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霞,廉 欢
(鹤壁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河南 鹤壁 45803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因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但易导致患者体温过低,尤其对老年患者,长时间处于低体温状态易诱发寒战发生,增加机体耗氧量,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1]。临床常给予液体保温,但该方案无法有效维持机体产热与散热平衡,大部分患者术中体温仍处于相对较低状态。加温毯保温以加热对流空气方式持续保温[2]。本研究将其用于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老年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25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老年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且经术后病理确诊[3];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实施全身麻醉,麻醉分级:Ⅰ级~Ⅱ级。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术前体温异常或严重感染者;术中失血500 ml以上者。见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年龄60~70岁,平均(65.87±2.53)岁;BMI 20~23,平均(22.48±1.06);肌瘤直径:4.2~6.0cm,平均(4.96±0.28)cm;子宫肌瘤位置:肌壁间26例,浆膜下36例。观察组:63例,年龄62~72岁,平均(66.72±2.61)岁;BMI 20~24,平均(22.62±1.09);肌瘤直径:4.5~6.0 cm,平均(4.86±0.25)cm;子宫肌瘤位置:肌壁间28例,浆膜下3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保持手术室环境温度22℃,湿度40%~60%,同时予以心电监护,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实施相同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将利用鼻咽温度探头持续监测体温,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给予液体加温方案:对术中输入液体、腹腔冲洗液提前放入40℃恒温箱进行加热,确保进入机体液体温度保持37℃。观察组增加加温毯保温:麻醉诱导前30 min采用充气式加温毯(型号:WarmTouch TM)开始对患者体表进行加热,设置温度38℃~40℃,术中密切监测核心温度,并据此情况调整温度设置。均观察至术后30 min。
1.3观察指标 核心体温:术前、术中60 min和术后30 min监测鼻咽温度;生理应激反应:术前、术后30 min测量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凝血功能: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R值、K值、MA值及CI值。
2.1两组核心体温对比 观察组术中60 min和术后30 min鼻咽温度较对照组高,见表1。
2.2两组生理应激反应比较 两组术后HR、SBP、DBP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两组术后R、K值较术前降低、MA值及CI值较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降幅度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核心体温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对比
低体温是老年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维持术中体温恒定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液体保温方案临床常用,但仅在短时间内维持体温恒定,大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仍易出现低体温风险。加温毯是一种预保温方法,能增加外周组织对热量的吸收,增加机体热量储备,减少其与外周组织的温度梯度,进而缩小机体体表和核心温度之间的差距,有效防止患者因体温再次分布而导致的体温降低;同时,能通过阻断机体体温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散热,在体表形成相对封闭、稳定的发热空间,促使外周血管扩张,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凝血功能;另外,与液体加温结合可降低传导性冷稀释作用,避免热量大量丢失,以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保温效果。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此类患者各部位温度相差较大,鼻咽部温度能快速准确反映体温变化情况,成为监测体温的重要环节,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60 min和术后30 min鼻咽温度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术后HR、SBP、DBP升高幅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加温毯结合液体保温方案可降低此类患者生理应激反应。
血栓弹力图是血栓弹力仪描绘的特殊图形,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指标,包括R值、K 值、MA值及CI值等,可用于评价机体凝血功能[4]。本研究中,两组术后R、K值较术前降低,MA值及CI值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降幅度低于对照组,说明加温毯结合液体保温方案可改善此类患者凝血功能。加温毯可通过对流、传导等形式将热量传递至下肢,促进下肢血流循环,将热量传递至全身,舒张血管,增加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外周阻力,改善凝血功能;同时联合液体加温方案减少“冷稀释”效应引起的血管收缩,进一步改善凝血功能[5]。
综上所述,加温毯结合液体保温方案可通过维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老年患者体温恒定,降低生理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