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李丹阳 陈兴和 吴传云
油菜作为国内第一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每年提供优质食用油约520万吨,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近50%,每年生产高蛋白饲用饼粕约8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饲用蛋白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为6583.09千公顷,根据最新数据推算,2020年我国油菜播种面积为6764.41千公顷。近十年来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略有下降,尤其在2016年下降幅度较大,但最近五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图1所示。
尽可能而且优先排除无法预测的风险,是有钱人的行为法则。换句话说,如果风险是“可能无法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只要在风险发生之前,把它吃掉就对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为1348.47万吨,2020年达到1404.9万吨。近十年来,我国油菜播种面积总体上有所下降,但油菜籽产量基本保持平稳,2016年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科技贡献和单产提高,如图2所示。2020年各地种植油菜积极性有所提高,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当前油菜籽价格较高,达到6元/公斤,种植收益提高;二是油菜得到了多元化开发利用,提升了产业效益。
图2 我国历年油菜籽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从全国各省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排前三位的省份分别为湖南省、四川省、湖北省,播种面积分别为1240.98千公顷、1222.61千公顷和938.31千公顷;我国油菜籽产量排前三位的省份为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产量分别为296.45万吨、211.35万吨和208.01万吨。这三省油菜籽播种面积之和占到全国的52%、产量之和占到全国的53%(如图3、图4所示)。
图3 近5年油菜籽主产省份种植面积变化情况(单位:千公顷)
图4 近5年油菜籽主产省份产量变化情况(单位:万吨)
我国油菜种植以长江流域冬油菜为主,冬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90%左右(如图5所示),其中85%是稻油轮作。我国双季稻区、再生稻区、晚粳稻区共约0.9~1.2亿亩,除部分地区受近年来稻虾、稻鱼、稻蟹等共生模式影响不再种植油菜外,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持续高效开展油菜生产,保障我国油料作物生产能力和食用油有效供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销售是一个既“辛苦”又“心苦”的工作,无论是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是天寒地冻、寒风刺骨的冬天,业务员每天都要在市场上马不停蹄地奔波。另外,还要面对各种客户的不同要求,由于有些经销商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维系员工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关心不够,因此业务员平时在工作中不但有“怨气”还有“冤气”,离职后存在报复心理带走大量终端客户。
图5 2020-2030全国油菜籽产区
在最初存放车辆时,可以根据用户预计的停车时长将车辆停放在不同位置,如果在预计的时间内取走车辆,则不会影响整个车库的运行效率,如果超过预计的停车时间没有取走车辆,无疑会影响车库的运行效率。因此,可以根据超过预计时间的长短将原来停放好的车辆的位置进行变动,将靠近出入口的车位留给接下来预存的车辆,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车库运行效率。
根据农业农村部油菜全程机械化专家组分析,我国稻油轮作区冬油菜生产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4.机收损失率高、清洁度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油菜品种宜机化特性较差,成熟度不一致,易裂角、易倒伏,加上收获期高温高湿,收获损失率起伏变化较大,在10%~25%间,导致农民对机收油菜接受度不高。
通过对陆九渊心学理论和社会工作增能理论的各自的理论创新特点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内外关系上的理论创新具有相似性。即,相对于各自的对手理论,这两种理论的相似点在于,都由对手理论的更重视外部转变为更重视内部。
3.种植集中度低、适收期短。90%的油菜种植户生产规模在10亩以下,适收期一般在3~5天,不足稻麦的一半时间,限制了单机作业量和机械效率的发挥,影响了油菜机收的社会化服务发展。
1.茬口矛盾突出。为了追求稻米品质,水稻收获期不断推迟,严重挤占了油菜生长期,迟播油菜产量显著下降,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降低,出现了6400万亩的冬闲田。
以上因素导致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比较效益差。根据农机化统计年报,2020年油菜生产机耕率86.64%、机种率35.65%、机收率48.55%,综合机械化率59.91%,各项指标呈缓慢增长态势(如图6所示),但远低于谷物80%以上的综合机械化率,特别是机种率、机收率离国务院提出的2025年分别达到50%、65%的目标差距较大。油菜生产用工3~4工/亩,与发达国家不足1个工/亩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油菜平均单产仅为130公斤/亩左右,亩均毛收入700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等农资投入,纯利润不高。总体上,我国油菜综合生产能力较差,难以支撑起产业健康发展,急需得到国家重点扶持。
2.田间条件不适宜。作为旱地作物,南方土壤黏重、秸秆全量还田的田间条件给油菜机械种植带来了极大困难。拖拉机在湿烂田难以下地作业,整地质量差,机械直播播深无法控制,一播出全苗难以做到,普通旱地移栽机栽植合格率低,成活率不理想。
5.专用机具缺乏。油菜精量直播机、油菜高速移栽机、油菜收获机等专用机具市场需求度不足,企业研发制造积极性不高,兼用机型作业性能差、作业效率不高,装备供应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图6 近10年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发展情况(单位:%)
1.积极开发冬闲耕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挖掘油菜的菜用、饲用、肥用价值,实现油菜的全产业链开发,切实提高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
2.加强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力度,加强种植制度、栽培技术、机具装备等全过程技术集成与配套,不断遴选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集中打造一批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扶持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提高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拉动农机企业装备供给积极性。
3.因地制宜,解决油菜机械化种植瓶颈问题。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提高油菜播种机、移栽机械对黏重土壤的作业环境适应性。在茬口矛盾不突出、春季低温冻害不严重等地区,加快推广机械化精量直播技术,配套机械开沟作畦,垄作垄收,提高种植密度,抑制过度分枝,促使株型紧凑,易于机械收获。在茬口矛盾突出、春季低温冻害常发地区,宜推广油菜机械化高速移栽技术,弥补生育期不足的问题,提高低温活棵能力,油菜毯状苗高速移栽是当前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4.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油菜机收难题。加快选育抗倒伏、抗裂角、株型紧凑、成熟度一致的宜机化油菜品种,完善适时机收的技术规程,进一步提高油菜联合收获机及专用割台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降低机收损失率,为大规模机收创造技术与装备条件。对于丘陵小田块种植区域,可采取割晒、捡拾分段收获的方式,加大对割晒机、捡拾收获机的补贴力度,人机结合,达到省力化、轻简化、低损失的适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