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舒,梁景慧,邱石杏,梁福兴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
红色生态旅游,是国内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全面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向,其主要原理是将我国从鸦片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所积淀的红色教育资源,与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山水景观、生态环境、社会人文和风土人情等现实、生态、自然、观光的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尽可能与百年中国历史积淀的仁人志士、重大事件、名胜古迹和革命精神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度交融成为综合体,彰显“红绿古色”全域旅游的叠加增值效应[1]。“红绿古色”内涵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爱国传统、实现脱贫富民的独特环境氛围和宣传教育效应,能提升红色革命遗址遗迹、 革命英烈纪念场馆等红色全域旅游的现场体验感、内涵真切感和精神认同感,从更高境界和更深层面激扬红色文化的感召力[2]。
广西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胜地,不仅只有“山水美景”和“历史文化名城”,以“红军长征过桂北”“湘江战役纪念地”“民族平等团结政策首发地”等为典型资源的“长征文化公园桂北段”红色旅游区的影响力也同样重要。经过对2019年全程穿越的“红军长征过桂北”途径的恭城、灌阳、全州、兴安、龙胜五县以及汉、壮、苗、瑶、侗等民族地区城镇、村寨的考察;以及2020年8月再次对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孙中山领导桂林钢军北伐始发地王城景区、灌阳新圩红军长征烈士陵园、全州湘江战役纪念园、兴安红军长征烈士碑园和兴安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等重要场馆和纪念地的考察;该文围绕“红军长征文化公园桂北段”建设目标,提出了以“百年桂北·百年中国”为主题的“政治生态+红色生态+历史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深度融合的桂北红军长征红色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策略,简称“四态合一”策略。
桂北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类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工作较为完备。通过对以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为内容的红军长征文献史料进行整理产生了以《红军长征过广西纪实》《喋血湘江》《红军长征过龙胜》等为代表的一批重要文史资料;遗址遗迹发掘保护建设工作发掘了新圩阻击战遗址、 觉山铺阻击战遗址、湘江战役渡口遗址等红色遗址遗迹;红军长征过桂北口传史料整理工作产生了《红军长征过龙胜资料汇编》《红军长征过资源——资源县红色旅游指南》等考证史料;恭城、灌阳、全州、兴安、龙胜各地收藏有一批红军长征的作战武器、行军器具、军服旗帜等文物,红军突破湘江纪念馆园三大场馆和其他各县建设的小型纪念馆舍不断增加。此外,还有《太平天国过桂林史料汇编》《孙中山驻节桂林城》《桂林八路军办事处资料汇编》《抗战时期的中共地下党》《桂北游击队史料汇编》 等大量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史料;新中国建立以来,史志界、文艺界创作了一批以《血战湘江》《翻越老山界》《桂北游击队》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剧本、电影、散文、小说、笔记、纪录片、书画、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
桂林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已初具规模,类型较为齐全,主要有纪念馆、遗址遗迹、烈士陵园等,各县区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如表1 所示。
表1 桂北红色旅游主要景区景点分布一览表
此外,各县区还有红军长征遗址遗迹参观、宿营地驻留、民俗风情考察、自驾穿越桂北等体验项目,其中兴安老山界夏令营红色生态研学活动最受中小学生欢迎。
依托系列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桂北推出了桂林至兴安、全州、灌阳、龙胜等多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其中,既有发展较为成熟的湘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猫儿山红色生态旅游线路和龙胜红色民族风情旅游线路,还有恭城红色生态旅游线、灌阳桂北游击队旅游线、 桂林城区八路军驻桂办事处抗战文化街区旅游线等热度持续提升的红色旅游线路。
在投资建设方面,桂北各县都加大投入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其中,兴安突破湘江战役纪念碑园、灌阳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灌阳新圩阻击战陈列馆、 全州湘江战役遗址公园等总投资已超100 亿元,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影响力迅速扩大,公益性红色教育、 干部培训和研学基地在彰显社会文化效益的同时,带动了全域旅游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据县政府网站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州县共接待区内外游客487.47 万人次,同比增长241.6%,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07 亿元,同比增长210.02%。2019年,兴安县游客接待量1 006.36 万人次,同比增长26.5%,旅游总消费117.81 亿元、同比增长32.26%;2019年,灌阳县游客接待量322.78 万人次,同比增长96.56%,旅游总消费32.82 亿元,同比增长91.63%。其中,红色旅游在三县旅游接待量的占比持续抬升,对周边乡镇全域旅游的推动作用明显。
