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庚
摘要: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吹响新常态众创号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脉搏律动,实现跨界融合协同育人,助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因此,本文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现状,提出了具体的融合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引言
高职教育具有与经济社会产业联系紧密、对产业市场变化灵敏的特点,同时,高职学生对未来具有相对明确的预期,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易取得实效,理应成为新常态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主动与新常态时代脉搏律动,认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把握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探索课程融合的新路径,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现状
(一)融合理念并未达成统一
高职院校通过传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尽快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大学生成功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虽然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做好创新创业教育而开展各种创业比赛,不过这种创业比赛更多的是提升了学生急功近利的心理,而忽视了比赛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创新能力。因此,很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脱离,二者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机融合。
(二)教育内容的融合有待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均设置有创新创业课程,但是这些课程较多地关注个体,在个体如何回应时代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对接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思政课程融入在日常的教学中,达成了对教育对象的全面覆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把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育内容方面二者融合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教育教学主体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能力不足。
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当前,教师与学生“双主体”都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重视有余,而对课程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没有形成连贯的思想体系、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操作模式。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穿插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既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改变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现象,又使两者的教学目标有机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观,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培养了学生积极上进的进取心、敢于开拓创新的魄力、勇于承担风险的心理品质和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精神,从而使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与就业创业的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时代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洗刷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色彩
在当前的创业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简单地学会并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把握创业的科学规律并领悟创业成功的“秘诀”与真谛,进而上升为创业的体验和实际行动就非常难了。思政课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其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创业理想和信念,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创业心理品质,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从而很好地洗刷传统创业教育中的功利色彩。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明晰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科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把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大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其中,就业创业问题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联最为紧密的方面。因此,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化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旗帜,决定人才培养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落脚点,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优化课程
通过思政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 双创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因此,要对多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教育者应该合作分工,教育的内容需要优势互补,教育的方式必须创新新颖,通过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充分的利用潜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作用,实现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培养学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互促融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在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由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大多数的辅导员就担任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等职责。学校不仅要发挥辅导员老师在这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要着力打造复合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让课堂更加有趣、立体。 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也能进行实践活动,真切地感受到二者融合的益处,收获更多货真价实的东西。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二者的有效融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的主动作为,将有力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刘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构建[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1):39-41.
[2]劉翠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06):58-60.
[3]宋松.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0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