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翻身》是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创作的钢琴组曲《老祖母的故事》中的一首艺术价值非常高的作品,是钢琴教育初级阶段必弹的一首中国优秀经典作品。本文在简单分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各部分的钢琴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以及作品的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等,重点论述如何将作品各部分演奏精彩的方法。期望通过诠释钢琴作品,对初学钢琴的演奏者有所启发,提高钢琴演奏者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和演奏作品的能力,为夯实钢琴教育初级阶段的基础理论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庆翻身;演奏技巧;演奏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2-187-03
【本文著录格式】宋晓丹.钢琴曲《庆翻身》演奏分析 [J].中国民族博览,2021,11(22):187-189.
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创作了很多首优秀的钢琴独奏作品,其中的钢琴曲《庆翻身》是他创作的组曲《老祖母的故事》中的一首,作品短小精悍,艺术价值高。难得的是钢琴曲《庆翻身》的演奏难度较低,适合初级钢琴演奏者的程度,是钢琴教育初级阶段必弹的一首中国优秀经典作品,也是初学钢琴演奏者独奏音乐会选曲的重要曲目之一。钢琴曲《庆翻身》是一首典型的回旋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乐曲开始于四小节的引子,然后首先是主部A,之后是四小节衔接,紧接着是第一插部B,然后是四小节衔接,然后又是主部A,接下来直接是第二插部C,然后再次出现主部A,最后是尾奏四小节加九小节结构。全曲是西洋曲式与民族旋律及和声的有机结合。 [1]
一、引子演奏分析
乐曲刚开始是四小节的引子,引子部分模仿了中国传统特有的击鼓庆祝节日习俗中的鼓点节奏,鼓声强而有力,表达了音乐中的坚定情绪。音乐表现的内容是众人打鼓的情景,鼓声的节奏统一,众人一起敲击大鼓和小鼓,鼓声阵阵,气势磅礴,表达了众人齐心协力做事的坚定信念。中国自古就有打鼓助威的习俗,作曲家用鼓点节奏开篇,意义深远,一方面体现了民族元素,另一方面又将乐曲立竿见影的推进了热烈喜悦的气氛之中。
演奏时注意二度音程AB用左手三指二指和右手二指三指的指法交替演奏,演奏力度是强,用二指三指的指法演奏有助于传递集结身体的力量,将钢琴演奏的音响效果和气势更接近打鼓的音响效果和气势。
注意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中“>”重音记号所标注的音程与和弦的演奏,这些音程与和弦是演奏中的重音,演奏时一定要集结比其他音程与和弦更大的力量,将钢琴的音响共鸣演奏的得比其他音程与和弦更大一些,突出鼓点节奏的重音,增加乐曲节奏的韵律感。第二小节左手ADE和弦指法用五指二指一指的指法演奏,更有助于手指与手掌的支撑,有助于力量集结于指尖,使三个音的力量均匀,有助于和弦音响演奏的强而有力。
鼓点节奏四小节中的后两小节重复前两小节的节奏,并停在了第四小节的第二拍,为主部主旋律的出现,呈现出短暂的停顿,使主部主旋律更清楚的呈现出来,演奏时第四小节的第二拍音一定要强而有力,有一定的结束感,而且要干脆果断,八分休止符一定要空出,手指一定要离开琴键,将音乐呈现出短暂的停顿,为主部的出现做好准备。
二、主部演奏分析
主部是D宫调式,方整结构,四个小节一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素材巧妙变化组合而成,第三乐句是过渡乐句,将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巧妙的连接起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主旋律以四度音程方式呈现,展现了音乐和声的民族特色,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在较高音区,第四乐句在中音区,第四乐句比前面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低了两个八度,主部主旋律附点的节奏、小连线和跳音的演奏技法的组合方式,增加了旋律的跳跃性,模仿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特有的鼓点节奏元素[2],左手伴奏部分五度旋律音程和八度旋律音程反复以八分音符的节奏呈现,模仿打鼓人打鼓时脚步跳跃的节奏,将鼓声、脚步声和音乐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谓精彩纷呈巧妙绝伦。
