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雪
摘要:姜文作为中国鬼才导演,一直秉承匠心,将一些现实主义元素与个人思想情感相融合,并注入其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是电影语言与音乐语言的融合,在电影音乐的选择方面,姜文导演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观念。在他的电影作品中,音乐不再只是配合画面的叙事工具,它自身的叙事能力和情感抒发能力,尤其是通过音画结合的手段产生的戏剧性的叙事效果被大量使用和开发。本文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从电影音乐中审美特性的角度探析姜文的电影中音乐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电影音乐 审美特性 姜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1-0144-04
姜文的电影注重对人性的思考和讨论。其内容的衍伸,更多的是讨论现实社会中出现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的矛盾、人的情感和欲望之间的矛盾、人的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之间的矛盾。《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影视作品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影片的背景立足于文革这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在内容的呈现上和导演思想情感的表达上,还有对现实中矛盾的讨论上都进行了隐喻化手段的处理和情感的渲染。其中电影音乐的隐喻表达和艺术手段处理方式极为丰富。本文将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探讨其中电影音乐的审美特性。
一、电影中音乐象征性的表现方式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主要特征在于抒发情感。电影音乐则是将音乐与电影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情感的表达。在一些电影中,电影音乐是一个隐晦表达导演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
(一)时代的象征
音乐记忆是影响观众观影过程中欣赏影片并加深对影片理解的方式。音乐所承载的信息是音乐记忆的基础,观众对音乐的记忆就是音乐信息传递的结果。因此,音乐的定位性对于创作者和欣赏者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定位一种情感,还可以定位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特定的时期。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影片开始伴随着革命歌曲《毛主席,革命战士敬祝你万寿无疆!》,影像中伴随着湛蓝的天空,毛主席那标志性的面庞映入眼帘。这首歌是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尤其是在1969年,在那个文艺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代,这首歌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它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虽然影片中出现的歌曲是由刘维维重新演唱的,但与之前的老版本比较起来,它显得更加的大气磅礴。音樂配合着具有冲击性的、色彩鲜明的影像画面,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通过音画结合的方式迅速地将观众带入到那个特殊的年代。
此外,影片中还包含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这类的苏联歌曲,还有《颂歌献给毛主席》和《想念毛主席》这类的革命歌曲,处处反映着对特殊年代的定位。由此可见,音乐象征中的音乐记忆力所体现的对地理位置定位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引导观众对影片拍摄内容及背景的精准判断。
(二)人物的象征
音乐记忆不仅体现在对时代的象征中,而且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一段音乐在其创作之初最早期的背景更是为这段音乐增添了丰富的故事性,音乐背后所展现的情感可以被应用为特指的某段含义,也可以对其进行重新定义,赋予新的含义。更新人们记忆最好的方式就在于对一个事物的反复提及,使得人们在脑海中形成新的固定印象。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也不乏通过音乐象征手段的展现对影片中人物印象的描绘。
例如,米兰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这首间奏曲取自歌剧《乡村骑士》,本身背后的故事就是以意大利西西里岛普通农民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叙述了农民图里杜婚后仍与从前的女友罗拉来往,令他妻子桑图扎非常愤怒。桑图扎将此事告诉罗拉的丈夫,两个男人决斗,图里杜被杀的故事。《乡村骑士》间奏曲本身的音乐就更多地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感觉,而且也不缺乏情绪的起伏。尤其是旋律中连续三连音的设计,更是让这首缓慢的曲调增添了几分坚定的色彩。因此,《乡村骑士》间奏曲以其独有的音调舒缓而又充满坚定向往的特点,成为了马小军的性幻想对象——米兰特定的象征符号。每当镜头出现米兰时,都伴随着这首《乡村骑士》间奏曲,这一记忆点的植入,带给观众一个定向思维,即听到《乡村骑士》间奏曲就会联想到米兰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的象征
音乐的主观性特点使得其作为主要抒发情感的创作方式,在情感的象征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特点运用在电影的创作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为观众带来移情的情感体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姜文也通过音乐的主观性特征巧妙地将主人公马小军对性的幻想呈现出来。而这种虚无缥缈的感受不仅要靠电影语言的暗示,更多地是通过音乐的渲染才得以表达。
在影片中,《乡村骑士》间奏曲不只是对米兰这一人物角色的刻画,还承载了主人公马小军在青少年时期产生的异性意识以及对性的幻想和渴望。在导演隐晦的镜头语言下,米兰的照片中洋溢着少女的青春和健康,单纯的笑容让马小军的内心开始悸动。此外,米兰的脚踝特写亦充斥着青春期懵懂男生对女性的性幻想和想象,此时的背景音乐《乡村骑士》间奏曲便成为了性幻想的情感象征。其忧郁的旋律特点和缠绵的交响配器方式,娓娓诉说着马小军内心初恋的怦然心动以及对米兰的一见钟情。
由此可见,电影音乐所展现的象征性依托于音乐本身的主观性特点,其所携带的丰富情感能够给观众带来更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观众与影片中人物所经历的情感之间产生共鸣。
二、电影音乐中画面描绘的表现方式
电影是一种留白相对较小的艺术表现方式,不同于文学、音乐、舞蹈,电影艺术由于其影象的直观化表达,往往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电影艺术的目的即向观众表达导演的思想情感。但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需要通过音画结合的方式来呈现。音乐就是传达电影画面中情感的最重要、最直观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在画面镜头呈现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战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时,背景音乐响起了《友谊的花开万里香》。这一背景音乐的使用,直观地描绘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喜悦心情,表明了当时中国和柬埔寨的友好关系,展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音乐风格,也顺应了时代特征和中国政治领域的倾向性。导演通过音乐和影象结合的方式,运用电影音乐中的画面描绘特性,使得观众对影片中事件叙述的理解更加直接,并对影像画面产生真实感。
