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
摘 要: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样态的变革与发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尝试。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中心”为价值遵循,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一方面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其中,在线开放课程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媒介。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拓展了单一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15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从教学辅助手段转化为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样态。既要考虑坚守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又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如何利用在线课堂实现传统课堂的拓展和延伸[1],是构建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有力助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互联网+”教育催生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教育
教学形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教育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在这其中,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互联网媒体建立多种交互手段,从而进行系统的教育和通信联系[2],体现了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根本转变。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超星尔雅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层出不穷,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而赋予教与学更多的可能性,催生信息时代的新一轮教学改革。
(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但同时,许多未经筛选的不良信息涌入视野,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服务于思政课教学,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两个问题,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是摆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时代课题。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中心”为价值遵循,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一方面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手段,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其中,在线开放课程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媒介。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和优势互补,拓展了单一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思政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一)打造高效课堂,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是其应有之义。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在两到三学时内讲完一个章节的全部内容,往往采取满堂灌方式搬运知识,忽视对能力与价值的培养。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客观上需要的教学形式并不完全相同,应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效率,解决课时不足的难题。例如,简单的知识点可移至线上教学,由教师提供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而学生困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路径和学习策略,在理论和方法层面加以提升,必须在课堂完成。基于云课堂的思政课线上線下混合式教学,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重构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衔接,打造高效课堂。课前学生在线学习相关知识点内化知识,课后学生在线完成作业巩固知识,线下课堂则成为聚焦学生课前学习中暴露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的主阵地。课堂上“说教性”的教学内容被“压缩”,更多时间被用于释疑解惑,交流互动、指导与帮助,培养思维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塑造时代精神,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二)构建新型师生对话关系,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思政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传统课堂大多采用理论讲授法进行“宣讲式”教学,教师与学生通常是主客关系,师生对话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师生间的交流很少;大班制授课规模庞大,课堂讨论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到全体学生,生生之间对话不足,课堂互动性不强。基于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师端与学生端、学生端与学生端之间的相互链接打通,搭建起有效的沟通路径,教师成为分享者、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而成为对话的主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师与生、生与生在轻松愉悦的集体讨论中自由表达、交流互动,实现多方实时互动,还可通过一对一在线交流或者平台留言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需求,建立起一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对话关系,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三)推动教学个性化从理念走向实践,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
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等具有个性化特征,思政课大班制集体授课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网络平台资源丰富且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自由调节学习进度,还可反复观看或选择播放倍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集体学习的互补。教育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的个性化表征,用户与资源的交互过程数据得到采集与分析,资源的个性化数据属性得以完善[3],教师通过后台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个体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打破集体授课的局限性,为个体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指导,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依据,增强了思政课的获得感。
三、思政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延伸教学空间,以“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互动探究—课后拓展延伸”的路径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制约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成效的关键环节[4]。以基础课中的一个知识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例,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三段一体教学设计。
(一)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学习主要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教学。学生登录网络平台,观看知识点视频与课件内化知识,通过在线练习、互动答疑等围绕疑点、难点问题做初步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独立思维能力。教师把线上学习的参与度包括视频学习、发言讨论等情况纳入课程总评成绩,适当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学习动力。“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的课前环节,学生登录本校SPOC课程,获取“教学单元内容”中的学习任务单,观看视频和课件,参与讨论区话题互动,掌握基本理论。
这一环节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保证线上有资源,还需承担教学管理的任务。第一,线上有资源,资源库的建设要符合思政课的课程特征,兼具知识性与实用性,并与时俱进,不断补充与更新。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应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来规划和选择课程资源。如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课线上资源有三类,一是因校因生制宜精心制作视频和课件上传资源库,每个章节选取若干个知识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专业特点等因材施教,将理论讲清、讲透;二是共享互联网教育资源,选取知识点相关的时事热点、现实案例、名家采访等数字资源分享至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三是主题实践方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第二,过程有管理,教师登录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实时监控、管理、互动,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学习问题,调整线下课堂教学的重点与策略。
(二)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中互动探究
有了课前学习的基础,课中互动探究突出重点、难点问题的研讨,是释疑解惑的关键环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灵活选用理论讲授、任务驱动、情境教学、问题链教学等方法开展探究学习,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融入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
情境教学是思政课探究学习的常用教学法,结合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关注点引入丰富而有现实意义的背景材料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活动或任务,学生在情境探究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情境教学分四步实施:生活情境导入、问题情境探究、知识情境建构、实践情境拓展。“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实施,首先巧用视频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中国内地女孩在德国科隆街头用中、英、德三种语言霸气对峙香港示威者”引入微博热搜话题“既然你那么爱国,为什么还要出国留学”展开课堂讨论,数字资源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习兴趣;随后生发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度讨论“爱国和留学冲突吗?出国就不能为国家做贡献了吗”,通过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等形式,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在价值冲突中培养家国情怀,严肃理论逻辑的背后是对学生内心需求的回应,提升思辨力、合作力、创新力;接着建构知识情境,教师对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多维解读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系统化总结所学理论建构知识体系;最后进入实践情境,结合专业特点设置拓展性实际问题或者实践活动,比如面向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授课设置探究活动“如何在将来的语文课堂中渗透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专业成长。
课堂互动借助信息技术灵活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并动态调整,比如话题讨论,课堂时间不允许每一位同学充分表达,可以全班线上交流,再选取部分代表性观点面对面交流,人人享有发言权,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分析思辨問题,可以发起线上投票激活课堂,教师结合投票情况廓清错误认识、强化理论认同,这就是线上线下教学的紧密融合。
(三)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后拓展延伸
课后拓展延伸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布置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衔接,学生自主完成巩固知识。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后作业的育人作用,科学设计作业,确保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课后作业可以多元多样,在“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这一节可布置两个作业:一是在线测试,通过答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完成。为了杜绝作业的随意性,教师需要建设线上题库,学生在线测试自动生成成绩,一定程度上能为教师减负;二是实践作业,布置小组研究性学习作业“请你查找资料了解当代世界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并谈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认知和体验,促成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教师的教学行为延伸到课堂之外,全面地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话语权问题上的主体作用[5]。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灵活多样,真正实现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彰显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46-49.
[2] 王磊,周冀. 无边界:互联网+教育[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03-04.
[3] 郭绍青. “互联网+教育”对教育理论发展的诉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4):25-37.
[4] 梁红秀. 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8):49-51.
[5] 高峰,陆玲. 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17-18.
(荐稿人:吴菊云,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