为1、2、3、4、5、6分,负向条目则反序计分,136分表示态度为中立,>136分表示态度为正向,<136分表示态度为负向,得分越高态度越正向。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48[4]。
1.2.3老化知识测试量表(FAQ1) FAQ1包括25个关于老化知识的条目,内容涉及老年人生理、精神、社会方面等知识;选项分别为“是、否、不知道”,奇数题的正确答案为“否”,偶数题的正确答案为“是”;得分0~25分,分数越髙表示老化知识水平越髙。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714[4]。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共408名护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3份,有效回收率为96.32%。护生年龄16~23岁,平均(19.13±1.04)岁;男16名,女377名;2016级246名,2017级147名;护理专业护生374名,康复专业护生19名;生源包括高中来源277名,占70.48%,中专来源116名,占29.52%;来自城市87名,占22.14%,农村220名,占55.98%,乡镇86名,占21.88%;独生子女106名,占26.97%。
2.2高职护生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认识实习需求 对护生进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进行认识实习的需求调查结果见表1。 对“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认识实习的其他建议和需求”这一开放性问题进行关键字整理,有22名护生提到“希望提供更多机会”;有20名护生表示“希望时间更长”“时间太短”;有15名护生希望“多与老年人沟通”“与老年人交流时间更长”;13名护生希望“更多操作机会”“有教师示范、指导”;有4名护生觉得“单调”“对护理专业无意义”等。
表1 高职护生对于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认识实习需求分析
续表1 高职护生对于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认识实习需求分析
2.3高职护生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意愿情况 393名护生中,225名(57.25%)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168名(42.75%)不愿意。影响护生从业意愿的分别是父母(68.19%)、教师(3.82%)、朋友(3.05%)及其他(24.94%)。对于不同特征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的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的高职护生从事老年护理意愿的比较[n(%)]
2.4高职护生KAOP及FAQ1结果
2.4.1高职护生KAOP评分情况 高职护生KAOP评分为(114.60±10.61)分。
2.4.2高职护生FAQ1评分情况 高职护生FAQ1评分为(11.18±2.34)分,正确率为44.69%,评分较高的3个条目为 Q2、Q4、Q12,评分较低的3个条目为Q7、Q8、Q19。见表3。
表3 FAQ1评分较高和较低的条目
3.1机构认识实习的安排合理性
3.1.1认识实习的频次与时长 37.66%的护生认为每周1次合适,32.57%的护生认为每两周1次合适,29.77%的护生认为每月1次合适。可见大多数护生认为认识实习频次1~2周1次比较合理,实践次数增多,也能将课堂的理论学习及时与实践相联系。在每次认识实习的时长上,70.23%的护生认为1~2 h最合适,在龚仁蓉[5]的本科护生调查中81.54%护生也认为每次见习合适时间是1~2 h。时间过长教师和护生都容易倦怠,且护生易注意力不集中,遗漏或掌握不全相关知识。
3.1.2认识实习具体时间与每组人数 62.60%的人认为在上午的8:30-10:00或下午的14:30-16:00进行认识实习最为合适,前者是上午人脑最清醒的时间,适合做有难度的工作;后者是午后思维最活跃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都是一天中精力较为充沛,适合学习的时间。65.65%的护生认为每组3~5人为宜,人太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就会减少,平均到每个人的时间减少,也会加大老年人的压力,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合理地安排认识实习是很重要的问题。
3.2注重带教教师素质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3.2.1带教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会直接影响护生的学习质量 调查中59.80%的护生希望带教教师学历是本科,24.17%的护生则希望教师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且92.88%的护生希望带教教师临床经验丰富,93.13%的护生希望带教教师有一定的带教技巧。可见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护生对于带教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所以在选择教师时,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热爱教学工作,且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崔沙沙等[6]在研究中建议搭建学校护理教师与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注重培养“双师型护理教师”,以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3.2.2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或单一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有限,易制约护生的积极性。有近50%的护生选择了2种及以上的教学方法,72.26%的护生选择了模拟教学法,说明护生都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更喜欢趣味性较强的课堂。尹秀芬等[7]的研究也显示,护理见习中应用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且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满意度。因此,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实践,可以让老年人进入课堂“现身说法”,甚至设立老年“标准患者”,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形式更能引导护生积极思考,拓展临床思维能力,主动学习。
