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华
机械通气作为ICU危重患者重要的救治手段,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具有高分解以及高代谢的状态,身体有着更高的能量代谢消耗,非常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1]。且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气管功能障碍与全身性炎症反应,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如果没有对患者采取及时营养供给,就会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对病情预后、改善尤为不利,因此临床常采取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虽然可以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充足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不良表现,但相较于肠内营养支持而言,其不具备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的优势,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2-3]。胃管作为目前临床常见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容易引发反流等并发症,患者恢复较慢,而利用鼻空肠方法则能够对并发症做到避免,加快患者恢复。基于此,此次研究以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经鼻胃管管饲支持与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支持对患者预后和氧合指数所造成的影响。
以本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所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此次研究资料,依照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6~65岁,平均(47.88±2.91)岁,共有27例呼吸衰竭,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心力衰竭,5例脑梗死;文化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大专及本科与本科以上分别为16、18、6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66岁,平均(47.14±2.93)岁,共有25例呼吸衰竭,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心力衰竭,5例脑梗死;文化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大专及本科与本科以上分别为17、15、8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撤机—2017美国指南》中有关机械通气患者的收治标准[4];(2)胃肠道功能正常;(3)患者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4)气管插管在入院后24 h内;(5)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合完成研究;(6)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等基线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机械性和麻痹性肠阻;(2)肠内营养支持禁忌证以及消化道活动性出血;(3)合并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缺损者;(4)患有严重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且生存周期低于2年者;(5)合并肺结核、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6)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者;(7)存在语言、听力等交流障碍者;(8)临床资料丢失者。
所有患者都实施机械通气,并给予促进胃肠动力和抗误吸的相关治疗,将患者床头高度和PaCO2分别调整为40°以及32~35 mmHg,每天都进行脱机试验。
对照组患者实施经鼻胃管鼻饲支持:选用普通鼻胃管,材质硅胶,置管时清洁鼻腔,石蜡油润滑后按照常规方法经鼻置入,清醒患者嘱其做吞咽动作或昏迷患者协助曲颈逐步插入,置管成功后听气过水声检查胃管的位置,置入深度约55~60 cm,采用检测胃液pH值法确认胃管是否插入胃内并妥善固定胃管。
观察组患者给予鼻空肠管鼻饲支持,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泵,并且确保肠内营养剂能够在20 h内完成滴注,对液体滴注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控制,维持在38℃左右,同时将初始滴速调整至20~40 mL/h,可以根据患者身体接受程度对滴注速度进行调整,在滴注2 h后应该保证滴注速度能够达到1 500 mL/h。针对出现反流的患者,需要及时给予肠胃减压治疗。
(1)营养指标:记录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以及血清白蛋白(albumin in serum,ALB)。(2)呼吸指标:记录患者呼出潮气量(expiratory tidal volume,VE)、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3)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反流、误吸以及腹泻为统计指标。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 Hb(124.28±5.64)g/L、ALB(39.48±6.31)g/L,高于对照组的(111.21±5.34)、(35.14±5.11)g/L,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43、3.381,P=0.000、0.001)。观察组BUN(5.51±1.06)mmol/L,低于对照组的(6.37±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3,P=0.001)。
观察组氧合指数(304.68±58.44)mmHg和呼出潮气量(11.67±0.11)mL/kg,高于对照组的(278.66±34.21)mmHg、(9.66±0.20)mL/k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0、55.694,P=0.009、0.000)。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54±1.11)、(7.58±1.10)d,少于对照组的(8.88±1.14)、(11.71±2.99)d,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6、8.199,P=0.000、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0.018),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例(%)]
目前临床关于危重病的救治,常实施ICU监护救治,机械通气是其中重要的救治手段。ICU机械通气患者有着较高的能量消耗且胃肠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5],对营养供给支持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营养不足的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加重、伤口愈合速度慢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等情况,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也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6]。因此积极寻求有效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临床常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并实施早期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但也增加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呼吸衰竭等。正确的喂养方式可有效保护患者脏器功能,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加速恢复,研究显示正确喂养还可提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
临床上将营养支持方式具体划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其中肠外营养主要是以血管输液方法提供营养剂的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营养的需求。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理想,因此现阶段采用的肠内营养治疗方式,直接将营养流食浆疏松到肠内,保护消化系统功能,帮助提升血清蛋白浓度,尽快恢复免疫力[7-8]。在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以及机体营养状况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由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中经鼻胃管鼻饲支持和经鼻空肠管鼻饲支持是两种常见营养途径。经鼻胃管鼻饲支持在应用中容易导致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对患者充足营养供给难以做出有效保证。有临床研究指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鼻饲支持,能够加速患者肠胃蠕动,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优势[9]。此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还能够维持患者肠道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在膳食机械刺激和消化道激素分泌的影响下,胃肠道功能和形态的恢复更快[10]。
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鼻饲支持,相较于采用经鼻胃管管饲支持的对照组患者,其营养指标和呼吸指标更优,并且整体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少(P<0.05)。与甘平等[11]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经鼻空肠管鼻饲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营养状态,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研究价值。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经鼻空肠管鼻饲更有助于患者对营养的吸收,鼻空肠管末端由于是放置在患者空肠内,不会对患者胃瘫带来影响,因此让患者反流率和误吸率得以明显降低,为患者营养支持提供有力保障[12]。而经鼻胃管鼻饲支持置于空肠内,容易出现呕吐、恶心以及腹泻等相关刺激性症状,不利于患者营养吸收,而经鼻空肠管鼻饲则能够对此问题进行避免,由于拥有足够应有安全性,该方法能够让患者对营养液的吸收更加均匀并且充分,从而更加符合患者生理功能,发挥出更好的营养支持作用。并且该方法能够保护患者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对患者局部血液流动情况做出改善,对消化酶以及胆汁的分泌都能够产生明显刺激,并且针对附着于肠管的上皮细胞,也能够做出有效改善,对菌群失调做出调节[13]。该支持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患者的小肠功能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患者胃动力得到显著改善,更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具体体现在早期营养进入到肠内后,对肠道分泌系统进行激活,让肠激素的释放与合成都能够明显加快,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也会相应增加,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都能够得到很快恢复。肠黏膜和营养物质都能产生充分接触,让肠黏膜的氧化作用得到加强,上皮细胞的修复和黏膜屏障功能都能够得到恢复保障。其在对一些肠内的有害细菌实现有效抑制后,肠道内的菌群比例明显改善,肠道对霉素的吸收就会减小,炎性反应发生更少,胃肠道功能实现明显恢复[14-15]。因此采用经鼻营养管鼻饲支持更有利于肠内营养供给,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ICU机械通气患者在营养支持上选择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支持,相较于经鼻胃管管饲支持,其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指标,降低患者的反流率以及误吸率,患者机体恢复更快,具有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