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营商对策探析

2021-02-21 08:39张小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营商环境

张小军

摘 要: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行业门类逐渐齐全集中,非公有制经济作用举足轻重。该区域营商环境的不足主要是政策环境不足、法治环境不足、社会服务环境不足。对于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的建议涵盖优化政务服务環境、优化法治保障环境、优化社会服务环境,目的是激发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2-0045-03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开展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环境条件的总和,涉及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服务环境等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不足,迫切需要健全完善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激发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一、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为例,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天水市麦积区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经济户数逐年快速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经济户数占实体经济户数的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经济是实体经济的绝对主体。这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经济是天水市麦积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天水市麦积区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国税数额逐年快速增长,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但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地税数额逐年递减。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数逐年持续增长,占全市从业人数比例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重要渠道,有效缓解了全区从业人员的就业压力。三是行业门类齐全集中。天水市麦积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分布呈“三、二、一”的格局。

(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所占比例最高

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业和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除了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外,其他行业均有非公有制经济,但其集中趋势仍很明显。

(四)非公有制经济作用举足轻重

天水市麦积区非公有制经济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为麦积区重要的税收来源和经济支撑,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非公有制经济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量较多,亏损总额较大,对未来经济增长和税收来源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不足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不足

目前,虽然甘肃省颁布了《甘肃省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天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天水市印发了《天水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实施细则》、麦积区印发了《天水市麦积区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和《天水市麦积区非公有制经济梯级培育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但从总体来看,麦积区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较为单一,涉及范围较窄,只有小微企业互助担保贷款和梯级培育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而没有其他政策规定,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够、优惠力度不大,不利于推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不足

法治环境是县域非公有制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天水市麦积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相对薄弱,法治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多依赖行政手段管理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对非公有制企业家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的保护还需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不强,存在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妨碍公平竞争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例如,花牛苹果生产中存在施用假农药、拉长剂等问题,施用绿色环保有机肥较少,缺乏标准化建园,对花牛苹果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利。

(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环境不足

天水市麦积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环境还需加强,主要表现为,政府相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能力不足、市场调控能力弱化、依法行政不规范、行政审批手续繁杂、惠企政策手续烦琐、行政审批效率较低;对招商引资企业帮扶力度不大,缺乏干部长期可持续帮扶机制,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政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办事成本较高,企业投诉举报机制不健全,难以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三、西北地区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建议

(一)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1.制定《天水市麦积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法》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更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优惠力度,创新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消除隐性壁垒,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大幅降低要素成本,大幅度缩短非公企业用地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统筹安排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项目用地,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要为非公企业发展预留用地,不断激活县域非公有制经济的推动力和提升力[1]。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改善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环境,进一步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非公有制经济办事创业环境,推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

2.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管理体系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注重资源整合,提高审批效率,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着力解决群众和非公企业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行规范、程序严密、过程透明、结果公开、监督有力。

3.促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全面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法治化。推行审批“最多跑一次”“零见面”和“一网通办、一窗核发”,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公示、发照的全程电子化改革,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用政府的“负责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全力助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提质增效,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区域经济竞争力[2]。

(二)优化法治保障环境

1.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法治环境

一是应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坚决取消针对民营资本设置的歧视性附加条件和隐性条款,确保民营资本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为非公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建立健全全程代理服务机制,实行“保姆式”、“贴近式”、“零距离”跟踪服务。打破市場主体住所和经营场所限制及壁垒,着力释放场地资源;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三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依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完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健康成长。严厉打击花牛苹果生产中施用假农药、拉长剂等问题,加强市场监管,推动施用绿色环保有机肥和标准化建园,加强果园管理。

2.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家财产权

健全以公平为核心的产权保护制度,全力确保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在准入、资金、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公平竞争。通过公正执法坚定民营企业家的产权预期和产权信心。总结宣传依法有效保护产权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案例。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补偿救济机制。对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建立健全补偿救济机制。

3.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家自主经营权

健全完善涉及非公有制企业收费、监督检查等清单制度,清理涉及非公有制企业收费、摊派事项和各类达标评比活动,细化、规范行政执法条件,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和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依法保障企业自主加入和退出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利。

(三)优化社会服务环境

1.全面推进行政执法改革

继续落实简政放权,提升政府监管意识,落实监管责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杜绝粗暴执法和严重影响非公有制企业正常经营的执法方式,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减少行政检查次数,营造和谐营商环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做到有法必依,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努力提升整体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设立并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招聘一定数量的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监测点、监督员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各类发展环境监测活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类违规执法和频繁重复检查行为,鼓励、支持、倡议非公有制企业可以说“不”,减少对非公有制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3]。

2.健全完善帮扶体制机制

健全完善区级领导及部门联系帮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交流,积极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企业帮扶力度,形成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帮扶机制。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观摩会、点评会,研究非公有制经济运行形势及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需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完善银行征信系统,健全不良信用记录告知制度,不良信用记录核实无误方可纳入征信系统,规范信用等级评级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贷款营造良好环境。

3.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平台

应建立由天水市麦积区委直接领导的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作为议事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促进政企之间信息交流,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网上投诉举报受理平台,统一管理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和监督员,加大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公开曝光力度,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启明.西部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实证分析——以甘肃定西市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07,(2):104-105.

[2]  张继英,曾潮洁,吕萍.产业集聚: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兼论甘肃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81-82.

[3]  翟晓叶.新时代湖南民营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10-11.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营商环境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寒露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西北五省与哈萨克斯坦产业互补性分析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