由此可见,电影音乐中对影像画面的描绘能够真切地、直观地、立体地向观众呈现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电影音乐中情感渲染的表现方式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电影中的情感往往需要更加外放地、更加夸张地表达。相比于镜头语言的情感渲染和画面色彩的情感渲染,电影音乐在情感渲染上的作用尤为突出。电影音乐中情感的渲染分为整体的渲染和局部的渲染,它们在不同的层次共同地为电影的情感化表达进行烘托作用。
(一)局部情感渲染
电影中局部情感的渲染在于对某一情节或某一影像片段的氛围烘托,这是基于特定部分的画面而产生的。电影音乐本身具有情感性,可通过其自身特点,结合画面语言的视觉效果来丰富观众的视听体验。
在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就在主人公马小军在房顶上漫步时起到了渲染的效果。音乐织体的辗转缠绵,加上旁白对于马小军在当时情境之下对米兰思念的焦虑之情的诉说融为一体,外化了马小军的内心真实想法,其音乐表达与人物情感的刻画十分吻合,起到了情绪上的渲染作用。
(二)整体情感渲染
電影中整体情感的渲染在于影片贯彻始终的情感基调。电影音乐作为情感和氛围的催化剂,其音乐的基调与影片的基调息息相关。例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贯穿始终的《乡村骑士》间奏曲,就渲染了对青春时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也是影片一直贯穿始终的情感描绘。而诸如《远飞的大雁》《国际歌》《友谊的花开万里香》《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具有时代印记的歌曲,无不充斥着人们对那个特殊时期的青春年华中的满腔热血和为“真理”而斗争的激情。
通过对局部情感渲染和整体情感渲染的分析,可以看出姜文对音乐所承载的文化记忆的执着与坚持。也许只有带有岁月痕迹的音乐才能够真真切切地表达、凸显一个时代的文化和人民的精神状态,这才是音乐对情感渲染的真正意义。
四、电影音乐中情感升华的表现方式
音乐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情感的渲染,尤其是对于电影艺术来说,音画结合的方式所带来的情感上的升华更深入人心。若将电影比作一个躯体,那音乐就是这具躯体的灵魂。因此,音画结合的呈现方式不只限于音画同步,音画对位的艺术创作手段更能将情感进行升华,从而带给观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导演姜文就通过音画对位的方式对影片进行讽刺效果的渲染,从而达到抒发并升华自己情感的目的。例如,当主角马小军跟自己的一帮好哥们儿一起打架斗殴,他们用板儿砖等武器在一个小胡同里与另一伙人进行殊死搏斗,期间马小军拿起一块板砖,结结实实地砸在对方一个被逼到绝路上的同龄人的头上时,背景音乐赫然是由《国际歌》所配。因此,影像画面中的打架斗殴等恶劣行为与《国际歌》所代表的正义、正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正是导演姜文通过音画对位这一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对那个荒唐的年代人们眼中的正义在今天看来却是无比的荒诞、滑稽、可笑进行深刻的情感刻画和情感升华。这一方式旨在通过强烈的视听效果的对比来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从而引发观众对那个年代人们行为的反思。
由此可见,电影中情感的升华离不开音乐的表达。音乐通过音画对位和音画同步的方式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强大的感染力,成为了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五、电影音乐间断美的表现方式
对于独立的音乐作品来说,它们在时间上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的特征,而且它们也都具备着完整的曲式解构。而在电影作品中,音乐是一种片段性、不连贯的、非独立存在的散状解构,其长度、风格、内容都依据影片剧情的发展而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形”效果。虽然电影中的音乐变成了片段化的音乐短句,失去了其独立音乐作品的特征,但它使得剧情更加连贯,这就是电影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间断美特征。
对于电影的镜头语言来说,通常电影叙事情节之间具有跳跃性,尤其是蒙太奇这类电影剪辑方法的使用,使得镜头与镜头之间连贯性太差。音乐则是衔接剧情的“粘合剂”,使得镜头之间的情感和逻辑变得更加顺畅。例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表现主人公马小军对爱情的幻想时,会根据影片片段时间而节选《乡村骑士》中的片段,并不是每次都会将全曲播放。
由此可见,电影音乐不同于独立音乐作品,其主要功能需要服务于剧情,并且由于受到蒙太奇结构制约,表现为不遵循音乐发展逻辑的音乐作品。因此,电影音乐一般是由片段组成,起到联接影像中时空跳跃和事件跳跃以及叙述事件的功能。任何一部电影,其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发展使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这是由电影艺术的特征所决定的。音乐间断美是电影音乐用来连贯剧情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它作为电影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使得剧情更加连贯而统一。
六、结语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通过导演姜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追求,另辟蹊径,放弃了原创背景音乐的使用,通过一系列非原创音乐为电影的呈现带来了更加真实的观影感受。音乐中承载的记忆和情感,在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的创作方式下被放大,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电影音乐不仅起到了辅助剧情发展的功能,还起到了抒发导演思想情感的意义。影片中的音乐在象征性、画面描绘性、情感渲染性、情感升华性和间断美等审美特性方面都有所体现,并在电影艺术效果呈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电影音乐通过自身的审美特性为观众带来了极为深刻的观看体验,为电影艺术的呈现也创造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玲.《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声音艺术分析[J].科教文汇,2009(05):253-254.
[2]高杰.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艺术性表现[J].艺术评鉴,2020(06):27-28.
[3]张晴.探析《太阳照常升起》中的电影音乐价值[J].电影文学,2011(08):1361-137.
[4]周静.电影《春光乍泄》中音乐的隐喻作用分析[J].电影文学,2013(03):140-141.
[5]李超.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J].黄河之声,2017(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