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二敏
摘 要:在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迷失、他者驱动以及动力不足等身份焦虑问题,容易引发心理危机。为了消除成长过程中的身份焦虑,避免心理危机,卓越教师应倾情、倾心、倾思、倾力不断探索,其成长路径为:发现自我是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基础,栽培自我是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方式,更新自我是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目的,成就自我是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远景。通过自我成长,卓越教师才会发展为“五育和谐”的完整之人;与此同时,帮助教师修炼育人心性,增强育人能力,更好地与学生共创并共享美好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卓越教师;自我成长;“五育和谐”;教育生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36-0033-05
引言
教育有言“以人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生命的成长、发展及完善。一般意义上将这一理念中的“人”仅仅定位为学生,实现生命成长的主体自然也仅指向学生。然而,目光仅仅聚焦在学生身上,就忽略了教育世界中的教师,是对该理念理解的窄化。如果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审视,为了富有成效地促进学生成长,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更为合宜的理解是“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惟有教师实现了先期成长,拥有可持续成长的意识与能力,才能够炼就“五育和谐”的自己。而“五育和谐”的教师从不间断地经历着生命成长,从自己身上看见了理想生命的表征,洞悉了理想生命的本质,才会更加富有动力地积累促使学生成长的资本,进而达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教育管理者都能意识到,并且为教师成长提供机遇。从个体角度来看,成长是每个人最为自我的生命事件。作为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自我是个体成长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必须积极参与到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亲自成长、主动成长,向“五育和谐”的理想自我迈进,这是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过,在成长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无法觉知成长的要义,更遑论主动地创造成长条件,错失了成长的关键期;一些教师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生命成长的有效路径;一些教师迫于教育形势,不得已且不情愿地挣扎在成长的路途中;或许还存在一小部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曾多次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逐渐变得不能或不愿成长,故而坠入生命低谷,试图挣扎,终究失败,习得性无助迫使他们无奈地放弃了生命成长。
卓越教师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五育和谐”的理想自我,并且持续解锁新的成长密码,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深深懂得:“成长与否,成长到何种程度,归根结底要由你自己决定。”为此,卓越教师将教育视为一场自我修炼,终其一生持续努力,实现了“五育和谐”的生命成长;积极探索育人之路,敞亮学生的学习之旅,实现了从“立己达己”到“立人达人”。结合卓越教师的生命成长史可以发现,他们着力于自我成长实现“五育和谐”的路径在于:发现自己、栽培自己、更新自己、成就自己,进而照亮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一、发现自己: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基础
從理想状态上审视,“人是在不停地向内寻找自己的生灵,一个在他存在的时时刻刻都要审查并探究其存在状况的生灵。在这种审查探究中,在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包含着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反观现实情形,大多数人特别善于“向外看”,将目光投射到他人、他事、他物之上,并对其品头论足。即便随着年岁增长,“向内看”发现自己的意识与能力也极有可能没有与日俱增,更谈不上充分发展。因为缺乏这种意识,更不具备这种能力,进而导致不能发现自己,对自我定位不准:人们“大多把‘自我’建立在‘他我’之上,甚至根本不知‘自我’为何物,‘他我’便成了‘自我’,而‘他我’的错乱颠倒极容易带来‘自我’的崩塌”。只有优秀之士与卓越之人,在生命成长的不同阶段观察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实现了对自我的发现。成长为优秀之人、优秀之师,进而成长为“五育和谐”的卓越教师,正在于他们具有发现自己的清醒意识与强大能力,逐渐养成了生命自觉的良好习惯。正如“孟子所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没有我,就没有教育。因为一切对境的知识,都是后起,唯有直觉在我,是最先的知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假使无我,一切知识都无根无据,无归无依,所以最要紧的是我,必先有我,才有教育的参差百态”。卓越教师清晰地认识到:发现自己不仅对自我生命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因此,他们对自己始终有着准确的定位,在每一个阶段为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朝着“五育和谐”的理想奋力前行。
卓越教师发现自己,既包括发现内在的自己,又包括发现远方的自己。发现内在的自己指向卓越教师的当下存在场域,即针对他们构建的“内宇宙”而言。卓越教师借助尽可能多的活动以发现内在的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卓越教师与学生、教材、其他教师进行对话,借助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内视自我,反思自我,实现对自己的发现;卓越教师还能够“忙里偷闲”,寻找到独处时间,在因难得而颇显美好的独处时光中,借助敏锐的内视力,卓越教师审视自己,与自己进行深度交流,试图寻求内在自己的精神需求。有时候,卓越教师什么也不做,只是在独处时间进行冥想,反观自己,以发现内在的自己。王崧舟就认为,“爱自己就从这个时候(冥想)开始,不要判断,不要努力,不要对立,你只是看自己,静静地看自己,全然地看自己,升起你意识的全部敏感和警觉看自己,舍此,没有更好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卓越教师积极正视外在不完美的自己,坚决涤除自己的不完美之处,以塑造理想的自己。与内在理想的自己进行比照,外在自己不适宜的想法与不恰当的行为浮出水面,被理想的自己借助积极行动所取代。