第一乐句主旋律最高音从D宫音开始围绕宫音进行,接着旋律下行四度从徴音开始,围绕徵音进行,一方面明确了调性,另一方面又突出了音乐调式的民族调式的和声性,仿佛描写大鼓小鼓列阵对打,相互呼应的场面,一副宏伟壮观的中华擂鼓图展现在演奏者和听众的眼前,鼓声阵阵,振奋人心,表现了中国人民热烈庆祝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被奴役的中国人民终于解放,得到了自由,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演奏时右手主旋律部分的四度音程要将手指与手掌撑住,架好四度音程的手架子,演奏力度要强,既表现欢快跳跃的情绪,又表现信念坚定的情绪,表现人民要翻身做主人的决心,演奏时注意指法的安排,AD音程用一四指。BE音程用二五指,后面的第七八小節与前面的第五六小节指法安排相同,这样的指法安排有助于手指的快速转换,第九小节中的升F和B音程需要注意,一定要用二五指,这样有助于第九小节与第十小节的衔接。由于第九小节的音程AD与第十小节的EA音程跨度大,因此很难快速转换,所以升F和B音程要用二五指的指法安排演奏,提前准备好,这样EA音程自然就可以用一四指演奏了,这样的指法安排有助于快速的转换手指演奏曲中的音程。演奏时注意右手第五小节中的小连线,三组音程一定要连贯的演奏,与后面的第五六小节的跳音形成对比,更好的表现鼓点节奏以及人民欢快热烈的庆祝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第七、九和十一小节也有这样的连线,演奏时也要同样注意连贯。
第三乐句从第十三小节至第十六小节共四小节,新素材,右手采用前十六的节奏型反复出现六次,音乐按照五度音阶下行进行,最后结束在附点节奏和八分音符节奏组成的乐句结尾中,这种特殊的节奏仿佛放鞭炮的声音,音乐形象而生动,中国自古就有放鞭炮庆祝节日的习俗,模仿放鞭炮声响的音乐,很形象的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是体现民族音乐特征的重要表现手段。第四乐句从第十七小节至第十九小节共四小节,与前三乐句不同,采用后十六与两个八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反复进行,音乐仿佛模仿扭秧歌的场景,在中国也有扭秧歌庆祝节日的习俗,都很有民族特色。
接下来是四小节的间奏部分,间奏部分前两小节素材来源于乐曲引子部分的素材,间奏部分后两小节采用D宫调试省略商音的上行音阶进行,连续两组上行音阶以跳音形式呈现,间奏部分前两小节与引子部分的前两小节完全一致,即强调了音区的统一性,又强调了乐曲整体的统一性,鼓点节奏在全曲中反复多次出现,表现了人民热烈庆祝翻身做主人的欢乐场面,又表现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表现了人民脱离被奴役被压迫的苦难生活,开始了新生活的喜悦。间奏后两小节巧妙的将主部主题与第一插部主题自然的衔接起来,音区自然转入较高音区。演奏时注意第二十三小节与第二十四小节左手右手的连接,跳音演奏的音色要一致,注意力度、音色以及内在的连线的把握。
三、第一插部演奏分析
第一插部从第二十五小节开始至第四十小节结束,D徵调式,方整结构,四个小节一个乐句,共四个乐句,开始音与主部主题开始音相同,都开始于小字三组的D音,音区与主部主题保持了一致性,使音乐进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保持了乐曲的统一性。第一插部演奏力度为中强mf,比主部主题的力量稍弱了一些,整体第一插部用连线将音符连接,音乐优美抒情,既表现了人民曾被奴役被压迫时的苦难生活的艰辛,又表现了推翻封建社会统治的艰辛过程,也表现了要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新社会,建立新生活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辛的坚定信念,为建设美好新生活所做的努力过程。
第一插部采用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不同素材,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相同的曲式安排,使整个乐段形成头不同尾相同的方式,巧妙的将音乐统一起来。第一插部音乐走向总体下行,第一乐句开始于较高音区小字三组的D,第四乐句结束于小字二组的D,主旋律在八度音区内大跨度的进行,使音乐起伏跌宕。左手伴奏部分采取音乐上行形式与右手部分下行形式相反进行,增强了音乐的张力和高低音的平衡,音乐中加入了Fa音,即轻角音,第25小节左手部分、第27小节左手右手部分、第33小节右手、第34小节左手、第36小节左手和第37小节右手都出现了Fa轻角音,曲中多次出现轻角音Fa,增加了第一插部音乐中的悲伤情绪,同时表现了革命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艰辛,与主部主题高兴的情绪形成对比,也表达了幸福来之不易,应当要加倍珍惜的情感。
第一插部演奏时除注意以上音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表现外,要注意右手主旋律部分要演奏的连贯,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音乐起伏,左手伴奏部分注意固定音型和连线的演奏技法,以及指法的安排,特别注意第二十三小节至第二十六小节的两个音的连线的演奏技法,注意第一个音“落”,第二个音“提”,连线的两个音连贯的演奏,并注意在连线前后的抬手动作。
接下来是四小节间奏,第四十一小节和第四十二小节是D徵调式,第四十三小节和第四十四小节是D宫调式旋律与前两小节相同,作曲手法巧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旋律以五声音阶形式上形呈现[3],演奏时注意音乐连贯、柔美,左右手的链接紧密自然浑然一体,很自然的将第一插部与接下来出现的主部连接。
