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转变趋势分析

2021-02-22 04:33:55郭澍泽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5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

郭澍泽

摘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的方法论与思想创新。运输要素价值体系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探索我国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方法论和思路的切入点。长期以来,我国对交通要素的价值研究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要富先修路”、“火车拉过来的城市”和“机场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等问题已经广为人知。作为一个高度互联的社会,交通要素在网络、系统和速度中成为核心竞争力,运输要素是要素链组织的重要参与和推动者,是产业关联畅通的基础支撑和保障力量。将产业技术与组织模式的新变化相结合,系统地阐释交通要素的内涵与价值体系,并以此指导我国交通运输转型发展,成为当前交通运输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交通运输;发展转变;策略路径

一、新发展阶段我国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方法论依据

(一)我国交通运输各方面要素均已具备超大规模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我国交通运输各方面要素已经具备超大规模优势,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基础设施方面,截至202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20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354.7公里,运输机场241个,其中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都稳居世界第一,铁路、高速公路对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95%,民航运输机场已覆盖92%的地级市。在交通运输装备产业方面,我国汽车、船舶和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规模均具全球首位,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超过2.8亿辆。在运输服务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客货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2019年全社会营业性客、货运输量分别达96.65亿人次和464.4亿吨,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居世界第一,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周轉量、水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均居世界第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邮周转量均居世界第二,快递业务量规模继续稳居世界首位。

(二)从经济系统链条化网络化特征定义交通要素内涵

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运输要素作为一种经济因素,其内涵要体现出经济系统的新特征。一个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生产者、中间商、销售者和消费者组成的一系列生产和交易活动链。伴随着新一轮产业技术变革,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链条化网络组织形态遍及经济系统的各个领域,经济要素的配置表现为生产要素的关联、流通、组合和发酵,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整个庞大系统的大脑,保障经济要素互联的基础设施,是组织这一切活动的神经网络。就空间属性而言,线下联通空间是建立在交通系统之上的实体空间,而线上联通空间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系统和金融系统为核心的虚拟空间。在经济组织特征和联通系统的空间属性上,交通要素应该重新定义为解决经济要素线下连通问题的所有投入和软约束环境的总和。一般来说,它包括自然交通条件(主要指交通用地、空气空间、岸线、港口和航道等)、人工交通设施和运行这些设施所需的人力、物质和资料等,以及有关的技术条件、组织方式和制度安排。交通要素的具体边界是随着技术、制度和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我国交通运输发型发展的总体思路

当今时代,人们的时空观念、消费需求、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互联互通已深刻烙入现代经济体系和全球供应链。我们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产业体系,先进高效联通体系是大国经济规模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关键。作为联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适应经济系统链链化、网络化组织变革为转轨导向;以建设先进高效联通系统为核心转型目标;以改革创新、跨界融合、协同联动为转型发展动力;以推动线下互联互通、促进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培育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为关键;以改革创新、跨界融合、协同联动为重点。

三、以新价值体系引领交通运输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实践中,价值与供给观念的创新是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联通融合与产业创新是实践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央地合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

无论集中还是地方综合交通或单方交通规划,都应突出交通要素供给的线下联通性,更加重视交通与信息、金融的深度融合,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建议在规划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中加入相关内容。具体而言,地方一级的项目和资金安排应更具主导工业创新的性质,例如,为特定产业或头部企业建立专门的集疏运系统,开通特定口岸功能,提供特殊运输服务产品等。政策上,引导资源向联通融合、产业创新等领域流动。

(二)全方位推动交通运输供给理念革新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已“基本适应”了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对新需求的迅速涌现,单纯地重复原有的供给只会带来资源错配,不仅传统供给过剩导致资源闲置、浪费,而且新需求不能满足结构性供给的需要。运输要素新价值体系推崇创新,更多地关注新技术、新制度、新模式的运用,是供给理念的变革。新需求与新供给的匹配需要一个过程,而市场化的供给方式又不容易产生系统的供给偏移,因此必须重视利用市场力量满足新的需求。因此,交通运输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应深化,加快垄断业务的透明化运作与管理,为更好地引进市场力量创造条件。

(三)培育联通融合的市场主体和空间载体

对于联机联运的发展而言,市场主体和空间载体的培育至关重要。一是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向融合领域拓展业务,培育一批国际物流企业。根据各国类似企业的发展经验,将业务扩展到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企业利润增长点的突破口。只有突破传统“拉车夫”的发展定位,向更高附加值的领域拓展业务,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以重要枢纽城市为空间载体,加快全球供应链中心布局。在世界范围内,亚洲经济正在加速崛起,供应链与价值链东移,上海、广州、北京、深圳、重庆、成都、武汉、西安等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要抓住机遇,聚集国际交通、信息、金融等要素,积极打造全球供应链枢纽。与此同时,加强国内在城市群、都市圈、经济走廊等不同空间尺度和形态下,做精做细特定区域连通系统的微循环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杜飞.MOO 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N].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71-72.

[2]陈肖 庚,王 顶 明.MOOC 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 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5-10.

[3]许涛.慕课背后的争议研究综述[J].中 国 大 学 教 学, 2015(7):21-27.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
浅谈营改增对运输业的影响
挂靠模式下的劳动关系认定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3:29:51
浅谈高速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
循环经济视角下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收筹划的影响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07:06
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情况汇报
试析铁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19:21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00:07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