从冥想中走出,卓越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更为清晰与明朗,他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阅读是卓越教师必不可少的独处行为,借助阅读,他们与文本、作者以及自我进行多重对话,进而构建一个自我的“内宇宙”,徜徉其中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实现强大自己的目的。卓越教师同样也不会放弃借助写作进行发现自己的活动,对他们而言每次写作都是一场与自己展开的对话,是一种发现自己的活动。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卓越教师不断审视自己,逐渐发现了内在的自己。卓越教师不但致力于发现内在的自己,而且也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发现远方的自己的活动中。借助阅读自然、社会等无字之书,卓越教师走向远方,带着虔诚的心魂,触摸山川水泽,徜徉月色迷雾,交融百家争辩,反观自己、叩问自己、调整自己,也就是说,卓越教师到“外宇宙”(远方)有助于他们发现新的自己。
二、栽培自己: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方式
没有人可以超越生命的限度。面对这样的限度,总有人孜孜不倦以寻求对抗路径。李政涛的体验与之相契,他指出,“有时,面对自己的限度,我无法不悲观,但执著却是我可以做到的。思想上、精神上的执著是这样一种态度:从不可能中挖掘出可能性,然后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我将用这样的执著,而不是用姿态,来表达我对所有相遇者的敬意和感谢。”卓越教师也执着于自我成长,以成长为“五育和谐”的完整之人。发现自己的卓越教师愿意并且千方百计地抓住一切机会,寻求多元化的途径栽培自己,因为他们深刻体会到:除了“好为人师”,他们更需要“好为己师”“愿为人徒”,或者说,他们已经做到了这些,并且愿意学习、善于学习,“自己培养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聚集丰厚的育人资本,进而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卓越教师,才是足以令人信服和尊重的教育者。正所谓“一个教育者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如果‘失魂’,学生必然‘落魄’,只有精神强大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精神强大的学生”。卓越教师“更可教(学)”,既不是仅仅停留于口头的空头理念,也不是心血来潮时的冲动之举,更不是迎合行政命令化的被迫之行,而是“时刻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健康态势。因为他们深知:只强迫着学生学习,自身却拒绝学习的教师,绝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卓越教师“更可教(学)”的理想状态表现为:他们终于将自己教成了一个学生,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正如王栋生所积极践行的,“我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学生,我把自己教回课堂,我把自己教回了童年……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离开课堂之后,我仍然对教育保持热情,仍然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仍然在思考着学校里和课堂上所发生的所有教育。”
为了实现栽培自己的目的,“好为己师”“愿为人徒”的卓越教师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求学之志、向学之心与执行之力,他们比学生更为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忘情地学习。时间的有效寻求及合理运用,正在于卓越教师早已养成了管理时间的能力。大量实践与丰富研究均表明,教育世界是教师绝佳的学习时空,卓越教师喜欢并善于在此修德增知赋能:他们或者聆听师傅的教诲,获取教育智慧,修炼师德,学会育人,学会教学;或者从同事处学到具有意趣的教学内容,富有创新的教学形式,以启迪自己富有智慧地选择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或者受到学生的启发,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独特视角,拨开了困惑的迷雾,激活了生命的能量。在工作时间之外的时光里,卓越教师褪去教师身份,将自己还原为人格独立、富有个性的有待发展之人,为此他们或者静心阅读,从他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并提升自己;或者潜心写作,记录自己的思考成果,并使之系统化,从思想的高度俯瞰教育;或者与家人共创并共享美好的生活,特别是和孩子相处,经常伴随着智力辨析,往往充满了审美愉悦。因此,卓越教师学会了从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不管处于何种境遇,卓越教师都愿意敞开自己,投入到栽培自己的活动中,创意之思与智慧之举随之涌现,这再次印证了“教师的工作既然是‘教’,本质上就在于‘学’,教师的人生是持续学习的人生”。
三、更新自己: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目的
认识自己并且发现自己需要卓越教师付出艰苦卓绝的心智努力,栽培自己则需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好为己师”“愿为人徒”。发现并创造栽培自己的生命境遇,对卓越教师而言也绝非易事。但是,卓越教师并没有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他们一以贯之的追求。正如马克思对人成长的精辟表述:“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他都正在成为却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個人。”这个始终趋于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抵达更为理想自己的过程,需要每一个成长主体修炼自己,不断更新自己。对卓越教师而言,他们努力修炼师德,提升教学智慧,强健身心素质,提升审美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更新自己,实现“五育和谐”的完整之人,其结果表现为无往而不胜。
