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型化分子间隔实验的再研究

2021-02-21 00:08赵传双韩宝柱
化学教与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型化

赵传双 韩宝柱

摘要:作者由实验室中的滴管,到日常生活中的注射器、输液器、小药瓶、墨囊、眼药水瓶,不断尝试,不断对比,力求使读者可以更方便、准确的选出合适的实验装置来满足不同的实验要求(演示、分组、家庭实验),从而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科学探究之美。

关键词:分子间隔;微型化;再研究;科学探究之美

文章编号:1008-0546( 2021)01-009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1.01.027

“对分子基本性质的认识和掌握”是学生由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必经之路,而且是第一道关卡。其中对“分子间隔实验”的“切身感受”又是行进道路上的一张最重要的通行证。因为内容抽象,所以实验便是“加深理解、提升兴趣”的一剂良药。不过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有不少学生谈虎变色。究其原因,一方面鲁教2012版教材上的实验设计酒精用量仍较多,学校开设分组实验有困难,因此不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另一方面教材上的实验设计不够严谨,缺乏說服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当看到《化学教与学》2014年第10期刊发的佘向阳、王胤琪[2]写的:“微型化分子间隔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时,感觉受益匪浅,便去尝试,对实验又稍作改进,成文后发表于《化学教与学》2017年第7期,题为:对“微型化分子间隔演示实验的改进”的借鉴和思考。之后又断断续续做了些研究,现将有关收获阐述如下:

一、鲁教2012版教材实验设计的缺点

1.现象不够明显

如图1所示,10mL酒精倒人10mL水里,液面下降不明显,反之液面下降稍多,但仍不够明显。

2.未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

如图2所示,液面下降,是否是酒精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气体,气体逸出所致;是否是酒精挥发所致;是否是酒精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所致;是否是液体沾到量筒壁上所致,或是液体沾到了手上或橡皮塞上(有的教师在玻璃管中做此实验,玻璃管需要用橡皮塞或是用手堵着)所致。

3.药品的用量较多

若依据教材实验做分组,按2019年全国1 031万高考生算,若1L酒精9元钱,两人一组,一组做一遍,平均每人用5mL酒精,则共用5 155万mL酒精(51550L),花费463 950元,若是依据改进后的实验做分组,每人只消耗0.8mL酒精,则花费:74 232兀,一年可节省389 718元,两年、三年……节省的资金会越来越多。

二、改进后的实验

1.水和酒精混合

(1)在胶头滴管内混合并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3mL水(染色)分别注入图3中左侧两只滴管中,右侧滴管中注入相同体积的酒精(染色),然后挤压胶头(或轻弹管壁),赶尽其中可能存在的气泡。注意:注入液体时不要太快,避免产生气泡。

第二步:将右边两只滴管中分别注满染色后的水和酒精(右侧酒精染色较浅,便于回收利用)。然后向左侧滴管内缓缓注入酒精,直到注满。

第三步:用手指堵住管口,将装置上下颠倒2-3次,然后轻轻振荡几下,松开手指,观察现象。

注意:学生做分组实验时不需要染色就可以观察得很清楚而且更加真实。这样,右侧用来做对照的酒精直接回收利用就可以了。

在这个实验中,有两个很神秘的现象:

神秘现象一:神秘的吸力——来去匆匆。颠倒装置,酒精和水大量混合时,堵管口的手指可感受到瞬间产生的吸力(将15mmx150mm的试管截取2/3……-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堵住导管口,上下颠倒一次,“被吸”的感觉就很明显,外界温度最好低于15摄氏度)。这一现象直观地说明了装置中的气压瞬间降低了。但很快这种被吸引的感觉就消失了,应该是气压降低加速了酒精的挥发和水的蒸发的缘故,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小“气泡”……外界温度较高时,酒精挥发的快,水蒸发的也快,导致装置中气压减小的现象不明显。

神秘现象二:液面降的太“突然”。酒精溶液( 95%)和水混合的一侧,在上下颠倒2-3次后,松开手指前,液面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松开手指后,液面却突然下降,这是装置内气压减小的一个有力证据。酒精和水混合后,装置内气压减小,导致橡胶乳头体积略微减小,所以液面未见有明显下降。松开手指,装置内外气压相同,橡胶乳头恢复原状,液面方才快速下落。酒精和水混合时,装置内气压减小就是两种分子彼此填充了对方分子之间的空隙所致。

以上现象说明,酒精和水混合后,气压降低才是两种分子相互填充彼此分子间空隙的最有力证据,而混合后液面下降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酒精的挥发(包括液体表面的和液体内部的)。所以必须创造条件(做分组实验和家庭小实验)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这种现象,他们才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才会被这种“奇妙”深深地吸引。

改进后的实验所用药品还不到课本实验的1/6,现象却十分明显,值得推广!

(2)在其他容器内混合并设计对照实验(见图4)

2.水和其他物质混合(见图5)

3.意外收获(见图6)

意外发现一:用乙醇含量为90%+5%的医用消毒液和水混合时出现浑浊,

意外发现二:上述混合液丁达尔效应明显。

据以上现象可知,该医用消毒液中有的杂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加入水后形成了胶体。

三、反思与评价

初中的很多实验,貌似简单,却很抽象。越是经典,越是需要不断优化创新,唯有如此,方能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

1.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1)增强了实验结论的客观性。

该装置增加了对照实验,排除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液体沾到手上、酒精或水的挥发、混合体积减小仅是因为受重力影响等),从而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2)经济环保。

本实验装置廉价,在节约药品的同时,现象更加明显,并且从源头上减少了危险废物的产生,因此也节省了危废处置的费用。以前因为酒精用量太多而难以开设分组,现在我校争取尽早率先把分组实验开起来。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去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

(3)多数实验用品都比较常见,在家就能完成。

这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改进后装置的缺点

若用到注射器(带针头),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1

3.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因改进后的装置用的药品较少,即使少量气泡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以要将药品沿器壁缓慢注入,以防产生气泡。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卢巍.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八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28

[2] 佘向阳,王胤琪.微型化分子间隔演示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与学,2014,(10):87

猜你喜欢
微型化
论“微学习”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教学案例实施分析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及未来方向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微型化的教学实践
基于Moodle的医学成人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以“氯气的性质”例说元素化学的“实验化教学”
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和微型化的渗透
微型音箱的前景简析
立足实际,扎实开展农村初中微型化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