在红色旅游资源发掘利用上,由于以湘江战役为主线索,因此三大馆园在内容建设上有所重复。首先在展现二万五千里长征全过程中,需要凸显红军长征过桂北的起、承、转、合关系和三大馆园的主题差异,进而彰显馆园特色;其次打造的红色主题除湘江战役惨烈战斗和英勇牺牲精神外,还应重在“五岭迤腾细浪” 的艰苦斗争精神和各族人民心向党的民族团结精神;再次,“红绿古色”优势资源叠加山水甲天下与长征五岭、湘江、漓江、桑江、古关、古道、古村的“红”“绿”“蓝”“古”融合不够,未能充分利用桂林山水文化; 最后未能把民族问题与边疆治理智慧有机整合。红七军北上与桂北瑶民起义,凤福山特使夜访红军和《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等史料资源未能充分整理融合,共同构成边政智慧的基石。
图1 红军长征过桂北主要遗址遗存和景区景点分布图
红色旅游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教育培训、 游学历练、参观游览和服务接待等方面。桂北红色旅游的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教育培训功能,在以三大主题馆园为重点,以遗址遗迹为辅助的长征精神主题教育和干部培训中得到充分体现,但是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内容、形式不够灵活;在大中小学的游学历练功能方面,以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春游、秋游和夏令营游学历练和拓展研学活动次数人数不断增加,但是除祭扫瞻仰悼念之外,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多;在市民群众的参观游览功能方面,以中老年为主体的自发性社区、社团和家庭活动不断增加,但在缅怀先烈之外,普遍缺乏参观游览的服务接待内容,娱乐、餐饮、购物消费项目太少。此外在对外来游客的服务接待功能方面,在“山水甲天下”旅游强势大盘之上,外来游客参与红军长征过桂林的旅游体验活动项目和相应的旅游食宿行游购娱等服务接待项目明显不足,红色旅游品牌及其产业带动力明显不够,村民参与不多。
在红色旅游线路建设方面,“湘江红色之旅”线路营销明显不足。城区抗战文化城的红色旅游街区建设与精品线路的景区景点缺乏对接,灵、兴、全、灌红色线路不够顺畅,纵横双向的旅游线路不协调、湘江红色线与长征西进线缺乏贯连、 血战湘江主题淹没了红军长征过桂北整条线路的起承转合内容、“红、绿、蓝、古”四线旅游相互脱节问题明显。基础设施上桂北不乏多处“红色驿站”,但像新圩红色旅游驿站、兴安纪念园游客中心一样精心规划、设计、建设并发挥红色旅游集散、服务、接待功能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设备和功能条件不多,能够提供车船中转各的红色景区景点的驿站、路网、绿道等基础还不够完善。
游客在红色景区景点游览时,仅限于在红色景区景点体验红色精神文化,而在重要红色景点间的路途则无红色文化体验与观光,缺乏了开放的旅游空间和具备延展性的旅游时间,红色精神文化体验性不足。需要从旅游景观廊道角度做好桂北红色旅游线规划;在红色馆园与乡村旅游融合方面,灌阳枫树脚、 杨柳井和酒海井红色乡村旅游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兴安界首湘江古渡红色乡村、全州湘江战役纪念馆园与湘江三渡红色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尚存在客源单一、过夜游客少等诸多不足。在重要节点与红旅小镇创建方面,长征过桂北有突破四险关、新圩阻击战、觉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突过界首渡)、油榨坪南折、翻越老山界、泗水北转、芙蓉西进、广南出境等九大节点,需选择重要节点创建红色小镇。此外桂北六县重要景区景点建设长期着眼于山水、生态、康体等旅游项目建设,深度融合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做得不够,红、绿、蓝、古相互脱节比较明显。
2019年国庆节期间三大馆园6 天累计接待游客30.178 2 万人次,其中全州约占50%,兴安约占30%,灌阳约占20%。从接待人数占比来看,三大馆园效益表现出全州与灌阳之间差距拉大的现象;2019年,兴安县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532.6 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3.7 亿元[3],其中,“红、绿、蓝、古”融合度高的猫儿山老山界红色旅游占比60%以上,远超长征碑园效益,说明单一功能的红色旅游需向绿古联动发展。在争创“红绿古色”旅游的过程中,尚有不够协调的现象。2018年建成开放的老山界北麓资源县塘洞村红色旅游AAA 景区,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大量保存红军中央纵队遗址遗迹,但途中以“冬季观雪·夏季避暑·翻越老山界·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教育体验寻访活动,因孤悬一隅而游客不多。此外,“桂北五县红色旅游联盟”和“西部红色旅游城市区域合作桂林宣言” 在西南地区存在影响大而实际效益小的问题。除此之外,2019年白面瑶寨接待10 万人次,人均收入6 000 余元,但是新建开放的“长征历练”红色线路却尚未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
