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分层次培养幼儿的卫生行为习惯;依据幼儿已有经验,以游戏教学激发幼儿保持卫生行为习惯的兴趣;以榜样激励的方式,向幼儿传递健康卫生的行为理念;引导幼儿直观体验,加深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记忆;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推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游戏榜样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1-0147-02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幼儿终生受益。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通过细化教育目标、游戏教学、榜样激励、直观体验、家园共育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形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细化目标,分层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既利于健康,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内容之一。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适合的学习方式,设置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小目標,之后朝着大的目标一步步推进。具体培养目标可以按照年龄特点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如下表)。
二、立足幼儿,游戏教学
幼儿园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确定游戏活动的教育目的、合理设计教育环节,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游戏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趣味化的游戏情境快速吸引幼儿参与,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部分幼儿对指甲剪心存恐惧,不愿意剪指甲,这样极不卫生,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培养幼儿定期剪指甲习惯的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愿意剪指甲,教师设计了“我的指甲真干净”的游戏教学活动,让幼儿把自己的手放在一张纸上画出手的轮廓,并画出每个手指的指甲盖儿,在每个指甲盖上画上长长的黑指甲,再把画好的小手顺着轮廓剪下来,这样的一个模型小手就做好了。教师指导幼儿拿着指甲刀把黑指甲“咔嚓、咔嚓”剪下来。大班幼儿还可以把手膜投放到区域“生活馆”里,反复地玩(需注意安全)。通过游戏学习活动,幼儿很快克服对指甲剪的恐惧感,不再害怕剪指甲。这个游戏不仅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度,还能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
又如,有些幼儿因为不会自己擦屁股,不愿意在幼儿园排便。为了培养幼儿每天定时排大便的好习惯,教师需先教会幼儿擦屁股。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我会擦屁股”的游戏活动,在每张椅子背后绑上两个气球,请小朋友坐到椅子上,提示道:“这两个气球就像我们的屁股一样,圆滚滚的,我们拉大便,先拉、再擦。擦屁股时,先拿出一张纸,纸张放到两个气球的中间,从前面往后擦,不要太用力,屁股会疼,把纸折叠反复擦几次就干净了,最后把纸丢在垃圾桶里。”有趣的游戏配上适宜的音乐,幼儿逐步学会擦屁股,并愿意在幼儿园排便了。
三、榜样激励,传递理念
幼儿年龄小,在认识和接触事物时缺少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惯。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表扬,也喜欢表现自己。教师需关注幼儿的情感因素,采取榜样激励的方式做好正向激励,鼓励幼儿自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在打喷嚏的时候经常不顾及其他人,喜欢用手或是袖子抹鼻涕。经过教师引导,这名幼儿在打喷嚏时能够及时捂住自己的口鼻,用卫生纸擦鼻涕。教师立刻在班级中肯定、表扬了幼儿,希望他能够把好的习惯坚持下去。这名幼儿得到肯定后十分激动、高兴,坚持改掉坏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改变自己对卫生习惯的看法,希望自己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夸奖,这样加上教师的引导,幼儿都认识到保持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益处。
四、积极参与,直观体验
幼儿年龄小,无论是态度还是方式上,教师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教师要引入直观体验的方式,不急于求成,而是循序渐进地利用各种游戏教学、体验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大部分小班幼儿不愿意餐后漱口,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玩水的特点,引导幼儿拿小水杯装水漱口,教会幼儿漱口的正确方法:“手拿小水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眼,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边说边做,掌握了漱口的基本动作。为了避免幼儿把生水吞进肚子,教师需提醒他们用温开水漱口,并在饮水机附近创设“刷牙漱口区”,把幼儿的相片或头像放入区域中,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和互相监督,养成勤漱口的好习惯。针对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选择讲绘本故事的方式,也可以选择做实验的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需提前准备一些培养皿,随机选择几名幼儿去触碰培养皿,其中一部分幼儿刚洗过手,另一部分幼儿偷懒没有洗手。第二天可以发现,脏手接触过培养皿的地方长出了一些细菌;而干净的小手接触过培养皿的地方,只长出非常少的细菌。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荧光粉,让幼儿涂满自己的双手,在不洗手的情况下玩玩具、看图书、摸衣服等。经过一段时间,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忆小手都摸过哪些东西。当用荧光笔照射时,幼儿能看到自己小手接触过的地方都有荧光的痕迹,从中了解到自己的小手随意接触的地方都有可能触碰到细菌,而自己也会蹭到其他小朋友留下细菌,因此要注意勤洗手、不随意摸脏东西。
五、家园共育,同步推进
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全部内容都在家庭中有所体现,没有家长的积极支持,卫生行为教育不可能真正有效。幼儿园与家庭必须取得共识,达到目标上的认同、方法上的一致、步调上的协调。父母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幼儿园要求幼儿怎么做,家庭中应同样要求孩子,以此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家园携手形成合力,才能为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一是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教会幼儿一些正确的洗漱、自理的方法,比如自己洗手、洗脸、刷牙、穿衣、叠被等。家长还要通过游戏、故事,或者是创设情境等方法来督促、提醒,让幼儿按时完成。二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要为幼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不随便迁就或是妥协,对幼儿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说“不”,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特别是对节假日作息时间安排,要注意和上幼儿园的时间保持一致。三是让幼儿知道自己也是家庭成员。家长在做家务时,可以邀请幼儿一起完成。父母要以身作则,创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提供温馨的居家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四是尝试让幼儿学习收纳自己的东西。父母采用“陪伴式收纳”,开始先从收纳幼儿的玩具开始,告诉幼儿,这个东西用完放在这里,下次就可以找到它。家长事先购买收纳箱(最好是透明的,可以看见里面的东西),与幼儿一起把玩具进行分类,例如车、积木、拼图、布娃娃等,逐一把玩具放入相应的箱子里。对3~4岁的幼儿,父母需要把玩具图片打印出来张贴在收纳箱上,父母协助幼儿把相应的玩具放进收纳箱里;对5~6岁幼儿,可以尝试写上中文标识张贴在收纳箱,自己把玩具放进相应的收纳箱里。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的,应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需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特点,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并循序渐进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伟.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
[2]张艳玲.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8(8).
[3]高妍.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8).
[4]金妮.探究幼儿在园良好喝水行为习惯的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33).
[5]张尕照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
[6]杨梅.幼儿良好卫生习愤的培乔策略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卢剑萍(1971—),女,壮族,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高级教师,现任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