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逸舒 高立英 安普忠
如同地球上的地貌都有单独的称呼,月球上的山脉沟壑也有自己的名字。普通人或许分辨不出它们的区别,但这些名字并不陌生:亚平宁山脉、阿基米德环形山、阿尔卑斯大月谷……
给月球地貌起名的历史,大约源于17世纪。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月球的高山凹地。他用自己家乡的亚平宁山脉给月球最大的山脉命名。意大利天文学家里乔利将月面的暗区称为海,并赋予它们一些浪漫的名称,比如雨海、静海、酒海、风暴洋等。
后来,人们熟悉的科学家、宗教人士、神话传说、地球地貌等,渐渐变成了月球上一座座山、一个个谷的名字。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后,月球地名的命名实行了标准化管理。今天,月球上已有9000多个区域有了各式各样的名字。
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貌共有27个。然而,这些名字并非全部由中国申请。
1985年之前,月球上只有祖冲之环形山、张衡环形山、郭守敬环形山等10个中国地名。这些月球地名虽然是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科学家命名的,但实则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本着文化多样性原则自主命名的。
2010年,我国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发明造纸术的蔡伦,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以及中国近代天文学家张钰哲,他们的名字分别成为月面三个撞击坑的名字。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为月球地貌赋予名字。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一步步推进,月球上留下越来越多中国的印记。正如法国《世界报》刊文所说,中国已经根据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攀上了通往月球的阶梯。
2016年1月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将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广寒宫,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仙子在月亮上的宫殿,而三个撞击坑的名字,则来源于中国古代天文星图。
嫦娥四号登月后,中国一次获批月球地名多达5个。嫦娥四号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则被命名为“泰山”。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说:“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以“玉兔”命名的月球车,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玉兔号”月球车拍摄的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次获得最清晰的月面照片,其中包含的大量科学信息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嫦娥”命名的中国月球探测器,不仅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功臣,更为世界探月做出巨大贡献。一个个中国名字成功“落月”的背后,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逐梦之路。
而今,随着嫦娥五号成功着陆,不少热心网友已经开始张罗着要给新着陆点起个名字。科技与文化,相辅相成,有了文化浸润,科技变得更有温度。
俱怀逸興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流淌着东方的浪漫主义血液,饱含中国文化的美好,我们相信,月球上将留下更多闪耀中国元素的印记。
(摘自《解放军报》,2020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