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1-02-23 07:51顾德铸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顾德铸

摘要:课外阅读虽然区别于课内阅读,但是与课内阅读的关联较大,是对语文知识的一种延伸。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作文写作的难点集中于素材、语法、结构等方面,而教科书中有限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更进一步学习,长期受到学习内容的限制,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十分缓慢。而课外阅读则打破这一界限,将课本内有限的知识内容与课本外无限的知识内容连接在一起,形成体系化、多样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从而优化了作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

小学生处在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学科教师及时捕捉教学时机,将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还需要教师同等关注自身教学水平提升,为小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助力小学生知识积累,趣味学习,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就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师基于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天然兴趣,引导小学生阅读交流,就可以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开阔小学生阅读眼界,科学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发挥课外阅读的积极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阅读与写作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阅读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写作是一个应用知识的过程。课外阅读内容包罗万象,不会像课内阅读一样受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阅读素材,天文地理、古今中午、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的阅读素材能够满足不同学生阅读需求。这种不受限制的閱读模式,是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带着兴趣阅读的收获远远大于被动阅读的收获,这部分知识会随着学生记忆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在写作时被快速唤醒,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文章。

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本节写作要求学生将自己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用文字表达出来,文章内容充实、具体。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而不在于素材的选取,总有一件记忆深刻的事情在其记忆中长存,但是怎样通过文字将这件事的始末、情感价值准确表达出来往往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地选取课外阅读素材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写作能力。

比如高尔基的《童年》记录的则是童年趣事,组织学生阅读该作品,学生可以在作品中找出与自身相似之处,借助于高尔基的表现方式将自己的情感经历、童年趣事表达出来。融入了课外阅读的写作课程,可以改变学生流水账式的写作习惯,帮助学生创作更多内容精彩的文章。

二、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融合课外阅读,还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对小学生的整体性写作思维培养,不断启导小学生创作能力提升,让小学生形成系统的读写一体化思维。为此,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发挥好课外阅读的实际作用,让小学生自主形成发散思维,就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放手放权”,使小学生通过自主性、长期性的课外阅读,合理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文章所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代入。尤其是对于“称象”细节的文字描写,让学生在画面关联想象中,既学习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又以此为基的拓展延伸,收集、整合相似文章,有目标、有规划的课外阅读,体现课外阅读教学灵活性,激励学生思考创造。

三、有助于提升语言水平,强化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还是能切实影响其他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内容。毕竟,作文写作培养的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是能全学科贯彻应用的综合能力体现。所以,为了帮助小学生全面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语文教师就不仅需要一定程度的放手放权,为小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互动交流,还需要指向明确地要求小学生边思边写、善思善写,将“有感而发”、“灵光一现”等都及时转化为写作内容。也就是,让小学生有目的的读,有目的的学,有目的地写,将所思所想所见所感都通过写作展示出来,开展常态化课外阅读教学。首先,激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合小学生好奇点导出阅读指导。其次,佳作共赏,在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欲望后,引导学生小组化接力写作、自主写作,积累实践。

四、有助于扩充学生知识面

学生积累的知识越多,对于学生写作带来的益处越大,课外阅读包含内容十分广泛,是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带领学生畅游在知识海洋中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知识储备十分有限,在写作时经常出现“无话可说”的境况,这也是学生作品平淡无奇的重要原因。为了使得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应用更多优美的文字,将自己的情感注入文章中,创作出高质量的作文作品,教师应该将课外阅读长期落实下去,定期为学生推荐优质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课外阅读不出现间断的情况。

例如,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设置两节阅读课程,再根据学生课外时间长短制定阅读计划,选择篇幅长短适中的素材,安排学生阅读,适当减少学生家庭作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在一个阅读周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读后感写作,教师通过读后感既可以检查学生阅读情感,还可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长期实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知识储备量将会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教师会发现,学生作品不再是单调乏味的,而是融入了更多优美的文字,表现手法也逐渐多样化,文章中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课内内容,甚至包含了一些教师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对于某一件事情的概述也更加准确。

五、结语

总之,写作教学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底蕴,而课外阅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能够使得写作教学事半功倍,对于改变传统的、低效的写作教学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审美能力、阅读能力等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有效突破作文学习重难点的重要途径,利于逐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优化课外教学,使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最大限度体现出来,对于写作教学深化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惠玲.课外文学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文化产业,2021,(01):124-125.

[2]鲜红.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58.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