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强音,也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聚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主要主题和内容,探索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主要主题和内容
(一)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研究
当前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有学者从广义上认为认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国表达、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也有学者从狭义上认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就是指高等教育系统以树立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为目标,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3]学界对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研究虽然立足于不同的视角,但都反映了去人类中心主义,尊重和顺应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
(二)对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的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陷入“投入大、成效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浮在“空中”难以落地的困境。从宏观层面,未能构造出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体系、教学体系、制度体系等一体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从微观层面,缺乏具体生态知识的碎片化教育内容、以课堂讲授和主题活动为主的碎片化生态文明教育方法。主要原因在于,从历史角度,我国教育还偏执于为工业发展服务,教育目标指向单向度的人,指向“工业人”、“经济人”。从现实角度出发,社会发展的功利化倾向,使得生态文明教育这种价值教育流于形式化、碎片化。从多元文化角度出发,多位学者提出西方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文化思想的传播破坏了完整的生态文明价值教育的过程。
(三)对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目标、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1.生态文明教育目标
有学者提出要以人类文明史的高站位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为指引,培养“生态人”。也有学者提出,针对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应尤其关注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受教层次等因素,系统规划整个中小学衔接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与阶段。笔者认为需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出发,制定出明确的生态文明教育总体目标。
2.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方法
学者们对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内容的研究主要围绕三维一体总目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大维度出发。有学者提出,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方法是包含认知方法、体验式方法、参与式方法在内的方法体系。也有学者指出,生态文明教育方法从注重说理转换为强调实践。
3.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研究
构造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需要从整体性、全局性视角出发,统筹安排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有学者提出要构造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形成生态文明教育的合力,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主体协同配合,形成一套具备制度保障、法律支持、全民参与的运行体系,才能更好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四)对生态文明教育实施途径的研究
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从宏观角度看,有学者立足基础教育,通过课程形式引导中小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知识、生态环保行动、生态价值观念、生态审美情趣,形成绿色生活样态。有学者立足高等教育,利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合力效应,构建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从微观角度看,有学者认为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此外,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教师需要通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将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课程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2.全社会合力保障
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首先,需要制定法律法规以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规范发展。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最后,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综合治理能力,主要是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各主体间形成合力。
3.借鉴国外生态教育经验
我国学界积极研究和借鉴国际生态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有学者从动因、内容和实践三个维度对北欧生态文明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从顶层设计、国家战略、教育内容到实践操作层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当然,借鉴国外优秀的生态文明教育经验是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更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大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国际话语权[8]。
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视野不够广阔,将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置于国家战略地位,立足全球化视野的研究较少。二是,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不能达到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唤醒和对生态行为的塑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打折扣。三是,研究对象主要以大学生为主,对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较少,对学前阶段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三、对我国生态文明文明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体系
首先,提取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态文明教育思想,同时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其次,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将“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后,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技能、态度、意识等理论研究,最终形成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体系。
(二)遞进式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基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碎片化问题,应当递进式构建基于时间维度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终身”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基于空间维度的“学校—家庭—社区”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和基于形式维度的“正规—非正规—分正式”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进而构建“政府指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中国生态文明教育体系。[1]各维度分层次、有序推进,构建生态文明终身教育体系。
(三)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首先,在政府和社会层面,不能停留在专家呼吁、喊口号阶段,需要结合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加强实证调研,结合各地发展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出符合各地区、各院校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施举措。最后,充分利用好网络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加强各地区、各院校之间的联系,推广适用全国的生态文明教育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友谊,李婧玮.中国环境教育四十年:历程、困境与对策[J].江汉学术,2016,35(06):85-91.
[2]徐洁.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17(08):8-12.
[3]王程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方向探索——以现代环境伦理观为视角[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21):104-107.
[4]刁龙.生态文明教育的碎片化困境与系统性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9-12.
[5]贾广惠.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公民环境公德培育问题探析[J].理论导刊,2020(02):125-128.
[6]张乐天.生态文明与教育[J].九江师专学报,1995(02):49-52+12.
[7]张红霞,邵娜娜.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赜[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04):166-171.
[8]郭永园,白雪赟.绿色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打开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5):49-54.
作者简介:帅海梅(1990—),女,汉族,江苏扬州,硕士在读,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青海省西宁市,810000,教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