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斌 冯华
月球之旅充满不可预知的风险,既包括地月之间星际旅行所需经历的一切险阻——太阳风、高能粒子和太空相对于人类而言的严酷环境、通信延迟,也包括准备工作中难以估量的困难。(探月之行充满未知的困难)
比如,在发射这一环节,嫦娥五号原计划在2017年发射,但因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动机故障而推迟。长征五号“复出”后,已经过两次发射考验,这次也是审慎而乐观。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无人探测阶段的最后一步),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
因为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星,所用到的技术不会超过“绕、落、回”这三种任务形式设计的技术。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嫦娥五号对探索月球的重大意义)
对嫦娥五号的设计研制人员来说,嫦娥五号全身都充满亮点,但这些亮点在成功之前也都是难点和挑战。就像科学家评价的,这项任务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很多事情都可能出错。着陆器可能会坠地或翻倒,途中样本可能会从存储器中逃逸,但“我们都希望它能成功”。
在中国历次探月任务中,有过航天器在月球轨道上长期飞行,或是最后完全脱离月球引力场去更远的星际空间,从月球轨道上“逃逸”,安全回到地球,是第一次。因此,精确设计返回轨道是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点的关键保障,但对轨道设计人员来说,非常困难。(任务的难度系数大)
12月中下旬是冬至前后,一旦月球“挖土”使命达成,嫦娥五号归来正逢深夜,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着陆点很可能已是白雪皑皑,搜索返回器的任务将在寒冷的黑夜进行,但迎接嫦娥五号归来的人们,心一定是火热的。而对天文物理学家和行星科学的研究者来说,嫦娥五号如果有收获,将会像科研跋涉中的一汪清泉那么珍贵,因为月球科学家迫不及待地想研究新样本,他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月球的演变。
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中国探月工程是人类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的一段节拍。就像中国探月科学家所说的,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既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同时驱动着科技发展,推动着人类为共同的命运而不断飞翔。我们是这一壮美乐章的共同谱写者。(这是说意义)
(摘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有删改)
航天人高分金句
星河路虽远,我有中国箭。——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 李东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地球可能不会去“流浪”,但人类一定会走向深空。——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杨孟飞院士
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孙家栋院士
火星探测、空間站、嫦娥五号……我们仍要继续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任务。含泪奔跑的路上,每个中国航天人同在,我们的一滴泪,最终会凝聚成天上的一颗星。——80后航天人 孙振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