接下来是主部完全重复演奏,加强了乐曲进行中热烈喜悦的气氛,强调了主部主题音乐的重要性,主部完全重复,体现了回旋曲式主部主题,多次重复出现的特征,双音的主旋律,强而有力的音乐,音乐快乐的情绪更加高涨,乐句之间与乐句内部的问答式陈述互相呼应,主部主题的重复,使音乐推向了高潮,突出了全曲热烈欢快的主导庆祝情绪,使听众沉浸在热烈喜悦的气氛之中,演奏时注意音乐情绪与音乐内容的表现,主部完全重复之后是直接转入乐曲的第二插部。
四、第二插部演奏分析
第二插部四个乐句,方整结构,四小节一个乐句。第一乐句与之前段落所有乐句均不同,是新素材,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不同,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完全相同,第四乐句新素材与第三乐句不同,第二插部整体采用头相同尾不同的乐句陈述方式写成,将音乐素材有机的组合起来,使音乐既有联系又有创新,音乐整体协调统一。
第二插部主旋律在左手部分呈现,G羽调式,节奏以大附点与四分音符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节奏是放慢了的鼓点节奏,主旋律在低音区出现,演奏时注意左手主旋律部分演奏的音色要优美连贯,仿佛大提琴充满深情的歌唱,节奏比前面的段落慢了一倍,音乐抒情婉转,采用头相同尾不同的作曲手法,使音乐浑然一体,音乐表现内容仿佛在描绘人民在深情的哭诉翻身前旧社会悲惨痛苦的生活,描写旧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煎熬的感受。演奏时注意右手伴奏部分和弦要演奏得“齐”,演奏和弦时手要“架住”,注意右手音量不要超过左手主旋律的音量,同时注意右手后半拍节奏的把握,第六十七小节和第六十八小节右手部分是左手主旋律的加花补充部分,要演奏的优美、抒情、连贯,注意音乐起伏的表现,后面的第七十五小节和第七十六小节也是加花部分,演奏方法与前面第六十七小节和第六十八小节相同。
接下来是四小节的间奏,以四分音符的节奏进行,双手中间音不变,双手各自按照五声调式和声音程反向进行,音程间跨度逐渐拉宽,音乐从D徵音开始双手相隔一个八度,以四分音符的节奏重复四次,然后从D徵音开始,左右手反向进行,音域逐渐拓展至三个八度,音乐从低音区转向高音区,音乐主题从第二插部主题转向主部主题,将第二插部的左右手音区自然顺接到主部主题左右手的音区,写作技法巧妙精彩。演奏时注意音乐演奏力度逐渐增强,双手演奏时手要“架住”,情绪坚定。
接下来音乐第三次进入主部,主部是完全再现,主部音乐的反复再现突出了乐曲庆祝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表现了人民终于从悲惨痛苦的生活中通过革命最终胜利的喜悦心情,坚定了革命的正确性,通过革命,几万万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迎来了美好的新生活。演奏时要运用更加欢快、坚定、果断和勇敢的情绪演奏。
最后,音乐进入了尾声,首先是四小节的结构,这四小节与前面主部第一次出现结束时与第一插部中间的间奏完全相同,使得乐曲前后统一,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接着六小节,左手部分在D宫音上的五度音程以八分音符的节奏重复四小节,右手部分同样以八分音符的节奏进行,右手部分在以A徵B羽为旋律音的四度音程交替出现一小节,然后以D宫E商为旋律音,以同样四度音程音型交替出现一小节,之后高八度完全重复这两小节,将音域从一个半八度拉宽至四个八度,左右手以四分音符节奏继续进行两小节,左手以A徵和E商五度音程呈现,右手以D宫和A徵音程呈現,左右手音域保持四个八度,音乐坚定有力,象征着革命的正确性。乐曲最后两小节是补充结尾,音乐与四分音符节奏进行,第一拍是空拍,音乐从第二拍弱拍开始,强调音乐进行在强拍结束,增强了音乐的果敢坚定成分,音乐双手演奏反向进行,音域从两个八度拉宽至五个八度,以D宫和弦结束,最高音和最低音均是D宫音,明确了主调调性D宫调式,左右手最后一个和弦相隔五个八度,是全曲的最宽音域,表现了音乐气势的豪迈,歌颂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与革命的必要性与正确性。演奏时注意音乐演奏力度逐渐坚强,双手音程演奏得要“实”,注意节奏韵律,情绪坚定有力。
钢琴曲《庆翻身》演奏时注意回旋曲式结构的整体框架的把握,注意主部主题与插部主题的对比,注意引子、间奏、尾声部分的演奏要衔接紧密自然,整首乐曲演奏时注意音乐内容与音乐情绪的表现,同时注意连线、跳音、和弦等演奏技法和音乐起伏的演奏。相信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演奏钢琴曲《庆翻身》,能够将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基本演奏技法掌握醇熟,能够提高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为迈向更高程度的钢琴演奏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平力. 集民族之精华 创华夏之神韵——作曲家黎英海的音乐创作与理论创新[J]. 音乐创作,2012(9).
[2] 陈星. 钢琴上的民乐技法——谈黎英海对钢琴民族音调风格的处理手法[J]. 中国音乐, 2014(2).
[3] 唐小波. 黎英海纯五度和声手法及其理论研究[J]. 音乐研究,2019(3).
作者简介:宋晓丹(1979-),女,黑龙江黑河人,讲师,钢琴教师,研究生,双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