3.3教学内容应具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特点 95.42%的护生期望认识实习的内容是课堂理论学习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相关特色相结合,所以在护生实践学习中除了基础知识,更要融入机构的特色,能拓宽护生的视野,也能让毕业后有意愿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生提前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马秋平[8]建议可以在有行业特色的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建立一批养老服务专业的培训基地,促进养老服务教学与实践的有效衔接。对于认识实习对象的要求主要为性格开朗(88.04%)、配合问答(78.37%)、病情典型(55.73%),说明护生更倾向于易于沟通交流的老年人,所以在为护生选择认识实习对象时,一定要评估老年人性格、目前状态、意愿及配合情况,让整个学习过程既能丰富老年人生活,又能让护生愉悦学习。
3.4提供更多机会 开放式问题中,根据高频关键词“时间、希望、机会、老年人”结合护生回答,大多数护生希望有更多认识实习机会或时间,有更多机会进行操作,多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与互动。郭丽君[9]的研究显示,在临床见习中,护生普遍存在与患者沟通无效的情况,沟通能力的提高绝不能仅依靠学校开设的沟通类课程,而应在实践中真正针对每位患者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多给护生提供一些实际操作和交流的机会,既能让护生直观感受真实服务对象,反映一定的教学效果,也能给予老年人倾诉和情绪释放的机会。
3.5赋予老年人护理工作更高的价值 57.25%的护生愿意毕业后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对其择业影响最大的是父母(68.19%),可见父母及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就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不同特征的护生调查中,在性别的差异上不明显,原因在于专业特殊性,男性较少,是此次调查的局限;而护理是否为第一志愿专业、是否曾经照顾过老年人、与老年人关系如何都对毕业后是否从事老年人护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这与杨玉洁[4]和黄铁牛等[10]的调查结果一致,照顾过老年人的护生对老年人更加了解,也更容易消除对老年人的固有偏见,且与老年人的关系越好,对老年人的态度更积极。因此,提升对护理专业的价值认同,赋予老年人护理工作更高的职业价值,才能让更多的人才加入老年人护理工作,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献力。
3.6高职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及老化知识掌握情况
3.6.1对老年人的态度趋于负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KAOP评分为(114.60±10.61)分,低于周晓丽[11]报道的护理本科生和陈井芳等[12]报道的三年制高职护生,可能与本研究中护生年龄较小,社会经历不足,与家里老年人接触较少有关,但护生可塑性强,应给予积极正向的引导,多参与社会中与老年人相关的活动,形成对老年人客观、正确的态度[13]。其次,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应完善相关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推广普适性教育。
3.6.2护生老化知识得分偏低 本次调查中护生的FAQ1评分为(11.18±2.34)分,正确率为44.69%,比杨玉洁[4]的报道高,比陈井芳等[12]的报道低。随着我国老年人增多,医院各科室收治的老年人也随之增多,护生老化知识加强,有助于毕业后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具有医疗和养老两种属性,有望实现医、养、教一体化协同发展。一个系统的养老机构就是很好的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可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起到促进作用。学校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合作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校师生可以全方位地参与到养老事业的科研和教学中,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也能为学校提供教学实践平台。在2013年,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教职成(2013)5 号]中就提出“到2020 年,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相互衔接,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因此,医、养、教一体化的协同发展需校企合作,即学校与机构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共同开发人才培训课程,实现用人单位与培训学校优势互补,更能明确护生需具备何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医、养、教都蓬勃发展的今天,医养市场与人才培养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全面了解各方的现状、发展目标与要求,才更能满足大时代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