发现自己是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基础,栽培自己是他们自我成长的途径。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身处优质的教育环境,卓越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创新之行开展顺利,可谓一路高歌猛进;有时候,教学工作进入平稳期,育人工作如期进行,教育生活平静如水,在平坦的道路上前行,卓越教师极有可能误以为教育的常态即是如此,忘记了教育的“无限风光在险峰”;还有些时候,卓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会遇到难题,这些难题甚至比刚开始工作时手足无措不会上课更让他们寝食难安。对待问题的态度及方式成为检验教师是否具有更新自己能力的试金石,当挣扎之后终究放弃,因循守旧,教师便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卓越教师则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视为自我成长的契机,迎难而上,融汇坚毅之德、教学之智、强健之体、精神之美、创造之劳积极应对,五育凝聚而成的强大合力,助推卓越教师继续前行,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五个层面修炼更为完整的自我,令其在教育世界中欣赏到更为波澜壮阔的景致,看到了更新的自己。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人的行为,也会成为卓越教师更新自己的助推因素,但更新自己的动力终究源于卓越教师内心渴望成长的强烈需求,是强大内驱力助推下的艰难启航,可能会遇到暗礁导致搁浅的危险,但是卓越教师终究能够慢慢前进,不断实现更新自己的目的。正如蒋军晶所言,“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加倍努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更新自己的基础上,卓越教师收获了更新的自己。
四、成就自己: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远景
从更为长远的目标来看,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落点在于成就自己,毫无疑问,成就自己需要充裕的时间保障。心理学家蒂姆·凯瑟(Tim Kasser)研究显示:“时间上的富裕,代表的是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追求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以及去享受快乐。相反,时间上的贫困给人的感觉是经常性的压力、忙碌奔波、工作过量,容易助长落于人后的焦虑心理。我们需要做的是看看周围(通常是自身的),就可以发现,在今日社会里时间短缺是普遍问题。”造成时间短缺的重要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件,它们往往带着好玩的面纱以无所不用其极之态入侵人的生命,令人沉迷而不能自已,时间悄无声息耗散,由无以掌控时间而产生的焦虑成为人们常有的心理感受,阻碍了生命成长的脚步,延宕了生命成长的进度。卓越教师也可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他们绝不会放任无时间成为“霸占”自己生命的不良状态而不管不问,保持警惕的他们奋起反抗,想方设法与无时间的生命状态相对抗:尽可能理解时间,优化时间管理,正确识别出当下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事情,并且将其放在最重要的时间象限中,“要事优先”已成为卓越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在这样的时间里,卓越教师醉心于自己的学问,专心于自己的教室,专注于自己的课程。不可否认,生活中或显性或隐性存在着浪费时间的要素,卓越教师具备辨识它们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加以摈弃,努力修炼专注重要之事的能力。此外,卓越教师还拥有一个有效利用自己时间的办法,即有意识地记录自己走进的时间,分析自己利用时间的特点,洞悉自己生命的时间节律,从而“将充沛的生命能量,释放到有意义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上”。这意味着卓越教师“尽可能减少‘零时间’甚至‘负时间’对生命的过多占有,进而确保更多地产生有益于身心的‘正时间’甚至是‘爆发时间’”。拥有“正时间”及“爆发时间”恰恰是创造的前提,置身其中,卓越教师富有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逐渐实现了成就自己的目的。“发现自己—栽培自己—更新自己—成就自己”的路径也构成了卓越教师自我成长的一个周期,已实现的成长成为他们再次“发现自己—栽培自己—更新自己—成就自己”的新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之上,卓越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憧憬未来、规划未来、步履坚定地走向自己的明亮远方。
五、结语
一路前行,“好为己师”“愿为人徒”坚持自我成长以达到“五育和谐”的卓越教师,“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他们的生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成长,这成为他们更好发挥“好为人师”心性及能力的基础。借助不断增強的教育能力,卓越教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出谋划策”,帮助学生更好地行走在成长的道路上,“五育并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卓越教师以自己更好的成长帮助学生实现生命成长,正在于他们深深懂得:“生命不是为了燃烧,而是为了照亮,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卓越教师与学生共同行走在教育旅途上,一起雕刻美好的教育时光,享受美好的教育旅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生命成长的主体既包括学生也指向卓越教师,卓越教师与学生的相遇相得益彰,相互成就,彼此温暖。
参考文献:
[1]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3.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李荣,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11.
[3]杨林柯.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王开东.教育为人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5]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32.
[6]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1.
[7]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
[8]刘 祥.重构教师思维——教师应知的28条职业常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1.
[9]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45.
[10]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45.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蒋军晶.瞧!这样的语文有意思[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233.
[13][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M].汪冰,刘骏杰,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170.
[14]朱永通.做幸福的好教师——名家名师教育访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3.
[15]桑新民,陈建翔.教育哲学对话[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