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驻马店 463000)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具有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治疗周期长的特点,疾病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威胁其生命安全[1]。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广泛。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为实施引流手术治疗,包括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微创软通道手术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女18 例,男22 例;病程1~30 h,平均(15.23±1.50)h;年龄45~68 岁,平均(62.83±4.35)岁。对照组女17 例,男23 例;病程1~35 h,平均(15.50±1.33)h;年龄48~79 岁,平均(63.03±5.2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中相关诊断标准,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 Hg(18.6 kPa)和舒张压(DBP)≥90 mm Hg(12.0 kPa);经颅脑CT 确诊颅内有明显出血现象,血肿量>39 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 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无法耐受手术者;合并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免疫功能异常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手术方法 两组均进行吸氧,营养支持,生命体征监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颅内压、血压等对症治疗。尽早进行颅脑CT 检查,确定出血位置及出血量,暂拟穿刺部位和穿刺走行路线。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传统开颅手术,首先进行局部手术区麻醉、消毒、铺巾处理,在预定穿刺位置作小切口,用钻孔器对颅骨进行钻孔处理,选择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于血肿中心位置进行穿刺,及时换取合适的针芯并抽吸血肿,将血肿粉碎器插入穿刺处,对血肿部位进行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颜色变淡为止,将5 万U 注射用尿激酶(国药准字H37020116)混合100 ml 生理盐水后连接引流管,局部注入夹闭于引流管中,待血肿软化后再进行引流。观察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进行微创软通道手术,采取局部麻醉、消毒、铺巾处理,在预定穿刺位置作小切口,用钻孔器对颅骨进行钻孔处理,在硬脑膜上作“十”字切口,在血肿中心位置穿刺置入硅胶管,用注射器抽吸见陈旧性血液,使硅胶管保持固定状态,注射器持续抽吸,首次抽吸25%~50%最佳,完成抽吸时,将5 万U 尿激酶混合生理盐水局部注入夹闭引流管,于2 h 后再进行引流。两组均于手术完成后定期复查颅脑CT,参考血肿清除情况调节引流管状态,直至血肿清除率高达95%以上,拔除引流管。两组均于手术治疗结束后随访2 周。
1.4 评价指标(1)临床疗效[4]:术后2 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 评分好转率>85%为显效;NIHSS评分好转率65%~85%为有效;NIHSS 评分好转<6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再发出血、周围组织损伤、脑脊液漏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是非外伤引发的脑实质内出血,患者病情较为危重,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均较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高血压脑出血会造成心、脑、肾等器官损伤,损害正常功能。高血压脑出血最主要的表现为脑实质出血,若未能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措施,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5]。因此,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案对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重点在于通过手术消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及毒性作用,使颅内压下降。传统的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为开颅手术,主要目的是降低颅内压及血压、缓解脑水肿,预防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6]。近年来,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与治疗中发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仅直接造成颅脑组织损伤,出血后形成的血肿还会造成持续性炎症刺激,同时脑水肿也会大大损伤颅脑组织和神经功能,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7]。常规的开颅手术通常采用硬通道抽吸,抽吸通道密闭性优良,在进行负压吸引时出现塌陷的概率较低,安全性高;同时负压吸引高效,不会有堵塞情况出现;另外血肿粉碎器能够增强血肿液化速率。当患者血肿量较大时,血肿会呈现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的分散血块,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8]。虽然传统开颅手术可以直接清除颅内血肿,但是存在较大的手术创伤性,如穿刺不如软通道灵活,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应激反应强,手术费用也较高,患者需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方式。该手术是使用钻孔将引流管放置入穿刺部位,可快速引流、清除血肿,同时术中操作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较为明显。此外软通道与硬通道的材质和装置不同,软通道具有很好的变形性,延伸性较强,加之抽吸操作灵活方便,大大减小对脑组织的损伤,保证患者术后创伤值降到最低,缓解患者应激程度,利于患者术后恢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表明将微创软通道手术应用于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大大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