以中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以红军长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基础,整合桂北六县、桂林城区、广西区内和全国权威的党史、方志、考古、民族、旅游、文创等专家,组建红色旅游专家团队,为桂北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创新发展思路。同时在三大主题馆园的基础上,整合全区力量,创建基于红军长征三过广西的涵盖桂北六县和桂林城区的纵横曲三线红色旅游基地,打造自治区级红色旅游基地,以现实主义精神接续长征之魂,用新的艺术形式融入时代表达,靠多元讲述方式吸引年轻人目光。在此基础上以红军长征八大旅游线路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基础,紧扣“血战湘江”和“转折之旅”主题,从中华民族边疆问题治理智慧的始发、践行、推进、创新到“一国两制”和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申建中组部基地项目。此外充分利用自治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典范”的基础,以红军长征推进瑶苗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的伟大事业先河及其边政智慧为主线,申建国家民委支持下的民族地区干部培训红色基地。
红色旅游具有强烈的党务性质和政治目标,必须坚持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4]。不适合采用普通旅游产业的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在中共桂林市委、市政府或自治区层面,专门成立桂北红色旅游管理局或其他派出机构,整体统管桂北红色培训事务和旅游业务,其后全面启动大桂林红色旅游,以红军长征过桂北为大桂林红色旅游体系的主线,全面考虑自孙中山北伐至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将桂林钢军北伐、红七军北上、中央红军长征、八路军办事处、抗战文化城、临阳抗日联队、桂北游击队、四野解放桂林、剿匪反霸斗争、抗美援越、自卫反击战等整合其中。在旅游产品体系上,深度筹划体验性产品体系,以主题馆园参观学习和教育培训为主体,以遗址遗迹现场深度体验为关键,着重打造红军长征重大事件的遗址遗迹修复、生态环境营造、情境氛围烘托、文化创意演艺等食宿行游购娱产品体系;并通过精品线路建设,重点打造抗战文化城、 翻越老山界和伟江大峡谷这四大旅游目的地。
红绿开发同等重要,以绿促红是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5]。桂北红色旅游要从全域做好规划,对点线面共创“红绿古色”旅游精品:一是规划创建四大险关红旅乡村,依托灌阳水车乡梨花、桃花、田园景观为基础,以雷口关、平安关、清水关、高木关及文市镇区域的古道、古村、古镇为中心,打造“巧夺四大险关”红色田园综合体,彰显长征民族团结政策过程;二是规划创建红色湘江旅游小镇,以突破湘江纪念碑园和界首渡口老街为基础,规划建设“界首渡”红色旅游小镇,并与灵渠、严关、华江相互动,形成南部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研学、拓展、演艺、娱乐等游客集散中心小镇;三是规划创建老山界红色旅游区,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为核心,与周边水埠塘、华江、金石、中洞、才喜界、塘洞等为外线,统一规划建设“老山界红色旅游区”,重点推出华江红色小镇和才喜界-塘洞红色旅游山村;四是创建伟江大峡谷红色旅游区,以桑江瑶壮汉红色村寨群、广南侗乡红色小镇和八十里大南山红军遗迹为承接呼应,在芙蓉苗寨伟江峡谷间规划建设“伟江大峡谷”红色旅游区,彰显“七十二瑶首”、红色风情村寨及边政智慧,以“红绿古色”旅游充分展现“红色生态、历史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民族生态”的鲜活形象。
图3 桂北创新发展红色生态旅游的思路框架示意图
桂北红色旅游的发展要紧扣长征精神的永恒主题,理解边疆治理的中国智慧,突出五岭逶施的磅礴气势,彰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高远情志,避免片面沉迷于残酷历史的表象,把准红色基因的时代脉搏,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渲染湘江战役的惨烈悲剧和引起游客心理不适的内容,应以毛泽东同志“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不迫心态,有序追溯长征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正确解读长征精神,塑造游客品格。此外,红色旅游既有公益性,也有市场性,既要凸显红色旅游的精神洗礼作用,也要强调红色旅游的市场促进效应[6]。桂北红色旅游的发展要深度整合“红绿古色”三大优势资源,“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只有漓江风光之美,更有湘漓源头与五岭山脉之绿,钢军北伐、红军长征、抗战名城等,都与湘桂古道、古村、古镇、古寨密不可分,红色桂林有其历史、现实、未来三维交合创新的必然性,这是桂北红色文化的底气,可与全域旅游、胜地升级、 生态可持续创新和广西文化产业领头羊的建设目标融合,精心构筑红色旅游目的地和 “红绿古色”精品旅游线路。
桂北旅游经营管理机制尚有诸多不能适合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障碍因素,需要省级或市级派出的党办、机构与企业、社团双向合作,在中组部、教育部或国家民委的监管下创新发展桂北红色旅游的教育、培训等产业。同时规范桂北红色旅游操作规程,除三大主题馆园各自的操作规程,其他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尚未有合乎规范的操作要领的,需要成立相关管理机构,统一制定桂北红色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人员培训、管理运营、项目操作的法规条例、制度章程和操作规范。红色旅游必须充分体现“党要管党,党要管旅,党要管企”的高度统筹协调能力,不管是党办、企办、村办、民办红色旅游,都要全面、高度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红色理想信念,切实将“红、绿、古、色”与演艺、影视、绘画、雕塑、文具、用品等文创产业叠加、融合、创新,使得红色旅游朝着深广厚重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