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勤 凌小明 顾国伟 冯新军 郑胜龙 谢 蓉
(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余姚 315400)
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在浙江省余姚市水稻生产上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个别田块(特别是一些机插秧田块)发生非常严重,病株率可达50%以上,这对余姚市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王国迪等[2-5]研究发现,在浙江、江苏、江西及黑龙江等省份,25%咪鲜胺乳油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下降,且恶苗病病菌对该药剂已处于中高抗水平;在个别地区,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也开始下降。因此,为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笔者选用25%咪鲜胺乳油、25%氰烯菌酯悬浮剂、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验证了采用这4种药剂浸(拌)种对余姚市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在余姚市牟山镇青港村早稻田内进行。试验药剂有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利农,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顶苗新,麦德梅农业解决方案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使百克,江苏辉丰农化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悬浮剂(亮地,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参试水稻品种为“中早39”,为恶苗病发生相对严重的水稻品种。
试验共设12个处理,分别为:(1)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400 mL/100 kg干籽拌种后,清水浸种;(2)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400 mL/100 kg干籽拌种后,直播育秧盘;(3)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5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4)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25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5)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6)25%咪鲜胺乳油5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7)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8)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9)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10)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11)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浸种后,机插硬盘育秧;(12)空白对照(清水浸种,CK)。
采用11个小塑料桶浸种[处理(2)不浸种],每桶放入干种子1 kg,再加入搅拌均匀的药液1.3 L,搅匀,捞去上浮秕谷,置于室内,避免阳光直射。浸种时间为2020年3月27日下午3时至3月30日下午2时。桶内浸种的种子捞起沥干后不清洗,直接置于室内催芽,催芽时下面垫湿报纸,上面覆盖湿报纸和湿棉花,以保温保湿,催芽时间为3月30日下午2时至4月1日上午9时。各处理均于4月1日上午9时至10时播种,育秧盘规格均为28 cm×58 cm,每处理播种3盘,每盘播种湿种子约150 g(折合干种子约125 g),然后置于牟山镇青港村大棚内叠盘育秧,做好肥水管理,并覆盖遮阳网,剩余种子继续留于室内催芽,统计发芽情况。
4月3日观察种子发芽势,4月5日调查种子发芽率,4月17日(播种后16 d)对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各处理恶苗病的发病株数,计算病株率和防治效果。
经4月3日(催芽后4 d)观察,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和CK处理的芽较长,出芽数较多;25%氰烯菌酯悬浮剂处理的芽较CK短,但出芽数也较多;25%咪鲜胺乳油处理的芽较短,出芽数较少。以上结果说明,25%咪鲜胺乳油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种子的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且25%咪鲜胺乳油对水稻种子发芽势的影响较大。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均高于86%,说明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4个药剂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均较好,对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
由表1可知,除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浸种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外(分别为69.1%%和84.9%),其他药剂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均十分理想,防效均在98%以上。同时,该批次水稻秧苗的发病株数均较少,表明恶苗病对水稻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以上结果说明,采用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25%咪鲜胺乳油、25%氰烯菌酯悬浮剂4个药剂浸(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25%咪鲜胺乳油、25%氰烯菌酯悬浮剂4种药剂浸(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种子的安全性均较好,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但25%咪鲜胺乳油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种子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上述4种药剂适用于当前水稻生产上防治水稻恶苗病,但考虑到长期使用单一药剂浸(拌)种可能会使病菌产生抗性,建议以上4种药剂进行轮换或混配浸(拌)种,以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表1 各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预防恶苗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