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德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其质量标准与内容也逐渐从碎片化向体系系统化发展。心理育人,是构建和提升高校育人质量体系内容与质量标准均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环节。心理育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咨询;挫折应对;危机管理
随着我国德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其质量标准与内容也逐渐从碎片化向体系系统化发展。心理育人,是构建和提升高校育人质量体系内容与质量标准均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环节。国家教育部于2018年7月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在心理育人质量体系的研究中,以下两对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一、主观情绪管理与客观心理咨询的关系辨析
主观情绪管理主要分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情绪的主观自我调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偏好,基于这一个特殊性,个人在经历情绪起伏和低潮时,会本能的展开主观自我调适,包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暂时性的独来独往、呆在自己的“人际舒适圈”里自我保护或者寻求慰藉等等。更多地是一种来自主观意愿去选择的情绪管理与调试;另一个是认知类的自我调适。心理学情绪ABC理论认为“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别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这个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认知也会帮助我们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比如学校的管教、原生家庭的教导、社会的耳濡目染等等。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中,通过辅导员的谈心谈话、家校联动的协同影响,给学生带来正向的自我暗示激励方法,去驱逐忧郁和胆怯心理,这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正向反馈的。
心理咨询,是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在于解决育人过程中学生遇见的发展性问题。大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了解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需要哪方面的协助和帮扶,需要发展哪些必备的社会心理品质和素质,咨询的目的就在于给求助者提供发展自己的心理支持与咨询建议,帮助求助者健康发展,解决问题。
主观情绪管理中的认知类调试与客观心理咨询有统一的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干预和引导,使之看待问题、面对困难可以从更好的方面出发去解决,从心理暗示的角度改变他处事为人的方式方法。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手段对对学生有偏差的认知进行纠正和正向引导;主观情绪管理中的认知类调试与客观心理咨询有矛盾的一面。一是主观的认知更多是来自与生俱来的性情使然与从小原生家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高校学生已然成年,一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在,很难有本质的改变。所以,心理咨询如果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则需要一定的“疗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成本。针对高校学生而言,在校时间有限,在校园内开展的心理咨询可能更多是一个让学生倾诉的“树洞”。若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那只能转介专业机构诊疗。
二、主观挫折应对与客观危机管理的关系辨析
挫折,可以让人一蹶不振,但也可以令人成熟成长。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里,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是在遇见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客观环境的影响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最让人在主观情绪上不能接受的,挫折考验的是人的把控自我的能力和主观应对能力。学生学会个人主观面对现实和应对挫折,是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
危机,不可避免。如果能够理性处理危机,正确地面对和走出困境,就可以去“危”转“机”,成为一种成长的契机。心理危机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应激反应(应对客观的反应)刺激个人反应(个人主观的应对能力)的作用结果。妥善的危机管理,对于当事人本人及其家人而言,有利于帮助他渡过人生难关、避免社会悲剧的发生;对于学校而言,有利于和谐校园环境的营造,有利于校园安全稳定。客观危机管理对于当事人来讲,是一种外力侵入式的客观干预手段,是一种客观环境针对危机状况所采取的管理办法。
主观挫折应对与客观危机管理是统一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一种教育方法叫“挫折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遇结果可控的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主观应对挫折的潜能,从而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的挫折应对能力和抗压能力。学生的主观挫折应对的能力是一种经验的主观积累和总结。所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挫折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危机管理方法,是可以通过客观危机应对去提升学生主观挫折应对能力的。对于学生而言,只有自己学会独立去面对苦难、多经历世事的各个方面才能锻炼自己的心理韧性,提高个人的逆商,将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远。
客观危机管理是主观挫折应对的必要补充。当个人的主观挫折应对能力弱,且客观事件的打击带有严重伤害性、不可预测性,那么结果是很难把控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客观危机管理的干预。客观危机管理则主要从两个层面开展,一是预防。通过预判,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讲解心理危机的概念,从受教育者的认知这一危机的源头着手开展预防教育;二是助人。通过辅导员的谈心谈话、专业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引导等方式开展一定程度的干预和引导。且在特殊情况下,需要采取有必要的行动措施,包括人员24小时陪护监護、紧急预警工作模式等等。
参考文献
[1]万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17(05)
[2]俞国良,谢天.大心理健康教育观:背景、内涵和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9(01)
[3]唐宏川,等.“思想—心理—行为”医德教育模式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0)
[4]袁芳逸.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J].黑河学刊,2011(03)
[5]王建军.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忧思[J].心理科学,1995(06)
作者简介:胡萤骅,性别男,职称讲师,工作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专项课题“构建高校心理育人质量体系的几个重要维度”(项目编号:GZY2021-ZX-5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