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孟雄 代洪
摘要:在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重要一环,人才需求分析表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存在“跨专业、高强度、强融合”等诸多复合型人才特点,需要新型专业交叉培养方法,需要教学组织体系、专业建设方案的大幅调整。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多领域技术,信息类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具有天然的优势。
关键词:产教融合;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调研;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02-0255-03
0 引言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思想,要求打破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间壁垒,形成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能力导向式的教育教学模式,系统优化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通过行业企业高校调研,梳理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1 调研目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是配置教学资源、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专业调研是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必要环节。通过专业调研,准确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和质量。进行行业企业调研,进一步确定本专业面向的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进行同类院校调研,找标杆,借鉴其人才培养特色;进行相似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充分了解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变化。
2 调研对象
2.1 调研的主要企业单位
2.2 调研的学校(表2)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人才基数需求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定位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整个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人才总量很少,严重制约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前整个汽车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深入,“汽车+人工智能+通信”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是急需培养的高端行业人才。此外,目前中国在核心汽车零部件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控制芯片等方面的核心研发工程师的培育,数量奇缺,总量严重不足。未来五年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已经进入社会总体需求的前五名,汽车类专业人才先后被人才网和国家人事部列为紧缺人才、急需人才行列。
3.2 岗位能力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联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包括智能化与网联化两个技术层面,强烈需求跨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咨询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招聘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销售、维修服务以及研发等。智能网联方面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智能驾驶与ADAS系统研发、场景测试方面。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主要从事零部件加工、零部件配送、生产、制造、现场管理、检测、测试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制造企业主要从事环境感知系统(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ADAS系统、高精度地图等制造、测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存在“跨专业、高强度、强融合”等诸多复合型人才特点,需要新型专业交叉培养方法,需要教学组织体系、专业建设方案的大幅调整。
3.3 江苏及周边地区对汽车智能技术人才需求
江苏省及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繁榮、制造业最发动的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通过制造业信息收集,行业企业走访及问卷调查,第三方公司调研,了解企业及毕业生对从事汽车智能技术产品设计与开发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高职类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学生京三年总需求数据如表3所示。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在技术上处在部分辅助驾驶阶段,更高级的辅助驾驶还未大规模商业应用。相关产业链规模较大企业,对相关岗位设置较细,如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规模较小企业希望引进懂硬件又懂软件的复合式人才,特别需要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集成与应用方面的人才。
3.4 专业设置及建设情况
随着汽车产业出现变革,很多职业院校都看到了汽车技能人才需求的重大缺口,相继开设或者有意向开设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共有两个:属于交通运输大类的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和属于装备制造大类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在专业目录中尚没有明确体现,但有属于电子信息大类的汽车智能技术。据统计,在已开设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的248所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院校都是2017~2018年才刚刚开设。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53所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且主要集中在近两年开设招生,职业院校对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才的培养均处于刚起步阶段。
汽车智能技术是院校目前正在积极探讨建设的专业,很多院校在推进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顾虑:如何建设符合企业需求,适宜学校组织教学的课程?怎样组建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师资团队?汽车智能专业实训基地如何建设?如何找到校外交流合作互动的平台?到哪里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汽车合作企业?到哪里取得汽车技术发展的信息资源,如何为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除去这些顾虑,在与多所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的院校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院校在新能源或者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众多问题和挑战:
①核心专业课少有人开发;
②实训条件难以满足教学;场地需要重新规划,设备需要重新购置;实训教具种类繁多,价格昂贵,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场地;
③教师经验不够丰富;实训手册少、本科院校教材不适用于职业院校;
④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程师抢手,和企业存在竞争;存量教师进修专业难度大、缺少经验。
4 信息类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优势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汽车、信息通信、交通等多领域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在未来的汽车中具有主导地位,三者正是信息类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专长。因此,信息类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具有天然的优势。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属四所信息类院校中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和“双高”计划建设高校。我院在“双高”建设方案申报书中明确:产教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围绕工业互联网的“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安全+应用”体系架构,建立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依据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岗位和核心技术,组建软件技术(软件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工业网络与安全)、智能电子技术、装备智能化技术、电子商务、精益管理等6个专业群,打造工业互联网专业集群(见图1)。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电子硬件系统、车联网、交通等多领域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从业人才应该具备“三横二纵”的知识结构体系。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新趋势出现,软件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中也具有突出地位。因此,增设的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与学校規划建设的6个专业群中的软件技术(软件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工业网络与安全)、智能电子技术这3个专业群密切相关,符合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5 结语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契合国家产业需求、区域产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少,人才存量和产业发展极不匹配。基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的复杂性,信息类高职院校开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基于汽车智能技术专业内容的复合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4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9.2.13.
[2]王丹中.基点·形态·本质:产教融合的内涵分析[J].职教论坛,2014(35):79-82.
[3]马峥,金碧辉.高职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18(4):91-95.
[4]李敏,钱峰,夏跃武.汽车智能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5(8):31-33.
[5]曾霞,孙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汽车实用技术,2020(15):224-227.
[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