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摘要:农村中学生作文素材过于匮乏,难以写出好文章的现象已经引起了重视。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农村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并分析和探讨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作文素材积累 现状
一、农村中学生的基本现状
我省部分农村地区相对落后,获得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且农村中学生相比于城市中学生而言,经济条件、教育条件都比較滞后。这导致他们和社会接触面较小,大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作文素材,对写作产生畏惧之情。
(1)全理解作文素材的概念。素材,即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没有经过加工处理、感性的散乱的一手材料。但是,大多数学生将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名人轶事作为写作素材,导致作文缺乏新意和真情实感,因此也难获得理想分数。这主要归咎于学生在写作中一味生搬硬套,未能清晰认识到作文的个性化特点。因为学生认识不到每个人的作文素材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有的是自创的,拥有着真实性和感性的一手材料。
(2)作文素材的方式上受到限制。作文素材拥有着原始性、创造性,主要是源自于我们的生活。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感受,并形成特有的感受,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素材。农村中学生收集的作文素材大多都不是自身对事物的感受和体会,而是被动产生的感受。而且,每当需要写作文时,就多次反复使用那几个素材。久而久之,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就没有了新鲜感,无法给出较高的作文分数。通过学生的作文可以看出,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素材主要是源于作文书籍,严重忽略了作文素材的源头其实是生活。
(3)积累作文素材的良好习惯。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作文素材匮乏产生的无力感,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中学生大多数都在作文集中收集素材,因此所写的作文也相差无几。并且有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只是照搬素材,并没有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动,因此,农村中学生在同一源头选择作文素材,就十分容易出现“撞车”事故了。
二、改善农村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相关措施
(1)改变观念,理解素材的本质。中学生需要认识到素材不是众所周知的名言警语、名人故事,而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没有经过二手加工处理的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独特性。素材源于生活,不能够将以前所积累的当作无用之物,这就需要中学生懂得取舍,选择最合适的作文素材写入作文中。比如,写作文的时候不能只是使用华美的辞藻堆砌起来,让人感觉华而不实。虽然典型的案例能够让人较快地产生共鸣,但是浏览过多的同一个案例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只有属于自己特有的真实案例才是独一无二的,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源于生活,主动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源自于生活,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未能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记载素材,故而难以有效地利用作文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日记模式可以随性,没有字数的限制,每个星期进行一次总结,选择该星期中一天的事件写成作文。或是鼓励学生先进行简单的随笔,不限制写作题材和体裁,更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能够从零散的随笔中提取出具有写作价值的素材,从而避免了以往“无话可写”的局面。不仅如此,随笔写作还是锤炼学生写作技巧的重要手段。
(3)重视听写改编,优化作文素材。写作能力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大多数人或许都认为听写只是小学生的作业形式,其实在中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时候同样适用。教师在作文课上选择一篇文章为学生朗读,可以让学生做笔记,让学生听过两遍之后,用自己的话转述出作文内容。还可以丰富转述的形式,进行创造性地转述,比如转换人称、采用书信形式、采用穿越的方式等。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得到属于自己的素材,在经过自己的加工之后,体现出自己新的理解,从而学会如何使用素材写出更有意思更有趣的作文。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拥有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作文素材,从而不断优化作文素材,最终解决中学生作文素材匮乏的现状。
为了有效改善农村中学生作文素材匮乏的现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更新学生观念,全面理解素材的本质;从实际生活出发,积极主动地积累作文素材;重视听写改编,优化作文素材。通过上述措施能够促使农村中学生积累大量作文素材,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红霞.以素材问题为突破口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杜万权.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2).
(课题编号L20210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