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慕莎
摘 要:随着新一轮“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研学后教”3.0打造“研学后教”——融乐课堂,通过“三融”打造“六乐”课堂教学新样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让课堂的教与学在轻松、快乐、合作、探究、体验、启发分享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以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为例,探讨融乐课堂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研学后教;融乐课堂;“可能性”教学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打開兴趣之门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以游戏的形式把时间还给学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更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的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了掷硬币游戏情景,活跃了课堂气氛,便掀起了引人入胜的趣味小高潮,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掷硬币游戏。(课件介绍1元硬币的正反面)
师:如果现在把硬币掷到地上会发生什么?
生1:我掷到正面朝上。
生2:我掷到反面朝上。
……
师:通过掷硬币游戏,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们发现掷一次硬币,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师:对,掷一次硬币时,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哪面朝上,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关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游戏亲身体验掷一次硬币时,事先无法确定哪面朝上,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与数学息息相关。教师融通技术创新教学情境,使新课导入富有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之迅速进入“角色”。
二、让问题成为中心——活动妙趣横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断设置悬念和问题,就能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活跃积极,学生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本课中,教师在新授环节设置了多个悬念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师:问题1:如果现在让你从写着积木、拼图、笔的三张卡片中抽一张,你会抽到什么?
生:我可能抽到积木,可能抽到拼图,也可能抽到笔。
师:能不能确定抽到哪一个?
生:不确定。
师:对,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师:问题2:如果现在让你抽一张,你会抽到什么?
生:不能确定。
师: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那就是,还会抽到第一个同学抽到的吗?
生:不可能。
师:对,确定事件用“不可能”来描述。
师:问题3:现在让你抽,会抽到什么?
……
师:通过上面的游戏,我们一起思考这个研学问题——如何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新课环节的教学中,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的一张一弛,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面对这一连串身临其境、真实有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游戏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自发地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并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探索发现。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合作交流,使过程走向成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相互评价,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本节课新授环节中,教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师:小组谈论:如何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生:不确定事件→可能
确定事件[不可能一定]
“可能性”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具有一些简单随机现象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生相互交流、评析,帮助学生规范表达,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师生、生生在合作中相互点评,相互提高,不但能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快乐的情感体验,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余兴未尽的课堂结尾——首尾呼应让课堂之旅更为融乐
一节课结束了,如何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回味的空间?好的结尾,能使学生回味无穷、兴趣高涨,产生“课尽情未尽”的感受;同时使所学知识在学生脑际萦绕、提炼,得到进一步升华。数学故事也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深刻有趣的故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以“阿凡提与黑衣人”的故事结束教学。这节课开始的掷硬币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掷硬币是不确定事件,但在结尾,黑衣人却给同学和阿凡提提出了:把一袋金币往上抛,每个金币落地都要正面朝上这么一个难题。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故事,让学生在整节课都有“玩中学”的感觉,促使其“自学、乐学、爱学”,使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这样设计,既呼应了课始,又深化了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可能性”的含义,让学生感知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结尾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将这些形式恰当引入数学教学,符合“快乐教育”的理念,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点,更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思政渗透,升华学习——结束融乐课堂之旅
在数学教材中,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数学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寓思政教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阿凡提与黑衣人”的故事告诫了学生:做人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教师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与启发、讨论、参与教学模式相结合。这与“研学后教”的根本理念一致。可见,“乐”贯穿了整个教与学的样态,对教师而言,有教学设计创新之乐,研学问题的创设之乐,课堂启发的思维之乐,教学效果的收获之乐。对学生而言,有巩固旧知之乐,收获新知之乐,合作探究之乐,思维顿悟之乐。课堂的教与学在轻松、快乐、合作、探究、体验、启发、分享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仁美.论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速读(中旬),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