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入新课的两种方法

2021-02-22 11:41周大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讲话

周大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采用合适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接下来,笔者就介绍一下导入新课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展示图片,将抽象的内容以具象的图片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逝世的深切哀悼,其对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接触“悼文”,也不太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以下图片:

再配上优美的教学语言:“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停止了呼吸。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的人数并不多,但他们却代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今天,我们就翻开语文课本,读一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看看恩格斯在挚友马克思的墓前说了些什么……”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学生如果不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就无法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也就不能深入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对此,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走进文本。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散文。在文中,鲁迅先生追忆了这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了“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初次接触这篇文章,学生可能很难走进文本。因此,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死了倒也罢,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依闾,亲朋盼信;

下联:活着怎么着,无非经历几番的枪鸣惊耳,弹雨淋头。

学生纷纷被这副对联吸引住了,但并不能体会其中的情感。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导入:“这一副对联是周作人先生所写的,主要是为了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入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将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军队,准备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的门前请愿。段祺瑞政府的卫兵竟然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砍杀、追打群众,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了‘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的学生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污蔑、中伤以刘和珍为代表的爱国青年。这使鲁迅先生感到悲愤之极。同年四月,他写下了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刘和珍及其生前的经历,探究鲁迅先生如此悲愤的原因。”

总之,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图片,介绍背景,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匯龙中学)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讲话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于质疑处涵泳,在思考中提升
鲁迅笔下的刘和珍, 真实的她却是一名武术高手
生活
讲话慢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