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02-22 09:32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泌尿系统导尿管组间

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泌尿系统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不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然后分析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导尿管更换时间、住院时间和基础疾病对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观察66例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以及泌尿系统感染影响因素。结果:66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30.30%。性别因素对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导尿管更换时间、住院时间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导尿管更换时间、住院时间和基础疾病。

在临床对危重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留置导尿管法帮助患者排尿,但是留置导尿管操作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院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在各种院内感染中占比高达20%~30%,仅次于呼吸道感染[2]。因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3]。因此在留置导尿管使用过程中,针对泌尿系统感染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对于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泌尿系统感染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不存在泌尿系统感染。6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35例(53.03%)和女性患者31例(46.97%);年龄范围为34~79岁,平均(62.14±7.95)岁,60岁及以上患者38例,60岁以下患者28例;留置导尿管时间不足5d患者26例,留置导尿管时间≥5d患者40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足5d患者20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d患者46例;集尿袋更换时间不足7d患者30例,集尿袋更换时间≥7d患者36例;导尿管更换时间不足3d患者43例,导尿管更换时间≥3d患者23例;住院时间不足30d患者45例,住院时间≥30d患者21例;合并基础疾病患者49例,未合并基础疾病患者17例。

表1. 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留置导尿管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导尿前开展风险因素评估工作,确认是否存在局部感染,对集尿袋的密闭性进行检查。每2~4h放尿一次,在分离时关闭引流系统,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导尿管发生过度拉扯。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在导尿管以及集尿袋更换时做好详细记录,并加强日常消毒。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控制在2500mL以上。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然后分析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导尿管更换时间、住院时间和基础疾病对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

1.3 泌尿系统感染判断标准

基于《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沟通确定泌尿系统感染判断标准。

(1)临床诊断:患者存在明显的尿频、尿急以及尿痛等症状,下腹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症状,男性尿检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数量≥5个,女性尿检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数量≥10个。

(2)病原学诊断:对导尿留取尿液进行细菌培养,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菌落数量分别≥104cfu/mL和104cfu/mL;采用相差显微镜对离心处理后的新鲜尿液标本进行观察,在半数及以上视野中能够观察到细菌;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

1.4 观察指标

(1)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2)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 66例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66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30.30%。

2.2 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31.43%和29.0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年龄≥60岁患者和<60岁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42.11%和14.29%,组间差异显著(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d患者和<5d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39.13%和1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留置导尿管时间≥5d患者和<5d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40.00%和15.38%,组间差异显著(P<0.05)。集尿袋更换时间≥7d患者和<7d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41.67%和1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导尿管更换时间≥3周患者和<3周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52.17%和18.60%,组间差异显著(P<0.05)。住院时间≥30d患者和<30d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52.38%和2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和未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分别为64.71%和18.3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本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导尿管更换时间、住院时间和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有显著影响。整体来说,患者年龄越大其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不断下降,特别是年龄≥60岁患者,其重要器官功能开始退化,因此在留置导尿管治疗中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也是影响泌尿系统感染的显著因素,一方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病情更加严重,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更低,因此越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很多医师没有开展药敏实验,而是凭经验用药,容易对患者的天然免疫屏障造成破坏,进而容易引发感染[5]。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越容易对患者的尿道生理环境造成破坏,会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细菌容易在膀胱以及输尿管等泌尿系统器官生长繁殖,导致泌尿系统感染[6]。本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集尿袋更换时间≥7d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集尿袋更换时间<7d患者,主要原因为集尿袋更换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尿液发生混浊以及结晶现象,容易导致尿道梗阻并引发细菌繁殖,故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7]。但是需要注意集尿袋更换也不能过于频繁,如果集尿袋每天密集更换,容易对密闭引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集尿袋与导尿管连接处发生污染[8]。导尿管更换时间较长也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主要原因为导尿管长时间不更换,其表面会形成细菌生物膜,有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细菌生物膜对于细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避免宿主免疫反应以及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杀灭清除作用。因此如果不更换导尿管,将难以有效清除感染源。目前关于导尿管的更换时间,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明确标准,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基于患者尿液pH值进行分类管理,对于pH值≥6.8的患者,导尿管更换时间建议为2周;对于pH值<6.8的患者,导尿管更换时间可以延长至4周。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越高,主要原因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住院时间越长患者病情往往更加严重,更容易发生感染;二是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接触感染的机会越多,因此也容易发生感染。此外,本文研究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主要原因为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通常病情较长、病程时间较长,并且各种侵入性操作较多,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因此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综上所述,留置导尿管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导尿管更换时间、住院时间和基础疾病,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统导尿管组间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哪些疾病容易诱发泌尿系统结石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