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修栋
摘要:在全民重视教育的今天,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探究游戏对于启蒙阶段的幼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时刻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游戏、组织实施好科学探究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在科学探究游戏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进实践能力,拓展思维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科学探究游戏;教学活动;应用策略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幼儿的教育比以往更加的重视,教育就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更多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认知,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期许,那么科学探究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其教育功能也给予厚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提倡科学,就是要提倡玩小把戏,提倡玩科学的小把戏。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大多数比较抽象,幼儿一般难以理解,为了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教师有必要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这就是科学探究游戏,它没有特定的模式,是将一些科学有趣的知识穿插在游戏过程中,或将科学探究游戏化。以游戏来吸引和带动孩子的好奇心、注意力,进而激发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解和思考。
二、科学探究游戏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师幼、幼幼之间的交流
学前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离开父母的怀抱步入幼儿园,难免会有不适应,哭闹、情绪低落、闷声不言、不合群等都是小龄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幼儿之间往往也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与幼儿有效的交流,甚至很多教师也发现不了幼儿的低情绪现象。另一方面,幼儿受自身年龄发展的限制,在幼儿园中如果没有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幼儿与幼儿之间光靠学习是很难形成有效交流互动的,这时,如果有科学探究游戏作为引导,很容易吸引幼儿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使得幼儿能较快速投入到游戏当中,不仅让幼儿心情愉悦中更快速接受知识,也能促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情况,创建良好的师幼关系氛围。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幼儿受自身特点影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实际上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对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几乎是很难形成的,灌输式的教学活动会在短时间内让幼儿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但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甚至是被迫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幼儿的能力全面发展。而通过科学探究游戏,把知识贯穿于游戏当中,在进行游戏时教师一般都会先给幼儿讲解游戏的规则, 做游戏的注意事项,幼儿对游戏本身就具有好奇好玩的心理,也就能非常愉悦的接受知识和规则习惯。同时,通过寓教于乐进行科学探究游戏,幼儿的思维和见识得到拓展,久而久之就会提高教育的实效。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全面发展
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在幼儿园中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觉得幼儿较小,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时过早,殊不知,当今社会,教育竞争的核心就是青少年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科学探究游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被动灌输式教育弊端,通过科学探究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幼儿在游戏时积极动脑动手,完成游戏任务,获得科学知识。
三、 科学探究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游戏设置要具有适用性
幼儿阶段的幼儿心智处于待开发状态,对于外界的事物非常好奇,但是认知和感受能力又比较简单,这时教师给他们设置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计划和创设,所选择的游戏既要具有生活真实性,又要具有科学知识性。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提供游戏化的探究材料,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捏捏、敲敲中摆弄材料,有助于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比如,在科学探究活动“吹泡泡”中,让幼儿用圆形泡泡器自主地玩“吹泡泡”游戏。然后再提供正方形、三角形等探究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用这些材料探究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通过对各种探究材料的游戏化操作,幼儿在比较后发现无论什么形状的泡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显然,游戏化的探究材料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发现科学的奇妙,积极建构科学知识。
(二)游戏目标具有层次性
游戏的目标具有层次性是指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要循序渐进,让幼儿在一步一步的游戏环节中逐渐接受理解,建立认知概念。只有游戏目标有层次性,且具挑战性,幼儿才能在进行科学探究游戏时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进行科学探究游戏时,游戏目标的实现是贯穿在整个游戏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材料的选择中的。
(三)游戏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这个阶段的幼儿天生就喜欢玩游戏,而游戏的特点也符合幼儿天性好动好奇的心理。在游戏中融入科学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轻松地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也能帮助幼儿掌握更多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一定要保证游戏的内容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同时,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创设游戏化的探究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科学的奥秘。教师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也应积极观察幼儿对待各种事物的反映和爱好,以此来创设更有趣味的科学游戏。
(四)游戏过程要有灵活性
幼儿的注意力、持久性都比较差。教师要确保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保有持久的兴趣。比如,在科学探究活动“有趣的传声筒”中,我将整个探究过程设计为“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游戏。游戏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传声筒内没有塞东西,愉快的游戏氛围使幼儿乐于对着传声筒传递消息,“小白兔”们听到消息后都跑到了安全的地方,没有被大灰狼抓到;第二层次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塞东西的传声筒。“小白兔”们由于没有听到消息而被“大灰狼”抓到。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幼儿分析小白兔被大灰狼抓到的原因,让幼儿感受声音传递的奥秘。因此,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将幼儿的探究活动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这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
开展科学探究游戏,既要让游戏符合幼儿的認知水平特点,也应关注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探索性,毕竟科学探究游戏实施的目的最终是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游戏必须要具有灵活性,只有在灵活的游戏中,幼儿才能自然、充分、自主地进行游戏摸索。
四、结语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幼儿园都在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过早地教授幼儿小学知识,虽然能让幼儿提早掌握牢记更多文化知识,但却不利于幼儿智力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容易使得幼儿厌学,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在幼儿园主要活动都以游戏化为主,科学探究游戏也就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莉.科学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9(64).
[2]王娟.寓教于乐—— —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才智,2020(13).
[3]吴姗姗.浅谈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科学咨询,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