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管理制下的校本教研机制

2021-02-22 01:42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备课组校本教研

■娄延果

教研活动是学校教学的基本活动,历来受学校管理者的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教研发展为学校基本的教研活动制度,成为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教研活动,具有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要素。

核心素养落地遭遇年级制管理

理论思路如此清晰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新的时代遇到了新的问题。一是,校本教研原有的自下而上、以校为本的问题来源、解决思路,遭遇了核心素养自上而下的落地要求,这既对每一位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校本教研制度提出了新挑战。二是,基层学校的教研活动由于缺少真实的教学问题,更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效性一直参差不齐,甚至有的流于形式。三是,外来专家的引领往往与教师的真实需求相左,回到教学中难以应用,更难以落地。四是,一线教师本身往往问题意识淡薄,缺乏从实践的角度反思、发现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

在办学实践中,很多学校都实行了年级制管理,即一个年级就是学校的一个独立运转单位,从办公场所到作息时间,再到活动会议安排,甚至连放假休息都是各年级自行其是。同一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不仅难以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甚至一个学期都难得见上一面,更使校本教研的上述问题雪上加霜。核心素养落地遭遇了年级制管理对教研活动从组织、形式到时间、内容的弱化。

建立新的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校本教研的形式、组织、内容,是核心素养落地,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校本教研的机能和价值

校本教研解决教学问题的机制,表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价值。

为什么教学需要事先集体研究?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这种交往的特殊性在于,是按照闻道在先的教师的设计来展开交往,实现交往目标的,而交往的另一方是未成年的、集合在一起的学生。这就要求交往的计划、方案必须是完美的,而且能够满足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多元需求。显然,这种准备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多人讨论,集思广益,使方案最优化。

其次,教研活动本身是参与的每一位教师作为主体的互动过程。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教师的多种理解,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就能找到最佳的答案。系统论研究指出,教研活动中,活动的过程是遵循自组织规律的,具有交往的开放性,参与主体的主动性,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由于个体差异,在自组织过程中,面对同样的初始条件,每个参与者的参与状态不尽相同,出现和应对的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不同,引发的“蝴蝶效应”也不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构成了教研活动过程的灵动,实效的凸显,激活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热望。

第三,教研活动质量是学校内涵的表征。学科教研活动就是为了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都是带着丰富的个人经验来到现场的,面对问题的思想碰撞,相互的经验解读,就将经验显性化,零散的体会概念化,就将教师的个人经验转化为了集体的智慧。教师间质问、交流、争论习惯的养成,还打破了教师间的学术壁垒,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文化氛围。

校本教研的组织和运行

年级制下的校本教研,应首先在学校确立两个相互联动的组织机构。一是学科教研室,是学校同一学科的所有教师组成的学科教研团队;另一个是学科备课组,是指在同一个年级任教的同一学科教师组成的团队。显然,从学术关系上,几个年级的学科备课组组成了学科教研室,归教研室主任领导,而各学科备课组同时又隶属于各自的年级部,归年级主任领导。

两个机构都是要从事校本教研,但在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上有所不同。学科教研室以学科理解、教师专业成长为主攻研究方向,学科备课组以教材实施、课时教学研究为主攻方向。这样,我们就构建起了以“双向教研”为特征的,相互交叉、互为支撑的学科教研活动制度体系。具体来说:

学科教研室:集体教研活动的目标定位,应着眼于对学科思想与本质、学科方法与价值、学科课堂教学的范式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引导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形成、确定、从事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组织全体教师每月开展一次集中研讨,围绕事先确定、准备的主题、问题,主发言人报告,大家共同研讨。也可以是集体观摩一节课,然后就课例进行某一专题的讨论。可以集中现场讨论,也可网上会议研讨,但全体必须同时参加。

学科备课组:研究教材、编制教学计划、研制课时教学方案、落实课堂教学就是学科备课组最基本的教研任务。

备课教研由三个层次,目标和任务不同的活动构成:寒暑假的集体研讨,确定下学期学科教学计划,编制设计教学单元,提出单元核心概念;每月一次的集体教研,分析下个月教学内容,确定单元目标,研制、明晰单元大概念,划分各单元教学课时;每周一次的学科备课活动,研讨下周每一课时的教学方案、学案,安排专题练习,解决每一课时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为教师自己的教案微调和课堂教学做足准备。

每周一次的学科组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常规形式,更需要周密的安排、科学的程序和严格的质量要求。如某学校的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七备、六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七备”即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行为;“六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课堂主干问题和任务、统一作业、统一单元检测试题。关于学科组集体教研的具体操作方法,笔者在《河北教育》(综合版)2019年7期《集体教研,研什么,怎么研?》一文中曾作过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这样,我们就构建起了以教师专业发展和以课时教学为研究方向的“双向教研”校内体制机制,它们相互交叉,互为支撑,螺旋发展,共同指向核心素养落实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校长也就可以既用好年级制管理的便捷,又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猜你喜欢
备课组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备课组长的定位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