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021-02-14 12:59胡芬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胡芬

摘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与国家观,增强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与尊严感,这是一个有趣的教学过程,但同时也能够对小学阶段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首先阐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再针对如何实现传統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融合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新思潮不断涌现,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树立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民族凝聚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以实现更好的文化渗透。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当前,很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会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为一项任务,与以往任何教学任务相同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任务,也没有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紧迫感,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部分传统文化,但却仅仅将其作为课堂知识拓展,常会“一语带过”,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或解读,这明显是为进行教学任务的“应对”,过于敷衍的态度使得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部分教师能够意识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并清楚地了解语文教学是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然而这些教师却认为教学任务较重,在教学中缺乏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如此就导致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毫无章法,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引导或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偏差,学生无法深度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借助多元途经,传承传统文化经典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本,如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加强古诗词教学途径的多元化运用,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与理解古诗词,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统一,利用语文学科特点,为学生学习语文和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借助多元化途径,使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合作学习,强调以读生疑,以质疑、解疑来实现传统文化渗透。例如,《从军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尝试回忆所背诵与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中感知边塞诗歌的人物和风格后,教师可以以此来进行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并强化学生对“不破楼兰终不还”铁血豪情与保家卫国情感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过渡到传统文化学习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拓展课外资源,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入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内和教材内容,还要借助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让学生扩充阅读量的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单独的读书园地,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放入其中,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读后感,或相互推荐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通过课外资源的拓展使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内心,从而陶冶其情操,以“润物细无声”之势快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潜在教育因素,传递传统文化。如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宣传板,将一些优秀的古诗词置入其中,或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展示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传统文化的气氛,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例如,在学习了课本中某一篇古诗词或传统文化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相类似的文学作品和故事读物,甚至可以将课文中所节选文学作品部分原著整本书推荐给学生,让其能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去拓宽传统文化视野。例如,《草船借箭》一文学习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将学生“带回”到三国时期,让学生了解那段动荡的历史,从每一个鲜明的三国人物角色身上学习其优点,从而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内化到自身行动当中。

(三)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思想和心智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会比较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一方面传统文化涵盖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正好可以填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于传承文化来讲,教育是最优的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不仅能够形成良好品格,还能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例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时,着重强调少年与国家的关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以此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外拓展教学,通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最终达到培养民族精神的目的,提高民族认同感,“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通过课外内容与课内知识的结合,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时刻具有家国意识和民族意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且具有很长的持续性,作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设计中,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营造浓郁的氛围来渗透传统文化,打开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大家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晓燕.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读写算,2020(36):45-46.

[2]钟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文天地,2020(33):79-80.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